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检测卷九
一、选择题
1.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诗句与思维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②“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③“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主要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24·江苏南通统考检测]2023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同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领导人及嘉宾,共同观看了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演出中伴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中俄双语吟诵,64名舞者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动作如一,气势如虹,为来宾献上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彰显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从思维的角度看,八佾舞这一艺术形式( )
①凸显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②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特征,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③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特征,能够把握事物的内在属性 ④运用联想的方式来反映事物,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同样是暴乱,香港的黑暴分子,被美国政客赞誉为“英雄”,美国国内抗议民众则被称为“暴徒”——美国的做法违背了排中律,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②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概念的外延划分多出子项
③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该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④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的推理形式是否定前件式或肯定后件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年4月16日至18日,C7外长峰会在日本举行。C7集团外长再度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对国际秩序的重要性”,呼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反对“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美国和日本等都曾向中国声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意执行“一中一台”政策。美日等国的上述行为( )
①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
④转移论题,变更判断,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湖南岳阳统考检测]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人格权”“姓名权”“著作权”三个概念的外延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6.某校高三(6)班同学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觉得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合乎逻辑,务实而又高瞻远瞩,并有如下讨论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①建设现代化强国,其道路要么是中国式,要么是西方式——不相容选言判断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使之与中国国情结合——联言判断 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称性关系判断 ④跳出历史周期率,或者坚持人民民主,或者坚持自我革命——相容的选言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海岛上的人喜爱吃蛇肉,北游到中原时往往带上晾干的蛇肉作干粮。一次,一位岛人到齐国,受到齐人的热情款待。这位岛人非常高兴,就以风干的蛇肉答谢主人,主人一见便吓得逃走。岛人不知何故,还以为是主人嫌礼物微薄,又让仆人挑选一条蛇王来送主人。这位岛人的想法( )
A.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是必然推理
B.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从一般到一般,是或然推理
C.运用了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是或然推理
D.运用了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是必然推理
8.[2024·安徽蚌埠模拟]2023年6月,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他指出:“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成立的是( )
A.如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类重大生态工程就能干成
B.若此类重大生态工程没有建成,则一定没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可以建成此类重大生态工程
D.除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此类重大生态工程不可能建成
9.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至2024年度“共享火箭”发射机会全面发布。所谓“共享火箭”发射,是指一枚运载火箭以“拼团”的形式为多颗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发射成本低、任务适应性好等特点。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只要发射成本低的就是“共享火箭” ②“所有共享火箭都不是发射成本高的”其谓项是不周延的 ③以“有些发射成本低的是共享火箭”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 ④由“发射成本高的都不是共享火箭”可推出“发射成本高的都是非共享火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1世纪的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痛楚——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速度加快,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消融,极端恶劣天气更加频繁……大自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高碳”的人类说“不”!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气候变暖现象说明( )
①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的程度 ②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自觉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人和自然是相互联系的,要善于从整体性角度去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人们若不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4·浙江温州统考检测]“两个毫不动摇”被十九大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确定下来;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说明( )
①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②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 ③党和政府以实事求是态度并用全面观点做出战略考量 ④认识发展的秩序要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的选拔综合考虑任务特点、航天员队伍可持续建设发展等因素,从首批航天员中选出身心素质优秀、技术过硬、飞行经验非常丰富的景海鹏作为指令长,朱杨柱和桂海潮虽然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但是他们的航天专业技术基础扎实深厚,也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从辩证思维角度看,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选拔( )
①坚持辩证否定,通过对航天员的肯定环节实现发展 ②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全面详细考察飞行员素质 ③运用了推理的方法,保证飞行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④坚持整体性思维,使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功能最大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辽宁校联考模拟]风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李峤这首诗,正文中看不见“风”字,把每一句都写出了千姿百态的风,写出了风的力量,实现了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李峤写“风”的成功在于( )
①巧用了正逆互补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了反向思考 ②注重思路的多向性,从叶、花、浪、竹的意象中把握风的特质 ③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定性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建立起“风”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李强总理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各级干部要多到基层调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2023年4月,他在云南调研时,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会各方就沿边地区产业发展和对外合作情况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到基层调研是运用( )
①头脑风暴法,听取民意、集思广益
②类比推理,搜集信息找到必然联系
③联想思维,发挥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④科学思维方式,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小炉+小饼+小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使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出圈。据淄博当地人讲,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小葱代表豪爽,文化底蕴与意蕴可见一斑。政府“教科书式”的举措也在持续擦亮“淄博烧烤”名片,如高铁专列、公交专线、监督标准、“金炉奖”评选等。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的原因在于( )
①运用联想思维,挖掘品牌文化底蕴
②抓住主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
③把握共性中的个性,保持特色不变
④注重动态思维,配套服务迅速跟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习近平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在浙江工作时就曾经指出:“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省委作出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这是在强调超前思维( )
