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梦回繁华》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梦回繁华》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梦回繁华》预习导学案
1.明确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梳理“繁华”具体表现。(重点)
2.体会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领略说明文语言的典雅美。(重点)
3.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研究领域: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开设课程:中外美术史、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美术鉴赏、建筑赏析。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梦回繁华》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选取中外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绘画作品,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资料翔实,语言深入浅出。《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生动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既是当年繁荣的见证,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3.文题理解
《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繁华热闹的景象。
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
4.《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画中有人物500多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十分恢宏。
《清明上河图》画中的场景是清明时节的场景,“上河”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汴河”的意思,第二个是清明时节,各地的商贩来到汴河两岸赶集的意思。“上河”是个动词,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赶集”“赶圩”等。
5.人物介绍
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人。活跃于北宋晚期。 少年时在家乡潜心读书、画画,青年时期到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游学,后改工绘事,因画艺精湛得徽宗常识,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经考试被选入翰林图画院,成为宫廷画家。张择端绘画长于楼阁建筑、舟车桥梁、市井风情,善于构筑宏人的场景与复杂多变的构图,手法写实精细,自成一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二、文体知识
说明文
1.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2.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特征: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性质、种类、关系等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等能有科学的认识。
说明文分类 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照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常见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时间顺序:年、季、月、时代、朝代等;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文写作特点 ①选择的材料具有代表性;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③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④说明的语言具有准确性。
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说明方法 定义 作用
下定义 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 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举例子 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列数字 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比较 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打比方 运用比喻,增强被说明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能吸引读者。
三、写作特点
1.构思缜密,脉络清晰。
就全文来说,本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介绍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简介—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主体内容时主要采用了空间顺序。按照画面开卷、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依次进行说明。构思缜密,思路清晰。
2.善用说明方法,准确多样。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列举确数,说明画作尺寸;列举约数——“五百多”,说明画作中所画人数。引用,说明画家的生平和画面内容写实的特点。打比方,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可感。
3.语言典雅,富有文学色彩。
本文遣词用语恰如其分,在表达方式上有说明,有描写,有叙述,有议论,更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春寒料峭”等,不仅概括力强,节奏鲜明,而且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文化意蕴。
四、课文内容解读
《梦回繁华》这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国宝级画作,描绘了画作中表现的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貌,深化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当时人民生活的想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饱含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厚情感。
五、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1-2):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创作动机。
第二部分(3-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形式特点和所描绘的内容。
第三部分(5):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 字 ,中国 时期的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 》《 》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 时期的 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 , ,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2.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汴梁( ) 活跃( ) 拓展( ) 翰林( ) 覆灭( )
簇拥( ) 跋涉( ) 沉檀( ) 遒劲( )( )
络绎不绝( ) 摩肩接踵( ) 舳舻相接( )(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绢本(juàn) 翰林(hàn) 题跋(bō)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杆(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纽(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4.下列句中对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列数字)
B.《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举例子)
C.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打比方)
D.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作比较)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C.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7.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语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
A.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B.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D.《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8.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一个高潮。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人物的衣冠服饰,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地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9.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10.综合实践。
学习了《梦回繁华》一文后,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兴趣倍增,为此,班级拟开展以“走进《清明上河图》,感悟传统文化精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下列问题。
【活动一:画卷前世】
(1)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独白,其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A】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B】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①【A】句语意重复,可将“__________”删去。
②【B】句前后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面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宋朝社会的一部“小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清明上河图》画出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亦是宋朝缺乏马匹的真实写照。
【活动二:画卷今生】
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人民网香港2020年7月29日电(记者陈然)气势恢宏的“盛世长卷”、原汁原味的宋朝工艺、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本月26日,形式新颖的《清明上河如图.0》数码艺术香港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式开幕,展期一个月。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艺术展是其走出故宫、走向海外的第一站,力求通过全新的数码、文化及艺术语言,令《清明上河图》“活”起来,为香港市民带来一场展现华夏瑰宝的世界级视听盛宴。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梦回繁华(节选)
①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1)作者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画面?
(2)这幅画的最精彩之处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划线句。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4)结合文中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张择端绘画《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是什么?
