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预习导学案
1.理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序,把握纪念碑的空间结构。(重点)
2.品味语言的特点,体会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重点)
3.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周定舫(fǎng)(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2.写作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夕奠基,1952年8月1日建军节动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并于同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举行了落成典礼。1961年3月4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刊于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1958年4月,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完工,拟于“五一”劳动节揭幕。新华社记者周定舫来到纪念碑工地,听了工地负责人的介绍,并瞻仰了纪念碑的雄姿,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3.题解: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①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②揭示全文中心思想。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①标明本文说明的对象。②表现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作用:对正标题进行补充说明。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收到了200多份的设计方案,1951年国庆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另外3个方案来建筑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碑芯巨石重达百吨,自青岛运到北京,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座四面嵌着10幅巨大的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碑文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
二、文体知识
说明文
1.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2.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特征: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性质、种类、关系等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等能有科学的认识。
说明文分类 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照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常见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时间顺序:年、季、月、时代、朝代等;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文写作特点 ①选择的材料具有代表性;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③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④说明的语言具有准确性。
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的种类及作用
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说明方法 定义 作用
下定义 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 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举例子 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列数字 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比较 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打比方 运用比喻,增强被说明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能吸引读者。
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三、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先总写纪念碑的整体特征,然后分写纪念碑的具体内容,最后总写自己的感受。在第二部分中,文章先说明纪念碑的位置、体量、题字与碑文等;之后再详细说明十幅浮雕。
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形象典雅。
文章在说明纪念碑的大小、材料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平实准确;在说明十幅浮雕的内容时,语言又生动形象。同时文中“落成”“瞻仰”等词,不仅使用准确,而且显得典雅。
四、课文内容解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全面且具体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英雄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五、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2-10):详写纪念碑,赞扬先烈精神。
第一层(2-3):概述纪念碑的位置、周围环境、兴建过程、规模和用料等。
第二层(4-5):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等。
第三层(6-10):具体介绍大碑座四周的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11):首尾呼应,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结构图解
一、预习案。
1.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作者以“      ”为贯串全文的主线,主要抓住人民英雄纪念碑    、     、      的特征,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笔端饱含    、    之情。文章在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________顺序,有条不紊地给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ng(   )敬 zhuāng(   )严 愤kǎi(   ) shuài(   )领
lóng(   )重 栏gān(   ) chān(   ) 扶镶qiàn(   )
xiāo(   )毁 旗zhì(   ) 装shì(   ) mǔ(   )丹
火yàn(   ) jiàn(   )踏 呼xiào(   ) xún(   )捕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3)纪念碑是用17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2)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瞻仰(zhān) 橘黄(jú) 上溯(sù) 永垂不朽(xiǔ)
B.挑衅(xìn) 旌旗(jīng) 天堑(qiàn) 慷慨激昂(kǎi)
C.重幔(chóng) 镏金(liú) 矗立(chù) 丰功伟绩(jī)
D.镶嵌(qiàn) 窖坑(jiào) 逾越(yú) 小庑殿顶(wǔ)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义的一项是( )
A.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B.它像顶天立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C.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重叠的帷幕)的小庑殿顶。
D.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B.纪念碑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C.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D.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8.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9.下列关于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或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一句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
B.“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一句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C.“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D.“(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4.24米”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和列数字。
10.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 。小碑座的四周, , ,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慢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①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②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
③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
④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③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1.文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对于用这些数字说明的目的,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2.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3.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指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
A.象征先烈的品质纯洁。 B.象征先烈的光辉永照人间。
C.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D.象征先烈的精神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4.画线句“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5.理解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二)课外阅读理解。
天安门
①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
②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③天安门的主体建筑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城楼是重檐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辅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仙人、走兽等图案。城台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
④城楼前有条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旁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弁、夫役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7座金水桥除了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⑤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石狮系明代永乐年间原物,距今已有500多年。石狮后面两边设有红色观礼台,台前东西各筑有花坛,游人们常在这里驻足观景。华表上满刻着盘龙与云朵,巨柱顶端加上了云板、承露盘并蹲坐着石兽,此兽有注视皇帝出入之意,因而人们把前华表上两只背北面南的石兽叫“望君归”,把后华表上两只背南面北的石兽称“望君出”。
⑥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时,都要启用天安门。皇帝平时一般不走天安门,只有每年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另外,皇帝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得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同时显示威风。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每逢殿试后的两天,皇帝召见新中进士、传呼他们的姓名,这叫“传胪”。考中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插上金花,身披红绸,骑马游街,以谢皇恩。天安门唯独皇帝可以出入,而且只能出入喜事,绝对禁止出入丧事。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经过政府多次雏修,今已焕然一新。左右两侧筑起大型观礼台,供大型庆典贵宾观礼之用;金水河南辟有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
1.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说说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谨。请从本文中举一例来说明这一特点。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一、预习案。
1.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作者以“      ”为贯串全文的主线,主要抓住人民英雄纪念碑    、     、      的特征,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笔端饱含    、    之情。文章在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________顺序,有条不紊地给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答案】事物;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峨、雄伟、庄严;崇敬、怀念;空间、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整体的识记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说明文知识的基本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ng(   )敬 zhuāng(   )严 愤kǎi(   ) shuài(   )领
