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学习目标】1、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历史解释)结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地图认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的历程及影响(时空观念)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时空观念)搜集相应的史实,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重点难点】1.重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2.难点:理解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自主学习】1、阿拉伯帝国建立的时间、宗教及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表现?2、奥斯曼帝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统治的政治、经济状况?3、笈多帝国兴起的时间、统治区域及宗教?4、德里苏丹国建立的时间、宗教及统治状况?5、大化改新的时间、参照国及影响?幕府统治建立的背景、时间、体制特点及对外政策?朝鲜半岛政权演变的历程及维护独立的斗争?列举高丽王朝效仿唐朝的制度有那些?【课堂探究】1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教材p26问题探究。【习题演练】1.据记载,封建时代,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上级武士利用血缘亲属关系支配下属武士及其附庸,甚至统治全国。此外,武士集团中,甥舅、妹丈等姻戚关系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日本武士集团( )A.以家族制度作为社会基础 B.维护了天皇的专制权力C.照搬了中国唐王朝的做法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2.高丽成宗时代,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则,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读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3.早在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王朝时期,一些学者就注重保存和发扬爱琴海地区以及印度的文化,在首都巴格达不仅有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而且学者们还对这些著作进行了译注。据此可知( )A.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B.阿拉伯帝国创造出了领先世界的文化C.阿拉伯文化对西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作出卓越贡献4.10世纪初,新罗人建立统一政权,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广为传播儒学经典与辞章之学。这表明( )A.朝鲜发展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程朱理学在朝鲜影响广泛C.朝鲜半岛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D.朝鲜王朝仿效唐朝的制度5.《摩奴法典》规定:“(人类始祖)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执行祭祀,主持他人的献祭,并授以收受之权……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国王应该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此规定说明当时印度( )A.职业世袭不变 B.生活界线分明C.宗教权利平等 D.具有严格等级6.《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等地。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B.不断向外进行传播C.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 D.具有多元一体特点7.据学者统计,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等。从这些记载可推知,中古时期阿拉伯人( )A.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擅长于海上贸易活动C.从陆路贸易转向海上贸易 D.善于吸收各地的文化8.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9.有人这样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借鉴邻国使其所处的国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此人是( )A.孝德天皇 B.李成桂 C.穆罕默德 D.源赖朝10.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据此可知( )A.欧洲心灵解放是外部作用的结果 B.阿拉伯文化具有人文主义色彩C.文艺复兴弘扬了东西方古典文化 D.文明交流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知识框架体系】【学习疑惑及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