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我是中国人 教学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我是中国人 教学实录

资源简介

一年级小学语文《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初步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难点: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请大家先来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大中国》
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他唱的是关于中国的事情。
生:我听到他唱的是我们都有一个家,他的名字叫中国,
师:哦,对了。他告诉我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板书:中国)
那我们就是中国人。(板书完整:我是中国人)
那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图上的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
举手告诉老师,都是中国人吗?
生:不是
生:不是
师: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生:是。
师:老师也说他们都是中国人。那为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呢。来,谁来说说看?生:因为他们都是不同省的孩子。
师:他们都是不同民族的孩子。请坐,就是说啊,他们都是中国人,但是他们的衣服,他们的穿着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啊?
生:一共有五十六个。
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板书:56)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像老师,像同学们都是汉族人。
那你能找一找图中的哪个小朋友是汉族的吗?
生:这个小朋友。
师:你怎么知道他是汉族的。
生:因为他们和其他的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样。
师:就是说这个小朋友的穿着和你们的穿着是一样的,所以他就是汉族的小朋友,而其他的还有55个小朋友就代表着还有55个少数民族,所以说中国是由一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
那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生:蒙古族。
生:苗族。
生:藏族。
师:大家说不完没关系,今天啊,老师就来告诉你们,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你们看一看。看看,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
生:回族。
师:你们看一看回族的人,在穿着打扮上,他们的头上常常都戴着一个白色的纱巾,对不对?回族还有什么特点呢?老师告诉你,回族人民不吃猪肉,他们只吃牛羊肉,在我们这边,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回族的饭店。那些饭店里面啊,他们是没有猪肉的,所以说回族人他通常只吃牛肉羊肉,不吃猪肉,这是回族。
师:这又是哪个民族呢?(维吾尔族)你们看他在干什么?(跳舞)
维吾尔族的人民能歌善舞。有没有哪个同学学过来表演一段。
生表演
师:陈思涵做的很像,这是新疆维吾尔族。
他们有一首歌叫《达坂城的姑娘》很有名,回家你们可以听一听。
这是新疆的维吾尔族。
师:这是哪个民族呢?(藏族)请同学来做一做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啊!
生表演
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这是藏族。
这是哪个族?(苗族)是的,这就是苗族。
这是什么族啊?(蒙古族)这叫蒙古族,你们知道蒙古族的人民善于干什么吗?
生:到高原上去采摘采药。
生:他们最擅长骑马。
师: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大草原,他们最善于的就是骑马,射箭,摔跤。
我接着再来看一这是哪个民族呢?
彝族。
这个词叫彝,跟我一起念,彝族(彝族彝族)
继续看
这是傣族。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都是汉族人,汉族人有哪些风俗?想一想平时过年过节都有哪些风俗?
生:贴对联、挂灯笼
师:是的,我们汉族要过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就是过年是不是?过年的时候我们要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还有拜年.......
这是我们汉族的风俗,其实这些少数民族他们也有自己的风俗,你们想知道吗?
这是蒙古族,他们正在举行一场大会,叫纳达木大会,就像我们过年一样隆重,蒙古族人民把那达木大会当做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他们在这一天啊,骑马,喝酒、摔跤,为了庆祝上一年的丰收,在一起可高兴了,这是蒙古族的那达木大会。
来看,这叫火把节,这是彝族人民的节日。他们在晚上的时候。围着一堆火,又唱又跳。
这是泼水节,那这个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啊,你们看看他们的穿着,老师刚刚让你们看过了,这是傣族人民的节日,那泼水节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把水泼到别人的身上。
师:代表着什么?
生:把水泼到别人身上泼代表着幸福。
师:对,在这一天,如果谁身上泼的水多。那就代表着他得到的幸福就多,所以啊,在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他们都会往别人身上泼水,使劲泼水,水泼得越多。就越幸福。
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一找其他的少数民族和他们的习俗,好不好?
老师再请你们看一看——
这就是中国地图,你们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公鸡)
像一只雄鸡,就是公鸡是不是?
你看这就是公鸡的头来,这是公鸡的身体,这是公鸡的尾巴。
那你知道我们中国的首都在哪里吗?首都北京就在公鸡脖子这里,你看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
跟老师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你们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吗?举手告诉老师。
生:天安门
师: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前看一看
这就是雄伟的天安门。
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老师,你在天安门广场前看到了什么?