【链接材料】
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成就一度攀上世界的高峰,张择端也似乎只是描绘东京的繁盛,令人错以为“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而实际上,画家在《清明上河图》里也画上沿街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懒散坐着的士兵,大街上乱跑的猪。
——《细说宋朝》
(二)课外阅读理解。
令人陶醉的雕塑园
鹿耀世
在北京西长安街玉泉路南,有一座占地45公顷并有多处水面的东西走向带状公园,园中有高达乔木,茂密绿植,绚丽花卉之间,陈设了近200件材质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外雕塑。
走进大门,迎面而来即是一对抽象的仙鹤造型的金属雕塑,这样美国人的作品形体矫健,气势雄伟,十米有余的高度仿佛直入云霄,四周阔大的圆形水池,环绕着茁壮的灌木丛与七彩花圃。面对此景,初次入园的游人往往精神为之一振,自然地融入了这浓郁醉人的艺术氛围之中。
顺着清幽的林中甬路往西漫步,一泓明澈的水面之间,魏小明的《海阔天高》立刻吸引了我:在圆形的不锈钢板两侧,分别是悬空的一组游鱼与鸥鸟,亮晶晶的生灵们水中倒影,微风吹拂轻轻跃动,让人不禁联想起“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绕过翠绿的草坪,穿过嶙峋的假山,于花木扶疏之中,先后浏览了呈环形的一系列错落有致的作品:一位神情柔媚体态丰腴的仕女出现在眼前,身旁的圆几上,是一盘硕大饱满的荔枝,这是唐大禧的《妃子笑》,题名别致,既与仕女含而不露的微笑相谐,又与荔枝名称相关。这件汉白玉圆雕,其人物的娴雅恬静,手法的凝重洗练,石纹的细腻晶莹,颇有让人驻足流连的魅力。不远处何鄂的《绣花女》是花岗岩石雕,那善良温存的憨态,朴素简洁的衣着,浑圆壮实的躯体,尽显西北婆姨的别样风情,真是好看耐看!这使我想起她蜚声艺坛的名作《黄河母亲》。在盛开的蔷薇旁,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正微闭双眼,略向前倾地轻舒两臂…… 是体味到春天繁花的温馨,还是陶醉于夏日柳荫的清凉?设置在草坪中的韩美林的圆雕《人生美好》,是他的母子系列之一, 。周思旻的《临风》,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传递了青春的心音。一组山石附近,是陈云岗的《高山流水》:两位仙风道骨超脱凡世的老人,一个抚琴一个倾听,这不就是人们熟知的俞伯牙与钟子期么!作者为了强调线条的走势,人物的袍袖与衣纹,似乎也随着隐约而高古的旋律在无声地流动。
浏览了东区,穿过节日里举办嘉年华与各类展览的宽阔的广场,再穿过南北走向的地下通道,来到了公园的西区。在一片柳荫之中,我见到了田金铎的《走向世界》,作者塑造的竞走女运动员,神态执着而自信,躯体壮实而灵动,既显内敛又具张力,的确凝聚集了艺术家的心血,这件原作已入选奥林匹克博物馆。顺着甬路前行,隔十几米就有一件雕塑,其中,最突出的当数一南一北屹立着的瑞典卡尔 米勒斯的两件铜雕,均置于高耸约8米的四方石座。《天之骄子》以无与伦比的健美男子的造型,颂赞了天宫遨游之浪漫,《人与飞马》以昂扬的骑士振翅的神骏,展现了腾云驾雾之壮观。
就要走出西门了,门前广场正中的鲜花丛中,屹立着一块两米多高八米多长的纹理绵密气势巍然的泰山石!在这象征中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宏图前,我伫立良久感慨万端。
长安街上的雕塑园,是恬静优雅的文化广场,令人陶醉的艺术长廊!
(选自《雕塑》,有删改)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作者运用哪种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有什么作用?
