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第五章实验突破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2)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由远靠近凸透镜,调整光 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4)整理并处理实验数据。同一光屏实验结论(1)当u>2f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2)当u=2f时,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3)当2f>u>f时,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4)当u=f时,不成像;(5)当u倒立、缩小倒立、等大倒立、放大正立、放大交流与反思(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较 暗的环境;(2)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物距等于或小于焦 距;③像的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较暗同一焦光具座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10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高度上。(2)实验过程中,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 机。10同一缩小照相机(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小(选填“大”或“小”)些。左小(4)在(3)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放 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投影 仪(选填“投影仪”或“放大镜”)上。(5)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下 (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放大投影仪上下(6)如图丙,小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此时观察到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远视小(共21张PPT)第1节 透镜1.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 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 表示。2.焦点到光心 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 表示。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不变O光心f小1.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如远视镜片。(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如近视镜片。(3)光心:每个透镜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的点。(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f。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1.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2.焦距的长短反映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程度大)。知识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A、C、F,共同特点是__中间厚、边缘薄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B、D、E__,共同特点是__中间薄、边缘厚__。A、C、F中间厚、边缘薄B、D、E中间薄、边缘厚知识点2:透镜对光的作用2.(常德桃源县校级联考)爸爸出差给小海带回一个水晶球,小海将水晶球对着太阳光,可以点燃火柴,这是因为水晶球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B3.【科学推理】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凹透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凸面镜A知识点3:焦点和焦距4.【教材情境素材改编】如图,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距透镜约4 cm时,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中A点,则透镜的焦点是__A点__,透镜的焦距约是__4__cm,透镜的光心是__O点__,在__A点__处可点燃火柴。A点4O点A点知识点4:三条特殊光线作图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中光路图。易错点:误认为玻璃砖中的空气泡为凸透镜6.【科学推理】如图所示,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后( )A.仍为平行光束B.变为发散光束C.变为会聚光束D.无法确定B7.(常州中考)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B8. 【传统文化】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的记载。则图中能对该现象进行正确解释的光路图是( )A9.(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直径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凸透镜的焦距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B.甲凸透镜的焦距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C.乙凸透镜的焦距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D.乙凸透镜的焦距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AD10.如图所示,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A.0.4 mB.0.3 mC.0.2 mD.0.1 mD11.(玉林陆川县校级月考)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塑料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们是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对太阳光有会 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凸透会聚12.如图,微型手电筒的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凸透镜__,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把小灯泡放在__A部分的焦点__上。凸透镜会聚A部分的焦点13.【科学推理】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b点。若在虚线框内放甲透镜后,光线会聚于c点;若在虚线框内放乙透镜后,光线会聚于a点。则甲透镜是凹 透镜,乙透镜是凸 透镜。(均选填“凸”或“凹”)凹凸14.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完整光路。15.【质疑创新】甲、乙两个盒子中各放有一个透镜,如图是光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小明认为凸透镜可会聚光、凹透镜可使光发散,所以甲中放的是凸透镜,乙中放的是凹透镜,他的判断错 误(“正确”或者“错误”),理由是光线通过甲透镜后变得发散了 ,因此甲图应是凹透镜;光线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乙 图是凸透镜。错误光线通过甲透镜后变得发散了,因此甲图应是凹透镜;光线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乙图是凸透镜(共27张PPT)第五章常考重难点突破与提升【大概念构建】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类型凸透镜:中间厚 ,边缘薄 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 ,边缘厚 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 聚凹透镜:发 散焦点、焦距和光心厚薄薄厚会聚发散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凸透镜:照相机、投影仪和放 大镜眼睛和眼镜眼睛的视物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矫正近视眼镜(配戴凹 透镜)远视眼镜(配戴凸 透镜)放大镜凹凸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u>2f像的特点:倒 立、缩 小的实 像应用:照相机u=2f像的特点:倒立 、等大 的实 像应用:测焦距f<u<2f像的特点:倒 立、放大 的实 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u<f像的特点:正 立、放 大的虚 像应用:放大镜制作望远镜倒立缩小实倒立等大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重难点突破】重难点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眉山东城区模拟)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对光有会聚作用 D.对光有发散作用C2.(贺州八步区校级期末)如图,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出发,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下图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A3.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B.物体置于焦点F以内时凸透镜起会聚作用,置于焦点F以外时凸透镜起发散作用C.若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则凸透镜对光不再具有会聚作用D.一束会聚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一定变成发散的光线A重难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象山区模拟)在蔚蓝地球的映衬下,我国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如图所示是对接过程中核心舱上摄像机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心舱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都是沿直线传播C.地球通过核心舱上摄像机的镜头成虚像D.天舟四号靠近核心舱时,它在核心舱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小A5.目前中国智能汽车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智造”汽车加速驶向全球。