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考情分析 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 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和社会现象创设情境,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重点落脚在对考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上,如(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2022·天津卷,7)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2022·海南卷,7)创办农工职业学校;(2021·江苏卷,9)国民革命;(2021·广东卷,8)中共三大 3.核心考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意义、国民革命的主要活动及革命成果 整体感知
知识点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阶级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国际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
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内容 大会通过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中共二大 时间地点 1922年、上海
内容 ①最低纲领(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最高纲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意义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图解·关键知识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挖掘·教材信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摘自教材)。什么是“红船精神”?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知识点二 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形成 (1)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3)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革命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发展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高潮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1.阐释·核心概念
[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北伐战争。
2.思考·情境问题 《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概括国民革命的特点。
答案 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主题一 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视角 革命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
材料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中国近代史》
解读 材料表明中共一大明确要以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属性;中共二大从实际出发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思考 结合材料,简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和进程的?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共一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但对国情认识不科学;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初步树立了革命分两步走的革命策略。
深化拓展
1.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主题二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视角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解读 材料一反映中国共产党一大有关政党合作的态度。材料二反映中国共产党主张联合国民党的原因。材料三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重视农民问题。
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深化拓展
1.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贡献
2.历史解释——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特点 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群众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多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军队 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历史功绩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答案 C
1.唯物史观——以中共三大召开考查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调整
(2021·广东卷,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项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项。
2.时空观念——以地图形式考查国民大革命
(2020·山东卷,9)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进攻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时农运的中心位于湖南和湖北地区,西北地区无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摧毁北洋军阀在湖南的统治,使湖南的封建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客观上有利于农民运动和农运组织的发展,故选B项。
3.历史解释——以学校教育的发展考查革命道路的探索
(2022·海南卷,7)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答案 D
1.[学习情境·新认知]
在中共一大起草实际工作计划时,关于对其他政党的态度问题曾产生过争论。一方认为,“无产阶级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该始终与其他政党作斗争”。另一方认为,“应在行动上与其他政党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我国的军阀是社会上一切其他阶级的敌人”。这表明建党之初(  )
A.革命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关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D.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一大起草实际工作计划时探讨了与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甚至提出“在行动上与其他政党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我国的军阀是社会上一切其他阶级的敌人”,这说明建党之初就已经关注到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C项正确;建党之初的工作重心并未转移,排除A项;这一时期政治协商制度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问题,排除D项。
2.[史料文本·新结论]
(2023·保定高三调研)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前后共计13个月,大小罢工在100次以上,参加罢工的人数在30万人以上,尤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顶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五四运动激发爱国意识
C.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到1923年,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积极组织和推动的结果。故选C项。
3.[学术情境·新观点]
(2023·无锡高三一模)瞿秋白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中国的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宗法社会,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非常容易和帝国主义列强或军阀达成协议,出卖平民的利益。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必然联合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各个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共同完成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瞿秋白意在(  )
A.固守中共一大的斗争目标
B.抨击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C.反对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
D.强调国际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瞿秋白强调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项正确;中共一大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材料与中共一大的斗争目标不同,排除A项;此时处于国民革命期间,国民党右派尚未叛变革命,排除B项;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国民大革命的目标与手段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解读] 材料主要阐释了国民大革命的目标、实现手段及意义。
[命题方向] 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国民大革命的意义;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3·泰安模拟检测)《共产党》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在1920年出版的第一个秘密发行的党刊,与“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不同,它专门宣传和介绍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第三国际、苏联和各国工人运动的消息。写稿人都是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该刊物(  )
A.表明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反映出知识分子抛弃了民主与科学
C.意味着中国工人阶级将登上历史舞台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理论准备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共产党》月刊,专门宣传和介绍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第三国际、苏联和各国工人运动的消息,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论准备,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共产党》月刊主要宣传和介绍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不代表知识分子抛弃了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通过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
2.(2022·天津卷,7)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组织工人罢工、开办女校、组建青年团、成立农会等方式,发动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等广大群众开展革命运动,D项正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活动集中在1922年,与扶助农工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才开始,排除B项;土地革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项。
3.(2023·合肥一模)有学者在论及某次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时指出:这次大会“首次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议决建立民主联合战线,首次作出加入第三国际的决议,首次提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大的群众党’”。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首次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和“首次作出加入第三国际的决议”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在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B项。
4.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审议通过《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对“妇女运动”的认知已不再局限于争取男女平等、经济独立、婚姻自由等具体问题,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发动、领导妇女在社会阶层、斗争实践、自身解放中提升地位,发挥能力、实现价值。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人(  )
A.认为社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B.将民主革命与妇女运动相结合
C.唤醒了全社会女权意识的觉醒
D.主张妇女在经济上要独立自主
答案 B
解析 中共二大强调妇女的社会价值,说明将民主革命与妇女运动相结合,B项正确;当时男女平等并未实现,排除A项;“唤醒了全社会女权意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仅主张妇女经济独立,还主张提升妇女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排除D项。
5.(2023·十堰调研)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
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