3.四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图是著名雕塑大师韩美林的雕塑作品《人生美好》,请根据雕塑的形态,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第22课 《梦回繁华》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 字 ,中国 时期的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 》《 》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 时期的 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 , ,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答案】(1)正道 北宋 《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2)北宋 开封市 汴梁 汴京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课文涉及的常识的识记。解答本题,需要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有所理解,对作品体现的时代内容、所反映的城市历史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作者张择端的字号、生存时代、代表性作品等要能够掌握。只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注意“汴”字的准确书写。
2.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汴梁( ) 活跃( ) 拓展( ) 翰林( ) 覆灭( )
簇拥( ) 跋涉( ) 沉檀( ) 遒劲( )( )
络绎不绝( ) 摩肩接踵( ) 舳舻相接( )( )
【答案】.biàn yuè tuò hàn fù cù bá tán qiú jìng yì zhǒng zhú lú
【详解】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覆”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绢本(juàn) 翰林(hàn) 题跋(bō)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杆(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纽(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答案】C
【详解】A.跋bá;B.劲jìng;D.纤qiàn;故选C。
4.下列句中对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列数字)
B.《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举例子)
C.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打比方)
D.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作比较)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D.本句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应为举例子和作引用,通过列举画中“孙羊店”“脚店”的例子,及引用《东京梦华录》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故选D。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答案】B
【详解】B.“南宋风俗画”有误,应为北宋。故选B。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C.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答案】D
【详解】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ABC三项运用比喻,D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7.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语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
A.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B.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D.《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A.若去掉“相传”,就表示《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同一人,和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B.若去掉“可能”,就表示《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间是确定的,和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C.若去掉“一直”,意思变化较小。D.若去掉“基本”,就表示《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景物和文献中汴梁的记载完全一致,和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8.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一个高潮。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人物的衣冠服饰,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地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答案】B
【解析】B项有误,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并未构成整幅画的一个高潮。
9.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答案】(1)列数字 (2)举例子、作比较 (3)打比方 (4)引资料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辨识。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要对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理解,依据特点来各种说明方法。
10.综合实践。
学习了《梦回繁华》一文后,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兴趣倍增,为此,班级拟开展以“走进《清明上河图》,感悟传统文化精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下列问题。
【活动一:画卷前世】
(1)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独白,其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A】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B】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①【A】句语意重复,可将“__________”删去。
②【B】句前后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面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宋朝社会的一部“小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清明上河图》画出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亦是宋朝缺乏马匹的真实写照。
【活动二:画卷今生】
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人民网香港2020年7月29日电(记者陈然)气势恢宏的“盛世长卷”、原汁原味的宋朝工艺、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本月26日,形式新颖的《清明上河如图.0》数码艺术香港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式开幕,展期一个月。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艺术展是其走出故宫、走向海外的第一站,力求通过全新的数码、文化及艺术语言,令《清明上河图》“活”起来,为香港市民带来一场展现华夏瑰宝的世界级视听盛宴。
【答案】(1)①说话 ②看——听
(2)(示例)从汴河上的舟楫往来,我们可以想见宋代汴河漕运的繁华
(3)古画“活”起来——《清明上河图3.0》亮相香港
