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9课 《苏州园林》预习导学案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重点)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有《叶圣陶文集》行世。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园林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生活在苏州时,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景致有深切的体会,于是应邀写下了这篇序言。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3.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二、文体知识说明文1.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2.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3.特征: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性质、种类、关系等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分类 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照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常见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时间顺序:年、季、月、时代、朝代等;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等。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写作特点 ①选择的材料具有代表性;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③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④说明的语言具有准确性。常见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种类及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明白。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列数字: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帮助说明,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作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摹状貌: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可以使事物被说明的更形象、具体、生动。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务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画图表:采用画图表的方式,使说明对象直观、简明、清晰,使人易于接受。三、写作特点 语言准确、周密,耐人寻味。文章语言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全面生动地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如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使用,在介绍布局的时候,作者把苏州园林跟宫殿和一般住房作比较,这样,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特点就更加鲜明了。又如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使用,作者把整个苏州园林比作一幅完美的图画,将苏州园林的美变得生动形象。四、课文内容解读本文先说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先用了四个“讲究”来概括说明,再分别从布局、景物的处理、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五、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第一层(3-6):具体阐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的“图画美”。第二部层(7-9):从角落、门窗、色彩方面阐述苏州园林方面的“图画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令人回味。结构图解一、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1)《苏州园林》的作者 ,原名 ,是现代作家、 、文学出版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童话有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2)《苏州园林》是一篇 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 的语言,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 出一幅幅画面。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luán( )叠zhànɡ(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yuè( )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pān( )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池沼(zhāo) 嶙峋(×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B.琢磨(zhuó) 丘壑(hè) 雕镂(lóu) 蔷薇(qiáng)C.轩榭(×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D.斟酌(zhēn) 依傍(bāng) 对称(chèn) 广漆(qī)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老百姓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征集他们的意见,做到因地制宜,避免水土不服。B.在国画中你会感受到山的巍峨雄伟、重峦叠嶂,水的清澈宁静、活泼自由。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的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不少歪曲事实的论调。D.那里山水环绕,白鹭飞翔,田园村舍错落有致,高树低柳俯仰生姿,散发出浓浓的“苏式”乡村韵味。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突兀的样子)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的 布局,讲究 的配合,讲究 的映衬,讲究 的层次。A.①亭台轩榭 ②近景远景 ③花草树木 ④假山池沼B.①近景远景 ②亭台轩榭 ③假山池沼 ④花草树木C.①亭台轩榭 ②假山池沼 ③花草树木 ④近景远景D.①花草树木 ②假山池沼 ③亭台轩榭 ④近景远景7.选词填空。(1)谁如果要 (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整 完好 完美)的图画。(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 图案 图形)美。(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靠 依傍 依赖)的。(5)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 (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8.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3)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别具匠心:(4)设计师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因地制宜:(5)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胸中有丘壑:9.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3)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5)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0.综合性学习。学习了本文,班内开展了以“话说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小张同学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上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下联:2.【我来解说】有一个外地朋友发短信向你了解扬州个园、何园的情况,请将下表内容转写成一个判断句,用短信回复给他。名称 建造年代 当初权属个园 清嘉庆 私家园林何园 清光绪 私家园林3.【问题探究】活动成员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园林中很多庭院推门进去首先会看到一个屏风或屏障,有的是一堆石头或假山,有的是一堵墙,有的高有的矮,大小姿态不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庭院中设置屏障有什么作用。二、探究案(一)课内阅读理解。苏州园林(节选)叶圣陶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苏州园林中的池沼是怎样与“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的?3.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些”能否去掉,为什么?(二)课外阅读理解。北京的园林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才显得庄严、肃穆。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1.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请比较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不同点。3.第④段中加横线部分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其中的“大多”能去掉吗?为什么 第19课 《苏州园林》预习导学案(含答案)一、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1)《苏州园林》的作者 ,原名 ,是现代作家、 、文学出版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童话有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2)《苏州园林》是一篇 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 的语言,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 出一幅幅画面。【答案】 (1)叶圣陶 叶绍钧 教育家 《倪焕之》 《多收了三五斗》 《稻草人》(2)说明 概括 综合 特征 勾画【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既有对苏州园林整体风格的介绍,也有局部的说明。重点突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luán( )叠zhànɡ(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yuè( )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pān( )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答案】dié 峦 嶂 阅 hè 攀【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峦”不要写成“恋”,“嶂”不要写成“障”。“壑”不要读成二声。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池沼(zhāo) 嶙峋(×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B.琢磨(zhuó) 丘壑(hè) 雕镂(lóu) 蔷薇(qiáng)C.轩榭(×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D.斟酌(zhēn) 依傍(bāng) 对称(chèn) 广漆(q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A项中“沼”应读“zhǎo”;B项中“镂”应读“lòu”;D项中“傍”应读“bàng”。故答案为:C。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老百姓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征集他们的意见,做到因地制宜,避免水土不服。B.在国画中你会感受到山的巍峨雄伟、重峦叠嶂,水的清澈宁静、活泼自由。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的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不少歪曲事实的论调。D.那里山水环绕,白鹭飞翔,田园村舍错落有致,高树低柳俯仰生姿,散发出浓浓的“苏式”乡村韵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C.自出心裁: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不喝语境。故选C。