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6课 《诗词五首》预习导学案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2.诵读诗歌,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特点(重点)3.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一)《饮酒》1.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2.创作背景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诗主要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陶渊明少年时代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因此他长期隐居。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诗兴大发,借诗抒发感慨。(二)《春望》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2.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不料途中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他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三)《雁门太守行》1.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后世称李昌谷。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李贺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他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他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2.创作背景关于《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 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 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第三种说是,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 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四)《赤壁》1.作者介绍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2.创作背景《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统帅。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破曹军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6),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2.创作背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二、文体知识古代诗歌的分类 1.根据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诗体名,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④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2.根据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对沧桑变化的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抒发守边将士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雄浑,笔势豪放。三、诗歌主旨解读《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作者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春望》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园的美好情操。《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出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赤壁》这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渔家傲》一词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词人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展示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四、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1.结构图解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春望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赤壁?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渔家傲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渴望自由2.读准节奏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赤 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文本解读《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结庐在人 境,而 无 车马 喧 。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哗。问君何 能尔?心 远地自偏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采菊 东篱 下,悠 然 见 南山 。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闲自得的欣赏南山的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相伴而还。此 中有 真意,欲 辨 已 忘 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①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②人境:人间。③尔:如此,这样。④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⑤山气:山间的云气。⑥日夕:傍晚。⑦相与:相伴。⑧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春望国 破 山河 在,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城 春 草 木 深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茂密的杂草树木。感 时 花 溅泪,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恨别 鸟惊 心。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烽火连 三月 ,战火接连几个月没有停息,家书 抵 万金。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白 头 搔更短,头上白发越搔越稀少,浑 欲不 胜簪。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①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②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③浑:简直。④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雁门太守行黑 云压城 城 欲 摧,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仿佛要坍塌;甲 光向 日 金 鳞 开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角 声 满天秋色里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 燕脂 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半 卷 红旗 临易水,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霜重 鼓寒 声 不起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报 君黄金台上意,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提携玉龙 为君 死。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①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②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③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甲,铠甲。④角:军中号角。⑤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便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塞上,指北方、西北方长城附近的边境地区。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⑥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⑦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⑧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入水化为龙。赤壁折 戟沉沙 铁未 销,折断的戟沉在江底还没有销蚀,自将磨洗 认 前朝 。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东风 不与周郎便,倘若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①折戟(jǐ):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②销:销蚀。③将:拿,取。④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⑤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打败曹军。⑥铜雀:即铜雀台。公元210年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筑有大铜雀而得名。⑦二乔:即乔玄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渔家傲天 接 云涛 连 晓雾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飘逸,星河 欲转 千 帆 舞 。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仿 佛 梦魂 归 帝 所,(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闻 天 语 ,听到天帝在说话,殷勤问我归何处。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解析:上阕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我 报路 长 嗟日 暮,我回答说,路途遥远慨叹天色已晚,学诗谩有 惊人 句 。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没有找到归宿)。九 万 里 风 鹏 正举 。 大风正起,(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 休 住,风啊你不要停,蓬舟 吹取 三山去!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中的仙山上去吧!解析: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①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②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③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④殷勤:情意恳切。⑤报:回答。⑥嗟:叹息,慨叹。⑦谩(màn):同“漫”,空,徒然。⑧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九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传说中最大的鸟。举,高飞。⑨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⑩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4.