生:我在天安门也看见天毛主席的图像。
生:很多士兵
师:很多的解放军战士保卫着天安门。
生:天安门还上面还挂着两个牌子,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祝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师:你真是识字大王,这么多字你都能认识,请坐。
你们看看天安门这座城楼。他是什么样颜色的瓦?(黄色的瓦)什么样颜色的墙?(红色的墙)天安门城楼上挂着毛主席的头像。在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所以每年的10月1号,就是我们的国庆节。
这是我们的国旗,我们的国旗叫做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什么样的?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生:是同一个颜色里面有5个星星,4个是小的,一个大的。
师:你讲的真具体,对,五星红旗的颜色是红黄两种颜色,它的红色和我们红领巾的红色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红领巾它是我们国旗的一角,上面有5颗黄色的星星,一颗大,还有4颗小,这就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
每天早晨,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前来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他们都立正站好,看着国旗冉冉升起。
这就是天安门广场前的升旗仪式。马上就要升国旗。
(播放国歌)
组织全体学生肃立唱国歌。
师:请坐,我们学校的每个星期一也会举行庄年的升旗仪式,我们作为少先队员,应该怎么样呢?我们要立正站起来,然后向着国旗敬队礼。
北京除了有雄伟的天安门,还有哪些伟大的建筑?你知道吗?再来想一想。
生:毛主席纪念堂。
北京古街
还有故宫,还有最最出名的万里长城。
看着万里长城,你想怎么来形容它?
生:非常美,特别长,特别的长。
师:万里长城每天都要吸引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参观。有中国人,有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都来长城参观,留影纪念,如果你们有时间,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长城上去看一看。有一句话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对。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还有许多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你能不能想到其他的历史建筑呢?
这是我们中国的黄河,黄河是我们中国的第二长河,又叫我们的母亲河,你们看着黄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啊?
生:波涛汹涌。
师:这是黄河,是第二长河,那第一长河你们知道吗?(长江)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长江,长江就是我们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好长好长
生:就像一条龙。
师:都学会了用比喻句,真厉害,对,长江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龙。
这是我们中国的水,那我们再去看一看中国的山好不好?
这是中国山东省的泰山,你看着泰山是什么样的?
生:像一个长长的滑滑梯。
师:哦,你看到这里一个像一个长长的滑滑梯,这个滑滑梯得多长呀。
生:感觉这幅图好美,都能看到云了,云像棉花糖一样。
师:山,都快到云层上面了,说明很高很高,这个云就像云花层一样,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生:我觉得要是一个云能撑住好几个人,那我躺在上面。会非常的柔软。
师:你想,如果你来到了泰山,云层就在你的上面,你在想,云如果要能把我接住,我在云层上面躺一会儿该多好呀,是不是?
除了泰山啊,我们中国的还有珠穆朗朗峰
跟我念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你们看一看,你们看珠穆朗玛峰,都快高耸入云了。
这是哪里?
生:华(huá)山。
师:华(huà)山,跟我说华山(华山),刚刚我听到同学说,哇,想说什么?
生:华山已经入云,特别高!
生:在云层里面很美。
师: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席。
举头红日记,回首白云衣。
这就是描写华山的一首诗,说明华山非常的高,离太阳很近,白云都在他的山腰间。
生:青藏高原
师:这是青藏高原!
我们看了我们中国的这么多伟大的建筑,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这都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你有没有想想说的?
生:我感觉中国很广大又很漂亮
师:中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生:我感觉中国特别特别大,每个景观都特别特别美。
师:是啊,每一个地方都特别美。
你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们觉得自己怎么样?
生:很快乐,很骄傲。
师: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生跟说)
老师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再说一遍(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齐读。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其中哪一个民族人口最多(汉族)汉族人口最多,我们还认识了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有苗族、傣族、彝族.......我们还知道了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建筑,有天安门,有万里长城,还知道了长江是我国的第一条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河,知道了两座高山——泰山和华山,我们还知道了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我们还看了美丽的青藏高原.......
所以说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祖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觉得很骄傲,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样?
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习,好好学习,长大以为祖国立功劳!
播放《大中国》全班齐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