智能汽车可以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关于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相同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D6.(多选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C.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D.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 45 cm处,移动光屏也能得到清晰的像BC7.(多选题)(广西中考)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B.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C.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D.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CD8.(多选题)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5 cmB.当u=3 cm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物体从20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D.当u=15 cm时,在光屏得到的是放大的像,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AC9.小红帮妈妈洗碗时,发现碗上残留的水珠可以将碗上的花纹放大。这是因为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此时看到的是花纹正 立(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 (选填“实”或“虚”)像。凸透镜正立虚10.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25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与照相 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17 cm 后,在光屏上不 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照相机不能重难点3:眼睛和眼镜11.为矫正远视眼,配戴的眼镜片是(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A12.下图中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C.乙和丙 D.乙和丁C13.(悟州岑溪模拟)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 (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为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由凹 透镜片做的眼镜。强凹重难点4:光学作图14.(青秀区模拟)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15.近视眼需要戴眼镜才能看清楚,如图所示,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所需要的透镜,并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补全矫正后的光路图。重难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关实验16.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试回答下列问题。(1)移动蜡烛,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光屏必须向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变 大(选填“变大”或“变小”)。(2)移动光屏,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为了使像清晰,应将蜡烛向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将变 小(选填“变大”或“变小”)。右变大左变小(3)(更换透镜)如果改换成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此时应将光屏向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4)(加镜片)将一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由于眼镜片对光具有发 散作用,烛焰的像会变模糊,要使像再次变清晰,应将光屏向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右发散右【综合实践活动】17.【活动目的】自制投影仪并使用【制作步骤】①如图甲,使用卷纸制作一个中心镂空的卷筒,然后将透镜固定到卷筒上。②如图乙,将方正的纸盒前面开一个安装镜头的孔,在背部内侧安装一个手机支架。③如图丙,将自制的投影镜头安装到纸盒的开孔处,然后将其固定。④将手机安装到背部的手机支架上并调大亮度,接着播放视频投影即可。【注意事项】在制件投影仪时,手机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手机距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交流与反思】使用投影仪时,若想要投影的画面更大一些,应如何调节?减小凸透镜到手机的距离,增大镜头到投影屏幕的距离。手机距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减小凸透镜到手机的距离,增大镜头到投影屏幕的距离。(共5张PPT)类型1:凸透镜作图1.(泰州中考)请完成图中光通过透镜后的光路。类型2:凹透镜作图2.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类型3: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透镜类型3.在图中画出适合的光学元件。类型4:确定透镜以及焦点的位置4.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画出光路图确定凸透镜光心及焦点的位置。FF●FF0AFM(共19张PPT)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2.像距: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 、缩 小的实 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 立、等 大的实 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 、放大 的实 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 立、放大 的虚 像。凸透镜凸透镜倒立缩小实倒立等大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时,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这是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的条件;(2)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可能的原因:蜡烛在焦点以内;蜡烛恰好在焦点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一倍焦距,导致像距太大,光屏无法移动到能接收像的位置。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虚像总是同侧正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当成放大的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当成缩小的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知识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怀化中考改编)“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如图甲,经过凸透镜的平行光线正好会聚到光屏上,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0cm。(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 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 央。(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倒 立、放大 、实 像。10.0同一高度中央倒立放大实像(4)如图乙,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5 cm刻度线外,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 立、缩小 的实 像,像成在60 cm刻度线和70 cm刻度线之间。(5)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0 cm与50 cm刻度线之间,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不成 像,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成正 立、放大 的虚 像。倒立缩小实6070不成像正立放大虚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安徽中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其1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 30 cm 处,在其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A3.购物支付已经进入“刷脸”时代。“刷脸”时要使像变大,消费者应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且面部到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摄像头二倍焦距。靠近大于易错点:误认为凸透镜一部分被挡住后只能成不完整的像4.【科学推理】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若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只剩上半部分 B.像下半部变暗,上半部亮度不变C.像变得模糊不清了 D.像依然完整,只是整个像的亮度变暗了D5.(多选题)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蜡烛由a点逐渐向左焦点F靠近,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D.蜡烛由左焦点F逐渐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始终接收不到像CD6.(多选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24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 cm处的光屏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该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5 cm处,透过透镜可观察到烛焰缩小的像D.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AB7.