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突兀的样子)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B项:胸中有丘壑:在句子中的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的胸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故答案为:B。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的 布局,讲究 的配合,讲究 的映衬,讲究 的层次。A.①亭台轩榭 ②近景远景 ③花草树木 ④假山池沼B.①近景远景 ②亭台轩榭 ③假山池沼 ④花草树木C.①亭台轩榭 ②假山池沼 ③花草树木 ④近景远景D.①花草树木 ②假山池沼 ③亭台轩榭 ④近景远景【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填入横线处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应和后面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找出最合适的搭配对象。故答案为:C。7.选词填空。(1)谁如果要 (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整 完好 完美)的图画。(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 图案 图形)美。(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靠 依傍 依赖)的。(5)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 (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答案】 (1)鉴赏 (2)完美 (3)图画 (4)依傍 (5)赞叹【详解】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1)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开放古老的房屋供旅游者鉴赏。欣赏则是对一个人的人品或者才能很是满意和赞同,也可以是对一部电影和戏曲的满意。鉴别,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根据空格后的语意,应用“鉴赏”园林。(2)“完美”形容完备美好,没有缺陷。完好,指完整;没有残缺或损坏。“完整”形容完备,没有残缺或损坏。(2)句用“完美”形容图画最恰当。(3)“图画”是用线条或色彩构成的形象。“图案”指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图形”是在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的形状。根据语境,应用“图画”。(4)依傍是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或者依赖。依靠是自己有一定能力,而某方面还是靠其它的影响力大的事物或人来帮助,依赖是某方面完全依附在其它的事物或人上,全靠对方来帮助自己完成某些方面的事情。根据语境,应用“依傍”。(5)赞叹:表示称赞、惊叹,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赞扬:意思为称赞;称扬。赞美:发自内心的对于美好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这里应用“赞叹”。8.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3)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别具匠心:(4)设计师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因地制宜:(5)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胸中有丘壑:【答案】(1)这里指模仿的对象,是“样板”的意思。(2)枯瘦的样子。(3)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4)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5)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9.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3)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5)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答案】(1)举例子(2)作比较 (3)引用 (4)打比方 (5)打比方/作比较【详解】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为举例子。(2)我国的建筑的“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与“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比较。(3)“鱼戏莲叶间”为引用。(4)“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为打比方。(5)把“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把“园林”比作“美术画”,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对称的建筑与园林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0.综合性学习。学习了本文,班内开展了以“话说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小张同学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上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下联:2.【我来解说】有一个外地朋友发短信向你了解扬州个园、何园的情况,请将下表内容转写成一个判断句,用短信回复给他。名称 建造年代 当初权属个园 清嘉庆 私家园林何园 清光绪 私家园林3.【问题探究】活动成员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园林中很多庭院推门进去首先会看到一个屏风或屏障,有的是一堆石头或假山,有的是一堵墙,有的高有的矮,大小姿态不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庭院中设置屏障有什么作用。【答案】1.苏州园林冠江南 2.(示例)清代嘉庆年间建造的个园、光绪年间建造的何园,当初都是私家园林。 3.(示例)屏障把空间进行分隔,让庭院更加精致,带有神秘感,制造错落层次,欲扬先抑,体现园林的含蓄婉约;符合古人的风水观念,设置屏障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详解】1.本题考查对对联。细读题干,明确下联的主语是“苏州园林”,然后根据对联的特点对出下联,表达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即可。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可以按照题干要求,从所给的表格中获取有关扬州个园、何园的信息,如建造年代、当初权属;再用“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格式进行表述即可。3.答题时,可以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抓住关键句“有的是一堆石头或假山,有的是一堵墙,有的高有的矮”,从深层探究屏风或屏障在传统文化上的功能。屏风从过去来到现在,除去挡风和屏障这两项最主要功能外,还可以起到分隔、美化、协调、提亮色彩、改变空间导向、划出功能区域等作用。屏障的设置,可通过阳光照射,形成不同的阴影区域,营造出相对丰富多彩的视觉景观效果,减弱因垂直厚重、单一乏味而使视觉心理产生的遮蔽隔离感。错落有致,画面感强。还有保护作用。二、探究案(一)课内阅读理解。苏州园林(节选)叶圣陶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苏州园林中的池沼是怎样与“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的?3.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些”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1.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②段的说明对象:假山、池沼。2.①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②池沼或河道的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③池沼里养着金鱼、鲤鱼和荷花、睡莲,构成“鱼戏莲叶间”的景象。(答出两点即可)3.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优美景象比作完美的图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点,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明力度。 4.不能去掉,“有些”是一些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突出说明了一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但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全部了,与原意不符,“有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作答,或是根据作者的介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提示我们,下文内容就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第②段中“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等句子可知,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假山、池沼。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找到答案区域并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即可。阅读文段可知,应该在第②段的后半部分,即“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后提取信息。根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即可提炼出答案,注意分条概括。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以判断出,画线句子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点,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理解说明内容。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有些”意思是“有一部分”,指的不是全部,说明不是所有的苏州都“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去掉了意思就过于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二)课外阅读理解。北京的园林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才显得庄严、肃穆。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1.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请比较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不同点。3.第④段中加横线部分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其中的“大多”能去掉吗?为什么 【答案】1.注重建筑的雄伟、局部的精细、色彩的艳丽。2.①在建筑布局上,北京园林布局工整、对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②在设计、建筑的匠心上,北京园林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苏州园林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在色彩上,北京园林色彩艳丽,颜色以黄、红为主;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颜色以淡灰、向色为主。 3.举例子,列数字。是为说明细微之处见匠心。4.不能。因为“大多”表范围,如果去掉,北京园林的色彩就都是金黄或大红了,不符合实际。【解析】1.仔细阅读文章,看出此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第二段是总说“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第3自然段: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第4自然段:北京园林建筑在细致之处见匠心;耐人寻味。第5自然段:北京园林色彩明丽。分别从3各方面来介绍北京园林的,因此可以概括出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注重建筑的雄伟、局部的精细、色彩的艳丽。2.仔细阅读文章可知是从三方面来与“苏州园林”来对照的。①在建筑布局上、在设计、建筑的匠心上,在色彩上。3.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点睛: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4.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是,不能去掉,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写出去掉后的意思,最后加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