古今对译《饮酒》(其五):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春望》: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雁门太守行》: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悲壮的号角回荡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赤壁》: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渔家傲》: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一、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字 ,(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 ,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2)杜甫, 朝诗人,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与“诗仙” 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3)李贺,字 ,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 。有“ ”之称。与李白、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4)《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 ,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 ,号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5)《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 , (朝代)女词人,号 。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分辨(biàn) 磨洗(mó) 燕脂(yān)B.提携(xié) 角声(jiāo) 不胜簪(zān)C.铜雀(tóng) 折戟(jǐ) 搔更短(sāo)D.未销(xiāo) 谩有(mǎn) 嗟日暮(cuò)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悠然见南山(久远的样子) 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C.浑欲不胜簪(简直) 甲光向日(向着,对着)D.学诗谩有惊人句(同“漫”) 蓬舟吹取(如飞蓬般轻快的船)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问君何能尔 (2)浑欲不胜簪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折戟沉沙铁未销 (5)殷勤问我归何处 (6)我报路长嗟日暮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描写乡村美好风光和诗人悠然的生活,诗的主题和《爱莲说》完全一致。B.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C.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D.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8. 对下面饮酒(其五)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缭绕景色甚佳,飞鸟结伴而还,寄托了作者与山林为伍的情意。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感受到了人生的真义,想要表达出来,却忘了怎样说话。9. 下列对《春望》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国都沦陷后,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的景象。B.颔联描写花儿开得明艳,鸟儿叫得动听,诗人被美丽的春景感动得落泪。C.颈联揭示出残酷的战争、连绵的战火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原因。D.尾联以稀疏的白发写出衰老之态,体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心境。10.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11. 下面选项中,对《雁门太守行》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压”字表明敌人来势凶猛,后半句借日光显示守军的威武雄壮。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谊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直接描写了战场上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斗争场面。C.颈联写部队夜袭的场面,“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壮士一去不复还”般壮怀激烈的豪情。D.尾联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君主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豪情壮志。抒发全体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12. 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写兴感之由。B.“东风不与周郎便”借火烧赤壁一事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对周瑜历史功绩的羡慕之情。C.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寄寓作者吊古之意,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13. 下列对李清照《渔家傲》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作者写梦中所见,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的境界。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D.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本词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14.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 ,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 。 , 。15.综合性学习。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感受:(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诗文名句:故事:(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二、探究案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饮酒(其五)》,完成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何又“欲辨已忘言”呢?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 “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 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3.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初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②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③去!注释:①星河:银河。②谩有,空有。③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第26课 《诗词五首》预习导学案(含答案)一、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字 ,(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 ,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2)杜甫, 朝诗人,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与“诗仙” 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3)李贺,字 ,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 。有“ ”之称。与李白、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4)《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 ,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 ,号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5)《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 , (朝代)女词人,号 。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答案】(1)元亮 五柳先生 田园生活 田园 (2)唐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李白 “诗史” (3)长吉 李昌谷 “诗鬼” 李商隐 (4)杜牧 牧之 樊川居士 (5)李清照 宋代 易安居士 婉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注意回答要准确。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分辨(biàn) 磨洗(mó) 燕脂(yān)B.提携(xié) 角声(jiāo) 不胜簪(zān)C.铜雀(tóng) 折戟(jǐ) 搔更短(sāo)D.未销(xiāo) 谩有(mǎn) 嗟日暮(cu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D项,嗟jiē。故选D。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A项,“搔”应读“sāo”;B项,“重”这里应读“zhòng”;C项,“朝”这里应读“cháo”;D注音正确。故选D。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悠然见南山(久远的样子) 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C.浑欲不胜簪(简直) 甲光向日(向着,对着)D.学诗谩有惊人句(同“漫”) 蓬舟吹取(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词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A项,“悠然”的意思是“闲适淡泊的样子”。故选 A。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我报”和“路长”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应该停顿,这句诗的朗读节奏正确划法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故选C。6.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问君何能尔 (2)浑欲不胜簪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折戟沉沙铁未销 (5)殷勤问我归何处 (6)我报路长嗟日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如此,这样 简直 坍塌 销蚀 情意恳切 回答【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殷勤:情意恳切。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描写乡村美好风光和诗人悠然的生活,诗的主题和《爱莲说》完全一致。B.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C.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D.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和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A 项,“诗的主题和《爱莲说》完全一致”有误,此诗的主题和《爱莲说》不完全一致。故选A。8. 对下面饮酒(其五)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缭绕景色甚佳,飞鸟结伴而还,寄托了作者与山林为伍的情意。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感受到了人生的真义,想要表达出来,却忘了怎样说话。【答案】D【解析】D“欲辨已忘言”是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不是“忘了怎样说话”。9. 