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1.2在社会中成长(课件26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1.2在社会中成长(课件26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在你印象中村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你见过24岁就当上村长的女孩吗?”
这是张桂芳的视频账号“97村长小芳”
发布的一条视频
1997年的张桂芳
是如何在当地人“三家村,不好干..”的感叹中
回村扛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又是如何干出了一番动静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村长小芳的脚步,学习
“在社会中成长!”
—来源央视新闻 2024.07.09
目录
CONTENTS
子议题1:社会如何助“我”成长?
子议题2:“我”应如何回馈社会?
总议题:“我”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子议题1
社会如何
助“我”成长?
回顾村长小芳的成长历程...
张桂芳出生在河南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上学期间经过努力考入了天津农学院,毕业后在天津创业,经营民宿生意,收入不菲。
在2020年底迎来戏剧性一幕,三家村遇上换届选举,村支书的人选成了难题,老干部们一合计,要不让在外闯荡的年轻人试一试?于是,张桂芳手机响了。
回顾村长小芳的成长历程...
三年多下来
白净的女大学生
变成了接地气的“小芳村长”
她黢黑了、瘦了、“沧桑了”
而村子却在她的带领下
好看了、精神了、年轻了
跟三家村的父老乡亲
一起走了很远的路
张桂芳明白过来
“我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
而是想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①出生、上学、创业、回村任职...,
你认为村长小芳是合格的社会成员吗?
②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离不开哪些方面的助力?
议一议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和
社会的关爱等
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日渐养成,
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③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成长过程叫什么?
议一议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P7相关链接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
爆改三家村秘诀之一—“电商兴农”
张桂芳特别在意的是授村民以“渔”而非“鱼”,她有时晚饭也顾不上吃,在户外开直播带货两小时,一晚上挨着蚊子咬,成交三十多单村民自制红豆面包。
红豆面包所使用的原料红豆,正是来自本村一位普通农户,面包从与生产厂家的加工生产到最终物流配送,都是张桂芳一个人去协调忙碌,最终所有的利润都交给了农户本人。
议一议
“种植红豆——加工厂生产——物流配送”,一款红豆面包在到达消费者手上之前需要经历诸多步骤,结合红豆面包的生产过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食物、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棉花
加工
衣物
种植
收获
加工成食品
物质生活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议一议
三家村的爆改过程中提到了村长小芳给村子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如第一个电影放映室、第一个图书室。电影放映室和图书室说明人除了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有什么生活的需要?
造纸
成书
伐木
精神生活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P7
1.为什么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P7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知识总结
子议题2
“我”应如何
回馈社会?
爆改三家村秘诀之二—“主动出击”
2021年7月,那场特大暴雨中“彩虹村”再度面目全非,农田淹了,来往的路冲毁了,自来水管道冲断了。
张桂芳带着村干部没日没夜地抢险救灾,没有坐等救助,看到腾讯公益组织为郑州募捐的新闻后,对网络信息敏感的张桂芳,立即主动联系对方,列出物资需求清单。
不久,物资就运到了,化“等靠要”为主动,张桂芳为村子及其所在的石林镇,争取到近400万元的物资,乡亲们度过了难熬的日子。
议一议
①爱心网友为受灾地区捐款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②除了爱心捐款,亲社会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
尊老爱幼、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③你认为青少年是否有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请说明理由。(可以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来思考)
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P8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识总结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P8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这届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回报社会......
1994出生的龙宇是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人,创业成功后,他的慈善之举遍布和盛镇,从捐赠过节物资到帮扶贫困学子,再到帮助居民就业,龙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反哺”的深刻含义。
刘姝言是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的大一学生,假期返回家乡后,她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每天来到柑子园社区,与留守儿童为伴,为他们辅导作业,教孩子们学做各种手工。
议一议:根据他们的所做所为想想,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4.我们该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P8
①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情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知识总结
如今,放眼全国
通过各种形式振兴乡村的年轻人已不鲜见
他们没有走在摩登的大道
而是往偏僻处走去了
他们有想要拉一把的人
有想要“爆改”的灯火阑珊处
曾经,“风调雨顺”“万家灯火”
这些很大很远的词
此刻,成了他们的祈盼和日常!