lóng(   )重 栏gān(   ) chān(   ) 扶镶qiàn(   )
xiāo(   )毁 旗zhì(   ) 装shì(   ) mǔ(   )丹
火yàn(   ) jiàn(   )踏 呼xiào(   ) xún(   )捕
【答案】崇 庄 慨 率 隆 杆 搀 嵌 销 帜 饰 牡 焰 践 啸 巡
【详解】此题考查重点拼写词语的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3)纪念碑是用17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
【答案】 打比方 列数字、作比较 列数字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将纪念碑比作顶天立地的巨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现了纪念碑的高大。
(2)根据“高达37.94米”“10层”“4.24米”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将纪念碑的高度与10层楼、天安门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现了纪念碑的高大。
(3)根据“17000余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纪念碑的构成。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2)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答案】(1)高耸地立着。(2)从现在往以前推。(3)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
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详解】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具体含义。
【点睛】: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进行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瞻仰(zhān) 橘黄(jú) 上溯(sù) 永垂不朽(xiǔ)
B.挑衅(xìn) 旌旗(jīng) 天堑(qiàn) 慷慨激昂(kǎi)
C.重幔(chóng) 镏金(liú) 矗立(chù) 丰功伟绩(jī)
D.镶嵌(qiàn) 窖坑(jiào) 逾越(yú) 小庑殿顶(wǔ)
【答案】C
【详解】C.重幔(chóng)——zhòng,丰功伟绩(jī)——jì。
故选C。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义的一项是( )
A.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B.它像顶天立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C.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重叠的帷幕)的小庑殿顶。
D.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答案】C
【详解】A.在此形容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仰望纪念碑;“瞻仰”的解释“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符合语境;
B.在此形容纪念碑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顶天立地”的解释“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符合语境;
C.在此指小庑殿顶有襞折的帐幕;可知“重幔”在此并非指“重叠的帷幕”,是指“有襞折的帐幕”;
D.在此形容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旗帜时的精神振奋;“慷慨激昂”的解释“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符合语境;
故选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B.纪念碑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C.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D.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答案】D
【详解】A.遥遥相对:远远地对着。符合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天安门的地理位置关系,使用正确;
B.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句中用来形容“先烈们”,使用正确;
C.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句中用来形容“人民英雄”,使用正确;
D.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与“目前”语义重复,使用不当;
故选D。
8.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A.记叙;B.描写;C.记叙;D.记叙。
故选B。
9.下列关于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或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一句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
B.“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一句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C.“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D.“(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4.24米”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和列数字。
【答案】D
【解析】D项,句子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根据“37.94米”“10层”“4.24米”可确定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比纪念碑 还高”可确定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没有使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故选D。
10.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 。小碑座的四周, , ,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慢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①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②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
③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
④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结合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语句补充,阅读句子“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可知,这两句话应放在一起,故排除AD.结合句子“人民英雄纪念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可知,这句话后面应接“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这句话,因此运用排除法。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③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1.文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对于用这些数字说明的目的,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2.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3.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指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
A.象征先烈的品质纯洁。 B.象征先烈的光辉永照人间。
C.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D.象征先烈的精神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4.画线句“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5.理解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答案】1.D 2.A 3.C 4.列数字。形象说明了大浮雕高大雄伟。 5.“至少”说明最低限度,有可能不止800~1000年,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选文的数字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故选:D
2.本题是对说明顺序的考查。选文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故选:A
3.本题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可知C正确。故选:C.
4.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即:列数字。形象说明了大浮雕高大雄伟。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即:“至少”说明最低限度,有可能不止800~1000年,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课外阅读理解。
天安门
①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
②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③天安门的主体建筑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城楼是重檐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辅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仙人、走兽等图案。城台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
④城楼前有条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旁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弁、夫役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7座金水桥除了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⑤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石狮系明代永乐年间原物,距今已有500多年。石狮后面两边设有红色观礼台,台前东西各筑有花坛,游人们常在这里驻足观景。华表上满刻着盘龙与云朵,巨柱顶端加上了云板、承露盘并蹲坐着石兽,此兽有注视皇帝出入之意,因而人们把前华表上两只背北面南的石兽叫“望君归”,把后华表上两只背南面北的石兽称“望君出”。
⑥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时,都要启用天安门。皇帝平时一般不走天安门,只有每年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另外,皇帝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得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同时显示威风。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每逢殿试后的两天,皇帝召见新中进士、传呼他们的姓名,这叫“传胪”。考中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插上金花,身披红绸,骑马游街,以谢皇恩。天安门唯独皇帝可以出入,而且只能出入喜事,绝对禁止出入丧事。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经过政府多次雏修,今已焕然一新。左右两侧筑起大型观礼台,供大型庆典贵宾观礼之用;金水河南辟有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
1.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说说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谨。请从本文中举一例来说明这一特点。
【答案】1.天安门的建造历史、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城楼和城台)、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桥、金水河两岸的石狮和华表、天安门的功用。 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出城台的面积、拱形门洞的数量、中间门洞的高与宽等具体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城台威严庄重、气势宏大的特点。 3.【示例】如本文第⑤段中“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多”字表示多于“500年”,如果去掉了就与事实不符,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阅读第②~⑥段,明确选文的说明对象,依次说明第②~⑥段的具体说明内容即可。答题时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
第②段“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具体介绍了天安门的建造历史;
第③段“天安门的主体建筑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介绍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城楼和城台);
第④段“城楼前有条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介绍了金水河上的7座汉白玉石桥;
第⑤段“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介绍了金水河两岸的石狮和华表;
第⑥段“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介绍了天安门的功用。
由此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此句运用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字介绍了城台的总面积、门洞的高度等,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显得更直观,更有说服力,说明了城台的雄伟高大,威严庄重。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
作答时,先在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特点的句子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如“距今已有500多年”中的“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再如:第③段“地面辅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中“约”是“大约”的意思,表示不确定,如果去掉,变成“地面辅的全是金砖,面积是2000平方米”,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