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高一上学期浙科版(2019)开学摸底考试生物学试卷 B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
2.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春景里会看到许多生命现象,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大鱼吃小鱼”——生活需要营养
B. “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岸边柳树发出嫩芽”——能够繁殖
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变异现象
3.下列四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4.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A、B、C代表细胞形成的不同器官
D.A、B、C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5.某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周围污水中该有毒物质的含量,这是由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 B.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D.在细胞质中,细胞能进行生命活动
6.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称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杜鹃花有保护、营养、输导、结缔、上皮等几种组织
D.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
7.“学习强国”中的“学习诗词”,推动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下列诗句中描写苔藓植物的是( )
A.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8.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各植物类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能适应陆地生活
B.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进行繁殖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9.如图为呼吸运动模拟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③模拟胸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B.甲图模拟吸气,此时④处于舒张状态
C.图乙模拟膈肌收缩,膈顶位置上升
D.②模拟的结构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10.小明学习了《生物学》以后,尝试用如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表格中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A
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B
消化系统
消化道
咽
C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D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A.A B.B C.C D.D
11.邵阳有很多地方传承着剪纸艺术,如图为甲、乙两种动物的剪纸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都是脊椎动物
B.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C.甲是卵生动物;乙是胎生动物
D.甲、乙的牙齿均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12.根据下图及相关分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近
C.猫属中的动物比猫科少
D.目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②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④生物的性状是由一个基因表现的
⑤基因能够突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某班级开展“学安全用药、会急救方法”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超量用药身体康复更快 B.骨折的部位不能随意移动
C.对症用药更能发挥药物效果 D.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大声呼救
15.人类从未停止过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探索。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B.不同类型的食物对达尔文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选择作用
C.化石证据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中趾越来越退化
D.许多科学家认为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是生命起源的第二步
16.能卷舌(A)与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基因在人群中应该是( )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B.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C.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17.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基团上的氨基有16个
B.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
C.在合成该物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250
D.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
18.如图表示某多肽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结构中表示R基的是②④⑥⑧
B.该多肽含有1个氨基和2个羧基
C.合成该多肽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54
D.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有3种,该多肽为三肽
19.下列细胞结构与功能等匹配错误的是( )
选项
结构
组成成分(特点)
功能
A
细胞核
单层膜
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B
细胞膜
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核糖体
主要是rRNA和蛋白质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溶酶体
含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A.A B.B C.C D.D
20.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多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且互不干扰
C.心肌细胞比胰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含量少
D.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分裂中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植物细胞分裂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填细胞结构)内的遗传物质会先进行复制,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相对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________。
(4)水稻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一个水稻体细胞经过连续分裂4次后,细胞的数量和每个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个、________对。
(5)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________等作用。
22.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时,设计了下图的三个装置,其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装置中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
(2)图中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形成[_________]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3)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发现变蓝的叶片是取自[_________]装置。
(4)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
23.我们在电影《狼图腾》中看到内蒙古草原上,最初牧民与强悍的草原狼是和谐共处的,狼帮助牧民猎杀草原不能承载的食草动物。后来,人类因为贪婪,开始了大规模围猎狼群的战斗,大片开垦草原……回答下列问题:
(1)狼的生殖和发育具有_______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按照狼所属类群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用下列选项中的序号表示)。
①植物 ②动物 ③脊椎动物 ④无脊椎动物 ⑤哺乳动物 ⑥犬科 ⑦食肉目
(2)狼群可以在头狼的指挥下团结协作,围猎几百只羊。由此可知,狼具有_______行为,此种行为的明显特征为_______。
(3)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动物对维持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基础,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如图是人体做屈肘运动的示意图。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肱二头肌属于_______。图示肱二头肌牵拉桡骨绕_______活动。肌肉收缩需要大量的能量,有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中_______的数量比普通人多一倍以上。