望同学们也能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未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张桂芳的朋友圈背景图为她与同事
张桂芳在自己朋友圈签名
“2021-2025
在做一件很酷的事”
环节3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2024山东阳谷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从嗷嗷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搀扶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致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一人生历程告诉我们(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置身于社会生活之中,个人的成长只能是被动的
③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④在同一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几乎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嗷嗷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搀扶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致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一人生历程告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可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观点错误。故选B。
B
随堂练习
2.(新中考·教材素材应用)(2024河南内乡月考)对下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
D
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图中提供的内容是,我们吃的食物、用的学习用品等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这些内容让我们感悟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可见,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与图中的内容不符。故选D。
随堂练习
3.(2024山西朔州部分县区阶段评估一)2023年5月19日,山西黎城县法学会启动了2023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八年级学生小强在其中充当了一名志愿者。参加这次活动,有利于小强(  )
A.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B.让自己成为法治工作者
C.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完全被他人和社会接纳
解析: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意义。B、D两项夸大了小强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C项与活动主题不符。小强充当“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志愿者,有利于小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故选A。
A
随堂练习
4.(新中考·试题情境创设)(2024山西右玉期中)在议题学习活动中,老师出示了两则新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依据材料,请你判断这次学习活动的议题是(  )
新闻一:某校学生深入文水刘胡兰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等方式,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新闻二: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劳动实践活动,在桃园和梨园里帮助农户采摘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劳动的快乐。
A.领略社会美好,体验个人价值B.践亲社会行为,养正确价值观
C.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历史耻辱D.体验劳动艰辛,培养惜粮观念
解析: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C、D不能反映两则新闻的共同主题。学生参观刘胡兰纪念馆,学生进行暑期劳动实践活动,这些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故选B。
B
随堂练习
5.(新中考·试题情境创设)(2023江苏扬州中考)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下研学活动,其收获在于(  )
B
①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②学会接纳欣赏自己
③懂得依法维护权利    
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开展这一研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设计问卷,发放问卷,访谈路人,采访交警,聆听报告”;在“提出建议”环节,同学们“整理资料,分析数据,梳理原因,形成建议,提交相关部门”,这说明学生开展这一研学活动,有利于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可见,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中材料不符。故选B。
随堂练习
6.(2023天津中考)八年级学生小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
活动一:缅怀先烈
活动二:志愿服务
活动三:劳动体验
参加研学活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示例: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等。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八上《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在社会中成长》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中的内容,由“在社会课堂中成长”和“养成亲社会行为”两目组成,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探究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支持和帮助,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养成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努力践行。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愿意养成亲社会行为;通过体验、感悟、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已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学生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的缺乏人生目标而无法迈出努力的第一步;有的表现为茕茕孑立或孤芳自赏;有的沉溺于虚拟网络而无法自拔;有的学生为寻求个人存在感,而组建校园小团体、欺凌同伴、游戏团伙等,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基于此,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在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理解人是社会存在物;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个人发展,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村长小芳的成长历程及爆改三家村的秘诀之一—“电商兴农””,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养成亲社会的习惯。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爆改三家村的秘诀之二—“主动出击”和“这届年轻人回馈家乡和社会的方式”,知道并学会践行亲社会行为,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以及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化的内涵及社会对我们个人成长的意义。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
6.【设计思路】本课以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近期报道的“村长小芳”作为导入,引入主题,聚焦村长小芳的乡村振兴事迹和回馈家乡的那些年轻人,设置一个总议题:“我”如何在社会中成长?下设两个子议题:子议题1:社会如何助“我”成长?子议题2:“我”应如何回馈社会?通过分析村长小芳的成长历程、爆改三家村的秘诀、这届年轻人回馈家乡和社会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给予我们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你印象中村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你见过24岁就当上村长的女孩吗?”