(兰州中考)小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照相 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小美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照相机右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 cm处,如图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 (选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 (选填“实”或“虚”)像。右虚9.如图,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2)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应用了此成像特点的是投影 仪(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同一高度投影仪(3)将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65 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4)将蜡烛移至45 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右侧 (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65右侧10.【科学推理】如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装满水,将一个箭头水平放在玻璃瓶一侧的某一位置处,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箭头。如果把向左的箭头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看到的箭头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B(共19张PPT)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成倒 立、缩 小的像,投影仪成倒 立、放 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 、放大 的像。2.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实 像,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 侧;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 像,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 侧。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实像两虚像同1.使用照相机摄影时,具有以下特点:(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胶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胶片)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3)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4)像和物体在镜头(凸透镜)两侧;(5)物体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成像特点:在使用投影仪时,所得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凸透镜与透明胶片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减小凸透镜到胶片之间的距离或增大凸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3.放大镜成像特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就能得到物体放大、正立的虚像。若要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大些,物体应离凸透镜稍远一点,但物体不能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外。1.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但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2.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实像,而平面镜和放大镜所成正立的像是虚像。知识点1:照相机1.(多选题)如图是照相机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是缩小、倒立的像B.所成是放大、正立的像C.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D.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AD知识点2:投影仪2.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放 大(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 变光路。使用投影仪时,屏幕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远 (选填“远”或“近”),幻灯片要倒 着(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放大改变光路远倒着3.【科学推理】放映幻灯片时,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即要想在屏幕上出现正立的“F”,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A知识点3:放大镜4.(娄底涟源校级月考)用椭圆形的玻璃鱼缸养金鱼,当人们从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的金鱼时,人们所看到的是正立 、放大的虚 像,球形鱼缸起到了放 大(凸透)镜的作用。正立虚放大(凸透)5.【教材情境素材改编】爷爷用放大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样。爷爷观察到的是邮票正立、放 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爷爷想将邮票上的图案放得更大,他应该将放大镜适当远 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邮票。放大远离知识点4:实像和虚像6.下列情境中,看到的像是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C.欣赏鱼缸中的鱼 D.亭子在水中的倒影B7.(多选题)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人眼看不到D.实像与物体分居在透镜两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BD8.(荆州洪湖校级联考)用凸透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看到的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C9.秋游时,某班级照集体相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摄影师应( )A.使照相机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B.使照相机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C.使照相机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D.使照相机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B10.(玉林北流校级月考)清晨,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了放 大镜的作用,形成叶脉的虚 (选填“实”或“虚”)像。放大虚11.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主要是对液柱有放 大作用,便于读 数。12.移动支付已被大家广泛使用,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经手机摄像头扫描成倒立、缩小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 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相同。放大读数缩小照相机13.【科学推理】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些,应将幻灯机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银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小 (选填“大”或“小”)。远离小14.【教材情境素材改编】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段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这个模型照相机的凸透 镜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镜头,半透明薄 膜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纸筒A朝着较暗的 室内,纸筒B朝着明亮的室 外(以上两空均选填“较暗的室内”或“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倒 (选填“倒”或“正”)立、缩 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较暗的室内明亮的室外倒缩小(共21张PPT)第4节 眼睛和眼镜1.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 5 cm。2.近视眼形成原因:晶状体太厚 ,折光能力太 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 方。3.远视眼形成原因:晶状体太 薄,折光能力太弱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 方。25太厚太强前方太薄太弱后方1.眼睛:(1)结构:眼球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调节: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其折光能力变小,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变大,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及其矫正:(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2)原因:晶状体太厚(凸),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如图。3.远视眼及其矫正:(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如图。知识点1:眼睛1.(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C2.【教材情境素材改编】如图是人眼球的示意图。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 屏,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 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与照相 机的成像原理相同。凸透镜光屏晶状体照相机知识点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3.【教材情境素材改编】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关于远视眼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C.