下列对《春望》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国都沦陷后,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的景象。B.颔联描写花儿开得明艳,鸟儿叫得动听,诗人被美丽的春景感动得落泪。C.颈联揭示出残酷的战争、连绵的战火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原因。D.尾联以稀疏的白发写出衰老之态,体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心境。【答案】B【解析】B.理解有误。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10.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诗歌主题思想的掌握。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来理解,不可只看字词望文生义。C项中“地自偏”不是指环境的偏僻。此句意在说明只要内心宁静,远离尘嚣,就不会受外界的干扰。故正确答案:C。11. 下面选项中,对《雁门太守行》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压”字表明敌人来势凶猛,后半句借日光显示守军的威武雄壮。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谊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直接描写了战场上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斗争场面。C.颈联写部队夜袭的场面,“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壮士一去不复还”般壮怀激烈的豪情。D.尾联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君主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豪情壮志。抒发全体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答案】B【解析】B.“直接描写了战场上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斗争场面”有误。颔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12. 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写兴感之由。B.“东风不与周郎便”借火烧赤壁一事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对周瑜历史功绩的羡慕之情。C.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寄寓作者吊古之意,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答案】B【解析】B. “表达对周瑜历史功绩的羡慕之情”有误。“东风不与周郎便”借火烧赤壁一事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和愤慨。13. 下列对李清照《渔家傲》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作者写梦中所见,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的境界。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D.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本词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故D项中“本词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的理解错误。14.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 ,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 。 , 。【答案】(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要注意“烽”“抵”“郎”“蓬”等字词的书写。15.综合性学习。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感受:(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诗文名句:故事:(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答案】(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杯酒释兵权 醉打蒋门神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2)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点睛: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懂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表达既要阐明观点,还要贴切到位。二、探究案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饮酒(其五)》,完成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何又“欲辨已忘言”呢?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 “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 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答案】1.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而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暗含了诗人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悠然”的情趣。2. 诗人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语言不足以表现这种生命的微妙。3. A【解析】1.品析诗句中的加点词。答此类题,必须把所赏析的词语放在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理解,且要答出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而为,是不经意的看到了南山,表明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平淡的语言中得到了表现。暗含了诗人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欲辩”的就是前文提到的真意,“已忘言”就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来自生活的真实体会,是只在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自己用心去体会才能明白。3.A“‘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闹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望 山河 草木花鸟 2.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3.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4.说明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前四句所写的内容是作者所看到的情景,所以“望”字统领了前四句。写景的顺序要根据诗句内容来筛选后填写即可。2.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情感把握。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背景及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可见其忧国思亲之情。点睛: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赏析。本题要求从炼字角度来赏析,解答时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后再进行赏析。“破”字用的好,“国破山河在”,一个“破”字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用的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意理解与赏析。解答时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3.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答案】1.C 2.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鉴赏。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不是写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故选C。2.本题考查对古诗重点词句的理解。“半卷红旗”,是红旗半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4.本题考查对诗句和创作手法的理解。“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5.本题是一道拓展题。“易水”可以联想到《于易水送别》这首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想到这首诗就能联系到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初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案】1.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4.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分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所以这是一首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4.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要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句原深层含义。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因为“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吴的覆灭。如果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便诗味全无。这两句诗富有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的匠心。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所以不能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②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③去!注释:①星河:银河。②谩有,空有。③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前进。 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叫风不要停止,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对现实的不满。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结合此句的意思“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我们可以对此展开描绘,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即可。示例:天上云海茫茫,一团团白云相接,仿佛奔涌的波涛,以与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扶摇直上,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的生活状态。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意思是:天帝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回应上片的“问”字,是回答天帝的询问。因此一问回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二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结合自己身世,引用典故,用“路长日暮”,反映了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而“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这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孤苦无依和空有才华遭遇不幸的苦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