①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
②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③是对事物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④是一种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2024·湖南长沙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战略环境,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作出了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等13个方面的重大部署。这有利于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改革永远在路上。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需要放到新时代背景下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如何体现“领会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Ⅰ:如果不打倒这些祸国殃民的“国妖”,就无法解放最大多数劳苦群众。
——共青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的青春心声
Ⅱ: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
Ⅲ: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时代楷模黄文秀
Ⅳ:青年事关国家发展,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事关国家发展,所以,青年是伟大理想的追梦人。
——某青年学生在班会课上发表
“青春奋斗强国有我”的青春演讲
(1)观点Ⅰ、Ⅱ、Ⅲ分别是哪一种复合判断。
(2)指出观点Ⅳ中的三段论推理结构问题,并就此组成一个结构正确的三段论。
19.[2024·福建福州统考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月有阴晴圆缺、举杯邀明月、海上明月共潮生……人们借月亮抒发自己的感情。古人凭借天文观察日月交替,万物生长变化,按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编制历法,指导生产生活,推动社会发展。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嫦娥工程”。2007年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经历多次成功发射实验,到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深化了对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通过对月壤样品系统研究,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月壤中天然存在玻璃纤维。2023年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从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样品,开展飞跃探测。
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知识,说明我国对月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绿色零碳”是本届年会的亮点之一,论坛举行期间,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为世界打造了一个样板,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
建筑的“光储直柔”系统是示范区备受关注的“零碳”密码之一。“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用能四项技术的简称,四者有机融合并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柔性用能”。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未来的电力系统将转型成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系统零碳化转型的关键问题。
结合材料,从辩证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角度,分析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是如何利用“光储直柔”系统解锁“零碳”密码的。
1.解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主要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而不是概括性,①错误。“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即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正确。“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强调愚人、聪者、智者对白鹭立雪这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③错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即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④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B
2.解析:八佾舞这一艺术形式凸显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八佾舞这一艺术形式彰显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特征,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①②符合题意。八佾舞这一艺术形式是形象思维的体现,不能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特征,③不符合题意。八佾舞这一艺术形式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答案:A
3.解析:同样是暴乱,香港的黑暴分子,被美国政客赞誉为“英雄”,美国国内抗议民众则被称为“暴徒”,这是典型的美式双标,是依据美国自身利益和好恶,作出相反的判断,并不是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①说法错误。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不包括兄弟姐妹,多出子项,属于概念的外延划分多出子项,②说法正确。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该判断属于单称肯定判断,其谓项是不周延的,③说法错误。“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形式是否定前件式或肯定后件式,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答案:C
4.解析:美日等西方国家口头上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行动上却对“台独”分裂活动明里暗里纵容支持,甚至把中国反对“台独”分裂说成是改变台海现状,这又严重背离一个中国政策。美日等国的言行是在“一个中国”原则和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美日等国的言行自相矛盾、前后不一,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即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①③正确。排中律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材料未体现美日等国的行为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转移论题,变更判断,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关于判断的逻辑要求;而思维明确性要求属于排中律的要求,二者不能组合使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B
5.解析: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人格权属于人身权。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因此人格权与姓名权是属种关系。著作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属于财产权,因此著作权与人格权、姓名权是全异关系,这三者也不是反对关系,A正确,C错误。姓名权与人格权不是全异关系,著作权与人格权是全异关系,B、D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6.解析:“中国式”和“西方式”二者只能二选一,“建设现代化强国,其道路要么是中国式,要么是西方式”,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①正确。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使之与中国国情结合”只断定了一种情况,不是联言判断,②错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不是对称性关系判断,“江山”和“人民”不是完全相同的内涵和外延,③排除。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跳出历史周期率,或者坚持人民民主,或者坚持自我革命”属于相容的选言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B
7.解析: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岛人以自己喜食蛇肉推出齐人也喜食蛇肉,符合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C正确。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不属于或然推理,A、B说法均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属于必然推理,岛人以己度人不是演绎推理,D错误。
答案:C
8.解析:“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关系是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成重大生态工程的必要条件,即除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此类重大生态工程不可能建成,D符合题意。A、C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成建成此类重大生态工程的充分条件,不符合题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不一定否定前件,B错误。故本题选D。
答案:D
9.解析:“共享火箭”具有发射成本低、任务适应性好等特点,这是全称肯定判断,换位后变为有些具有发射成本低、任务适应性好等特点的火箭是共享火箭,而不能换为“只要发射成本低的就是‘共享火箭’”,①错误。全称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所有共享火箭都不是发射成本高的”属于全称否定判断,其谓项是周延的,②错误。“有些发射成本低的是共享火箭”是特称肯定判断,先换质后成了特称否定判断,不能继续换位,所以不能换质位,③正确。“发射成本高的都不是共享火箭”属于全称否定命题,进行换质推理,可推出“发射成本高的都是非共享火箭”这一全称肯定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D。
答案:D
10.解析: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的程度,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自觉按自然规律办事,是从唯物论角度讲的,不属于辩证思维,①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1.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认识水平受实践水平的制约,①不符合题意。“两个毫不动摇”历年来多次强调和坚持,说明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②正确。“两个毫不动摇”是党和政府以实事求是态度并用全面观点做出战略考量,③正确。认识发展的秩序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④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B