这是张桂芳的视频账号“97村长小芳”
发布的一条视频
1997年的张桂芳
是如何在当地人“三家村,不好干..”的感叹中
回村扛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又是如何干出了一番动静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村长小芳的脚步,学习
“在社会中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热点激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课主线。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我”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子议题1:社会如何助“我”成长?
知识关联: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原因
【议学情境】张桂芳出生在河南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上学期间经过努力考入了天津农学院,毕业后在天津创业,经营民宿生意,收入不菲。
在2020年底迎来戏剧性一幕,三家村遇上换届选举,村支书的人选成了难题,老干部们一合计,要不让在外闯荡的年轻人试一试?于是,张桂芳手机响了。(插入视频展示张桂芳当村长的经历)
三年多下来
白净的女大学生
变成了接地气的“小芳村长”
她黢黑了、瘦了、“沧桑了”
而村子却在她的带领下
好看了、精神了、年轻了
跟三家村的父老乡亲
一起走了很远的路
张桂芳明白过来
“我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
而是想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议学任务】
①出生、上学、创业、回村任职...,你认为村长小芳是合格的社会成员吗?
②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离不开哪些方面的助力?(提示: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③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成长过程叫什么?(提示:【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p7相关链接)
【知识总结】1.为什么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议学情境】爆改三家村秘诀之一—“电商兴农”
张桂芳特别在意的是授村民以“渔”而非“鱼”,她有时晚饭也顾不上吃,在户外开直播带货两小时,一晚上挨着蚊子咬,成交三十多单村民自制红豆面包。
红豆面包所使用的原料红豆,正是来自本村一位普通农户,面包从与生产厂家的加工生产到最终物流配送,都是张桂芳一个人去协调忙碌,最终所有的利润都交给了农户本人。
【议学任务】
①“种植红豆——加工厂生产——物流配送”,一款红豆面包在到达消费者手上之前需要经历诸多步骤,结合红豆面包的生产过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食物、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提示:展示这些物品的制作过程)
②三家村的爆改过程中提到了村长小芳给村子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如第一个电影放映室、第一个图书室。电影放映室和图书室说明人除了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有什么生活的需要?(提示: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知识总结】1.为什么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村长小芳的成长历程及爆改三家村的秘诀之一—“电商兴农””,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子议题2:“我”应如何回馈社会?
知识关联: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做法
【议学情境】爆改三家村秘诀之二—“主动出击”
2021年7月,那场特大暴雨中“彩虹村”再度面目全非,农田淹了,来往的路冲毁了,自来水管道冲断了。
张桂芳带着村干部没日没夜地抢险救灾,没有坐等救助,看到腾讯公益组织为郑州募捐的新闻后,对网络信息敏感的张桂芳,立即主动联系对方,列出物资需求清单。
不久,物资就运到了,化“等靠要”为主动,张桂芳为村子及其所在的石林镇,争取到近400万元的物资,乡亲们度过了难熬的日子。
【议学任务】
①爱心网友为受灾地区捐款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提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②除了爱心捐款,亲社会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
(提示:尊老爱幼、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③你认为青少年是否有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请说明理由。(可以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来思考)
【知识总结】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关注他人、帮助社会。
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议学情境】这届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回报社会..
1994出生的龙宇是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人,创业成功后,他的慈善之举遍布和盛镇,从捐赠过节物资到帮扶贫困学子,再到帮助居民就业,龙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反哺”的深刻含义。
刘姝言是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的大一学生,假期返回家乡后,她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每天来到柑子园社区,与留守儿童为伴,为他们辅导作业,教孩子们学做各种手工。
【议学任务】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想想,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识总结】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①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情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爆改三家村的秘诀之二—“主动出击”和“这届年轻人回馈家乡和社会的方式”,知道并学会践行亲社会行为。
三、课堂总结
如今,放眼全国
通过各种形式振兴乡村的年轻人已不鲜见
他们没有走在摩登的大道
而是往偏僻处走去了
他们有想要拉一把的人
有想要“爆改”的灯火阑珊处
曾经,“风调雨顺”“万家灯火”
这些很大很远的词
此刻,成了他们的祈盼和日常!
望同学们也能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未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