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D.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A4.如图所示,其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B5.如图甲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这是远 (选填“近”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图,若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一个合适的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请将其矫正所需透镜在乙图中补充完整。远凸6.(多选题)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变厚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BC7.(武汉江岸区校级联考)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A8.【教材情境素材改编】小丽的奶奶所戴眼镜的镜片是+250度,姐姐所戴眼镜的镜片是-400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奶奶是近视眼,所戴的镜片焦距为25 cmB.姐姐是近视眼,所戴的镜片焦距为40 cmC.奶奶是远视眼,所戴的镜片焦距为40 cmD.姐姐是远视眼,所戴的镜片焦距为25 cmC9.【现代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通过手术,许多成年人摘掉了近视眼镜,这种手术的原理是( )A.加强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B.减弱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C.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的透明度加强D.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的透明度减弱B10.在课堂上,王老师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不断地戴上和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远 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远视凸11.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矫正近视眼所用透镜的符号。12.请在图中画出远视眼近处S点发出的两束入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对应的光线。13.小义用透明塑料袋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1)分别测量它们的焦距,测得焦距大于10 cm的是丙 (选填“甲”“乙”或“丙”)。(2)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将由甲变为丙 (选填“乙”或“丙”)。(3)模拟近视眼要用乙 (选填“甲”“乙”或“丙”)。丙丙乙(4)当将近视眼镜如图丁放置后,光屏上本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在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光屏应向远 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远离14.【科学推理】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数来表示,其度数D等于焦距f(以米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 ,已知小明的左眼镜片焦距为0.25 m,其度数应为40 0度。400(共16张PPT)小专题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①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内大外小。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规律及应用小大大小2.光具座隐含信息解读物像异侧且u>v 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应用的是照相机。物像异侧且u=v 成倒立、等大的实 像,焦距: f= u= v。物像异侧且u实实实3.焦距变化解读:不论是换透镜还是加眼镜片,其实质都是改变了折射光的会聚 能力。(1)加凸透镜(远视眼镜)或换小焦距凸透镜:会聚能力变强,像靠近透镜,像变小;(2)加凹透镜(近视眼镜)或换大焦距凸透镜:会聚能力变弱,像远离透镜,像变大。会聚强小弱大类型1:凸透镜成像静态规律及应用1.(南宁横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 cm 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C2.(自贡富顺县校级月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B.20 cmC.30 cmD.40 cmA3.【科学推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 20 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 、放大B. 、放大C. 、缩小D. 、缩小A类型2: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及应用考向1:移动问题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A5.(多选题)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 cm)固定在光具座40 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从焦距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BC6.(多选题)(北海合浦县校级期末)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实像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墙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AD7.【教材情境素材改编】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靠近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图)。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正 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稍稍移动,可以看到笔的像变 长(选填“变长”或“变短”),继续向远处移动一定距离,可以看到“笔尖”反向像一直变 短(选填“先变长后变短”“先变短后变长”“一直变长”“一直变短”),像的形状不改 变(选填“改变”或“不改变”)。正立变长一直变短不改变考向2:增加透镜问题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使光屏成清晰的像可向右调节光屏。倒立、放大右考向3:更换透镜9.【科学推理】(益阳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10.(襄阳枣阳校级联考)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 大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 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不 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放大投影仪不变(共9张PPT)第5节 制作望远镜知识点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1.【教材情境素材改编】如图是某望远镜的示意图,它是利用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透镜组来工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选填“实”或“虚”)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物镜所成的 实像放大。焦点实放大物镜所成的实像2.【教材情境素材改编】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小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大 。(均选填“大”或“小”)小大知识点2:设计、制作及调试望远镜3.【课标情境素材改编】在自制望远镜时可以采用单片的凸透 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作为目镜和物镜。为了让成像质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为2~ 3倍即可。凸透镜2~34.选择自制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时,应选择焦距较长、直径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 镜,焦距较短、直径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均选填“物镜”或“目镜”)5.通过自制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要通过对镜筒长度的调节,改变物镜与目镜间的距 离,直到在望远镜中看到远处物体清晰的 像为止。物镜目镜距离清晰的像知识点3:探索宇宙6.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B.宇宙中含有银河系等上千亿个星系C.宇宙就是银河系,太阳是银河系的一员D.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B7.(凉山州翠屏区校级月考)将下列星系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C8.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A9.【科学推理】(多选题)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如图所示,他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靠近眼睛的透镜是目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物镜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树叶,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树叶,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D.目镜都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第1节 透镜.pptx 2-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pptx 3-微专题4 透镜作图.pptx 4-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x 5-第4节 眼睛和眼镜.pptx 6-小专题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pptx 7-第5节 制作望远镜.pptx 8-第五章实验突破.pptx 9-第五章常考重难点突破与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