12.解析: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选拔既坚持了综合的方法,也采用了分析的方法,立足整体,促进系统优化,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②④正确。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需要既肯定又否定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而不能仅靠肯定就实现发展,①排除。设问问的是辩证思维角度,而不是问运用了何种推理方法,且运用推理方法也不能保证飞行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该说法夸大了推理方法的作用,③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13.解析:李峤写“风”,抓住了风与叶、花、浪、竹之间的联系,用叶、花、浪、竹的有形之景表现无形的风,运用了辩证思维,将风的共性寓于叶、花、浪、竹运动的个性之中。并没有运用正逆互补,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①不符合题意。李峤写“风”,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风”,从叶、花、浪、竹的意象中把握风的特质,每一句都写出了千姿百态的风,注重写“风”思路的多向性,实现了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的创新,②符合题意。李峤写“风”的成功源自于实践,而不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定性”,③不符合题意。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李峤写“风”不见“风”字,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合理想象,从而建立起“风”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答案:D
14.解析:召开座谈会,与会各方就沿边地区产业发展和对外合作情况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体现了头脑风暴法,听取民意、集思广益,①符合题意。到基层调研是运用归纳推理,搜集信息找到必然联系,而不是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联想思维应发挥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③排除。到基层调研,体现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运用了科学思维方式,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答案:B
15.解析:“小炉+小饼+小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使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出圈,据淄博当地人讲,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小葱代表豪爽,文化底蕴与意蕴可见一斑。政府“教科书式”的举措也在持续擦亮“淄博烧烤”名片。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的原因在于运用联想思维,挖掘品牌文化底蕴,注重动态思维,配套服务迅速跟进,①④符合题意。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是抓主要矛盾而不是抓住主流,②错误。为使消费热度持续提升,需要不断迭代创新,不是保持特色不变,③不选。故本题选B。
答案:B
16.解析:“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这是在强调超前思维,强调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超前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①②正确;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但作出的预测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③错误;超前思维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都是正确的、科学的,④错误。
答案:A
17.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要求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如何体现“领会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的。可以知识为线索,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战略环境,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关键词②:这有利于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关键词③:改革永远在路上。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需要放到新时代背景下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答案:①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这体现出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国务院机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作出了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等13个方面的重大部署,对当前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断。这体现出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③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会在时间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利于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这体现出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8.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知识限定为复合判断,要求分析观点Ⅰ、Ⅱ、Ⅲ分别是哪一种复合判断。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如果不打倒这些祸国殃民的“国妖”,就无法解放最大多数劳苦群众→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关键词②: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可联系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关键词③: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只有p,才q。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知识限定为三段论推理,要求指出观点Ⅳ中的三段论推理结构问题,并就此组成一个结构正确的三段论。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青年事关国家发展,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事关国家发展,所以,青年是伟大理想的追梦人→可联系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关键词②:青年事关国家发展,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事关国家发展,所以,青年是伟大理想的追梦人→可联系三段论的正确结构,写出正确的三段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答案:(1)观点Ⅰ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观点Ⅱ属于联言判断。观点Ⅲ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①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要求,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观点Ⅳ中的三段论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②调整后正确的三段论: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事关国家发展,青年是伟大理想的追梦人,所以,青年事关国家发展。或者,青年是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事关国家发展,所以,青年事关国家发展。
19.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我国对月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调用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月有阴晴圆缺、举杯邀明月、海上明月共潮生……人们借月亮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联系感性具体的认识。关键词②:古人凭借天文观察日月交替,万物生长变化,按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编制历法,指导生产生活,推动社会发展→可联系思维抽象的认识。关键词③:人们逐渐深化了对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联系思维具体的认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答案:①从神话传说到借月抒情都是人们对月球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没有揭示关于月球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认识还不完全。②通过天文观察日月交替,总结月亮圈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并编制历法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对月球的抽象认识,但还没有把握月球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③通过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经历多次科学实验深化了对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形成对月球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发展到思维具体阶段。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人们对月球认识的不断深化。今后将立足实践,不断开展深空探测,获得对月球的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20.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是如何利用“光储直柔”系统解锁“零碳”密码的。需要调用辩证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示范区的“光储直柔”系统在透彻分析“光”“储”“直”“柔”四项技术各自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四者之间的联系加以综合,将其有机融合为整体实现建筑自给自足“柔性用能”的效果→辩证思维在分析和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发展;关键词②:以“双碳”目标指引的状况为依据,示范区合理预测电力系统的转型发展趋势,采用迁移的方式,开拓了“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可用以解决未来电力系统零碳化→可联系超前思维;关键词③:寻求“光”“储”“直”“柔”四项技术在建筑中的多样性功能以及实现“零能耗”的最优方案→可联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辩证思维在分析和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发展,示范区的“光储直柔”系统在透彻分析“光”“储”“直”“柔”四项技术各自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四者之间的联系加以综合,将其有机融合为整体实现建筑自给自足“柔性用能”的效果。
以“双碳”目标指引的状况为依据,示范区运用超前思维合理预测电力系统的转型发展趋势,采用迁移的方式,开拓了“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可用以解决未来电力系统零碳化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示范区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寻求“光”“储”“直”“柔”四项技术在建筑中的多样性功能以及实现“零能耗”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