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答案 C
解析 中共二大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将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纲领,以民族独立和民主共和为革命目标,符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故选C项。
6.(2023·潍坊四县模拟)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A.建立独立武装的紧迫性
B.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C.建立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D.进行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答案 D
解析 当前全国人民皆受制于“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说明人民要求经济发展而走向国民革命,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进行国民革命的必要性,故选D项。
7. (2023·扬州调研)如图是刊登在1926年《上海画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旨在说明(  )
《将来之军阀》
A.国民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军阀势力需要悬崖勒马
C.北洋军阀走向穷途末路
D.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统一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上的军阀已经到了悬崖边,结合1926年的国民革命以及北伐可知,国民革命军要推翻军阀势力,北洋军阀走向穷途末路,故选C项;1926年,国民革命还没有结束,且大革命最终失败,排除A项;漫画强调的是要推翻军阀,而不是让其悬崖勒马,排除B项;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是在1928年,排除D项。
8.《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
答案 B
解析 农民协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此时要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B项。
9.(2023·保定模拟检测)陈独秀在《中国农民问题》中提出,农民群众是国民革命的一种伟大的潜力,“在中国目前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国民运动中,不可漠视农民问题”。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中,赞扬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号召革命者要到农村中教育引导农民。上述主张(  )
A.指出了统一战线存在的不足
B.推动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强调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D.利于革命运动取得重要成果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对农民问题进行了关注和思考,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的地位和作用,这有利于革命运动取得重要成果,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其他阶级和阶层,未指出统一战线存在的不足,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排除C项。
10.在中国近代史上,某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有:1.三民主义;2.国民党史;3.国民党宣言及决议案;4.帝国主义与中国……15.农民运动理论及策略;16.中国农民运动及其趋势……27.革命歌……29.军事训练(教授操练)。该学校(  )
A.设立于敌后抗日根据地
B.创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农运人才
答案 D
解析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大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军阀。为配合军事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发动农民运动。因此材料中该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农运人才。故选D项。
11.(2023·济宁二模)下表为1926至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统计表。影响其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项目 上海 江苏 长沙 广东
1926年10月 2 266人 3 225人 - 156 915人
1927年4月 16 000人 27 872人 190 000人 236 605人
增长率(%) 606 764 - 51
A.国共合作实现 B.北伐胜利进军
C.黄埔军校兴办 D.北洋政府瓦解
答案 B
解析 国民大革命时期,随着北伐顺利进军,革命中心由广州向北转移,上海、江苏等地国民党人数急剧增长便体现了这一趋势,故选B项;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且材料信息与共产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1924年黄埔军校兴办,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北洋政府瓦解是在1928年,排除D项。
12.(2023·临沂高三校考)1926年5月,毛泽东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授中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引导学员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农村斗争,注重农民运动理论与方法的教授。当时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C.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政治素养
D.利于开展农民运动支持国民革命
答案 D
解析 1926年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教授农民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和方法有利于开展农民运动支持国民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教授给农民斗争理论与方法等内容,重点不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排除A项;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不是中国共产党当时考虑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讲授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与方法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政治素养,但不是最主要作用,排除C项。
13.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记述道:“好些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从前反对农会的,此刻求入农会不可得。我到各处,常常遇到这种人,这样向我求情:‘请省里来的委员作保!’”据此可知(  )
A.中国共产党注重扩大阶级基础
B.农会统战政策产生强大感召力
C.湖南的土地改革运动迅猛展开
D.国民大革命深刻影响农村社会
答案 D
解析 很多地主、富农等也想加入农会,可推知国民大革命对农村各阶层的深刻影响,D项正确;“扩大阶级基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统战政策”从材料无法得知,排除B项;“土地改革运动”当时尚未开始,排除C项。
14.导致下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黄埔军校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第三期 1924.10-1926.1 1 300 1 233
第四期 1926.3-1926.10 2 680 2 654
第五期 1926.11-1927.8 3 300 2 418
第六期 1927.10-1929.5 4 400 3 970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外来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的分裂 D.学员质量的下降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黄埔军校第五期时间是1926.11-1927.8,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导致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下降,C项正确;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外来势力的干涉”与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下降无关,排除B项;“学员质量的下降”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15.(2023·江苏常熟10月抽测)1927年3月25日,中共南京地委领导的有200多个基层工会参加的南京市总工会成立,会上还成立了市总工会工人纠察队。同一天,市农民协会、商民协会也组织起来。27日,南京各界、各行各业都组织起来。这些革命活动旨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尝试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C.通过斗争维护国共合作
D.准备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南京市总工会成立并公开活动,促使工农群众运动形成高潮,推动国民革命进程,故选A项;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反革命进行的一次英勇反击,是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一次大胆尝试,排除B项;1927年3月正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通过斗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27年9月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排除D项。
16.(2022·海口调研)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会上,党中央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背叛,中国革命“应该以土地革命及民主政权之政纲去号召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使革命向非资本主义前途发展;采纳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支持联合冯玉祥继续北伐的主张。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B.深刻反思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C.认清国民党集团叛变革命的本质
D.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
答案 D
解析 “四一二政变”后,当时的党中央,虽然对国民大革命有所反思,但尚未认清革命形势,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尚未完成,就急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7.(2023·泰安三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的话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图一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图二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陈潭秋、向警予、张国焘等30余人(其中有表决权的共19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在大会开幕前举行了两天预备会,议决分工起草党纲、党章和各项决议案。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张太雷、向警予以及马林等参加了会议文件的起草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同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的“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互相配合行动是必要的”,但“党必须保持自己本身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机构”“无论如何不应当与它合并,不应当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的旗帜”等精神,讨论全体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和产业工人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主持了大会,并代表上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图三
1928年10月2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毛泽东在文里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红色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并再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
图四
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示例
演进: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经历了由消灭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到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进行国共合作,共同反帝反封建,再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演进。
演进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逐渐加深;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的被动;中国人民对革命的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
演进的评价:党的主要任务日益明确;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有助于壮大革命队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指导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6 页,共 16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