【详解】(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提示进行修改。①“代言”的意思是“代表某阶级、集团或商品等发表言论或做宣传”,这里与“说话”重复;可将“说话”删去。②“看”与“吆喝”搭配不当,可将“看”改为“听”。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先抓住画卷所描绘的舟楫往来的景象,再仿照“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的句式进行描述。如:从人们的穿着打扮,我们可以想见宋代日常生活的富足。
(3)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答题时,先抓住导语“本月26日,形式新颖的《清明上河图3.0》数码艺术香港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式开幕,展期一个月”,再结合新闻的主体内容,扣住“《清明上河图》‘活’起来”,在此基础上作答即可。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梦回繁华(节选)
①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1)作者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画面?
(2)这幅画的最精彩之处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划线句。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4)结合文中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张择端绘画《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是什么?
【链接材料】
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成就一度攀上世界的高峰,张择端也似乎只是描绘东京的繁盛,令人错以为“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而实际上,画家在《清明上河图》里也画上沿街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懒散坐着的士兵,大街上乱跑的猪。
——《细说宋朝》
【答案】(1)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2)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3)整散结合;使用四字短语;节奏鲜明;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怀念故土,怀念汴京繁华盛世。张择端对当时北宋大造盛世的假象,以掩盖北宋朝廷内忧外患的一种讽刺。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概括为: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分析,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结合“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分析,对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最能表现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整散结合,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节奏鲜明,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清明上河图》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表现了张择端怀念故土,怀念汴京繁华盛世。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是为了向宋徽宗进谏,告诉宋徽宗社会中的一些弊端,希望宋徽宗看到之后能够进行一些改革。张择端对当时北宋大造盛世的假象,以掩盖北宋朝廷内忧外患的一种讽刺。
(二)课外阅读理解。
令人陶醉的雕塑园
鹿耀世
在北京西长安街玉泉路南,有一座占地45公顷并有多处水面的东西走向带状公园,园中有高达乔木,茂密绿植,绚丽花卉之间,陈设了近200件材质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外雕塑。
走进大门,迎面而来即是一对抽象的仙鹤造型的金属雕塑,这样美国人的作品形体矫健,气势雄伟,十米有余的高度仿佛直入云霄,四周阔大的圆形水池,环绕着茁壮的灌木丛与七彩花圃。面对此景,初次入园的游人往往精神为之一振,自然地融入了这浓郁醉人的艺术氛围之中。
顺着清幽的林中甬路往西漫步,一泓明澈的水面之间,魏小明的《海阔天高》立刻吸引了我:在圆形的不锈钢板两侧,分别是悬空的一组游鱼与鸥鸟,亮晶晶的生灵们水中倒影,微风吹拂轻轻跃动,让人不禁联想起“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绕过翠绿的草坪,穿过嶙峋的假山,于花木扶疏之中,先后浏览了呈环形的一系列错落有致的作品:一位神情柔媚体态丰腴的仕女出现在眼前,身旁的圆几上,是一盘硕大饱满的荔枝,这是唐大禧的《妃子笑》,题名别致,既与仕女含而不露的微笑相谐,又与荔枝名称相关。这件汉白玉圆雕,其人物的娴雅恬静,手法的凝重洗练,石纹的细腻晶莹,颇有让人驻足流连的魅力。不远处何鄂的《绣花女》是花岗岩石雕,那善良温存的憨态,朴素简洁的衣着,浑圆壮实的躯体,尽显西北婆姨的别样风情,真是好看耐看!这使我想起她蜚声艺坛的名作《黄河母亲》。在盛开的蔷薇旁,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正微闭双眼,略向前倾地轻舒两臂…… 是体味到春天繁花的温馨,还是陶醉于夏日柳荫的清凉?设置在草坪中的韩美林的圆雕《人生美好》,是他的母子系列之一, 。周思旻的《临风》,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传递了青春的心音。一组山石附近,是陈云岗的《高山流水》:两位仙风道骨超脱凡世的老人,一个抚琴一个倾听,这不就是人们熟知的俞伯牙与钟子期么!作者为了强调线条的走势,人物的袍袖与衣纹,似乎也随着隐约而高古的旋律在无声地流动。
浏览了东区,穿过节日里举办嘉年华与各类展览的宽阔的广场,再穿过南北走向的地下通道,来到了公园的西区。在一片柳荫之中,我见到了田金铎的《走向世界》,作者塑造的竞走女运动员,神态执着而自信,躯体壮实而灵动,既显内敛又具张力,的确凝聚集了艺术家的心血,这件原作已入选奥林匹克博物馆。顺着甬路前行,隔十几米就有一件雕塑,其中,最突出的当数一南一北屹立着的瑞典卡尔 米勒斯的两件铜雕,均置于高耸约8米的四方石座。《天之骄子》以无与伦比的健美男子的造型,颂赞了天宫遨游之浪漫,《人与飞马》以昂扬的骑士振翅的神骏,展现了腾云驾雾之壮观。
就要走出西门了,门前广场正中的鲜花丛中,屹立着一块两米多高八米多长的纹理绵密气势巍然的泰山石!在这象征中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宏图前,我伫立良久感慨万端。
长安街上的雕塑园,是恬静优雅的文化广场,令人陶醉的艺术长廊!
(选自《雕塑》,有删改)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作者运用哪种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有什么作用?
3.四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图是著名雕塑大师韩美林的雕塑作品《人生美好》,请根据雕塑的形态,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答案】1.北京雕塑园。特点是恬静优雅,令人陶醉。2.空间顺序。作用:在空间的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能从多个角度展现雕塑园的景象,使读者如临其境。 3.摹状貌。作用: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摹田金铎的《走向世界》这一雕塑,使读者如见其形。 4.通过年轻母亲与幼儿的亲昵造型,生动地表现了人间真情
【解析】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此文题目中“雕塑园”就是说明对象。
2.考查说明顺序。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走进大门”“顺着清幽的林中甬路往西漫步”“来到了公园的西区”“就要走出西门了,门前广场正”表明了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空间顺序:让人在没有见到实物时可以根据文章想象出大致的空间关系,显得文章井井有条,合乎空间逻辑顺序,使读者得到准确的信息。
3.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摹状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归于描写。它的作用是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描写更具体,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激发读者兴趣。这种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划线句子是对田金铎的《走向世界》的雕塑进行描摹,准确说出雕塑上人物的状态和形貌。
4.考查对图画的理解。仔细观察图画,一位母亲跪在地上,伸出头,去亲吻双手举起,扑过来的孩子,孩子也来亲吻母亲,这幅母子亲吻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母亲之间的可贵真情。据此来拟写答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