24.在学习了鱼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对鱼有了新的认识,请你帮他一起完成下面各题。
(1)鱼的身体分头部、________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________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2)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3)为了探究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小明在鱼缸的水中加入少量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溶液,将一条活鲫鱼放入鱼缸中,发现图中________(填“A”或“B”)处的水变成黄色,这是因为水从鱼口流进,在________处的毛细血管中进行了气体交换,并将二氧化碳气体排出体外。
25.根据下列生物学事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冬眠时进行分解作用维持生命活动。
材料二: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材料三:幼儿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1)材料一说明脂肪是________,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脂肪具有_______的作用。
(3)材料三说明维生素D具有_______的作用,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都属于_______类的脂质。
(4)材料中没有提到的一类脂质是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
(5)鉴定脂肪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其可将脂肪染成_______色。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ABC三种生物都是消费者,食物链起点应该是生产者,故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甲→A→C→B,A错误。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甲)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错误。D.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B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消费者,营养级最高。故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A、大鱼吃小鱼,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B、惊起一滩鸥鹭表示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B正确。C、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体现的是生物的生长,不能体现生物的繁殖的特征,C错误。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D正确。故选:C。
3.答案:A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16×40=640倍;B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5×10=50倍;C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16×10=160倍;D组合中,细胞被放大了5×40=200倍。故选A。
4.答案:B
解析: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A错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叫细胞分化。由图可知,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B正确。分化可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A、B、C代表细胞形成的不同组织,C错误。A、B、C中的细胞虽然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但其遗传物质是相同的,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5.答案:C
解析: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所以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C符合题意。
D.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其中的叶绿体和液泡与有毒物质的进出没有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因此,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正确。
C.杜鹃花属于植物,有保护、营养、输导、机械等几种组织,结缔组织属于动物组织,C错误。
D.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D正确。
故选C。
7.答案:A
解析:A中的“苔”属于苔藓植物,A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A.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难以适应陆地生活,A错误。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离不开水,C正确。
D.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可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D正确。
故选A。
9.答案:D
解析:A.③模拟胸廓,该模型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胸廓扩大导致吸气,A错误。
B.甲图模拟吸气,此时④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错误。
C.图乙表示呼气,此时膈肌舒张,膈顶位置上升,C错误。
D.②模拟的结构是肺,肺内有大量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细胞,适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大脑和小脑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A不符合图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B符合图示。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C不符合图示。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管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D不符合图示。
11.答案:D
解析:题图中甲代表蛇,属于爬行动物;乙代表马,属于哺乳动物。马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白齿的分化,蛇的牙齿无门齿、犬齿和白齿的分化。
12.答案:D
解析:A.虎和豹属于豹属,虎和猫的属于猫科,等级科大于属,因此虎和豹的共同点多,A不符合题意。
B.猫和豹属于猫科,猫和狗属于食肉目,等级目大于科,所以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B不符合题意。
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所包含的生物于种类越多,等级科〉属,所以猫属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猫科少,C不符合题意。
D.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①DNA上有许多和遗传有关的片段,这些片段为基因,故①正确。
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DNA上和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基因,故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故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③正确。
④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④错误。
⑤基因能够突变,这种突变是低频的,不定向的,⑤正确。因此,①②③⑤是正确的,④是错误的。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A、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用药剂量要适当;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A错误。B、发生骨折时,不要随意移动位置,应及时用夹板固定患处,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以防错位,B正确。C、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更能发挥药效,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C正确。D、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能贸然下水,应立即向周边路人呼救,D正确。故选:A。
15.答案:C
解析: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关键的一步,A正确。
B.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达尔文地雀生活的环境中,不同的食物类型对地雀的喙形具有选择作用,B正确。
C.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四肢越来越长,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C错误。
D.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的过程属于第二步,D正确。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除了AA,还有Aa,A错误。
B.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B错误。
C.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C正确。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Aa能卷舌,D错误。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蛋白质共含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有15个在R基团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该蛋白质有2条肽链,游离氨基总数为17个,因此R基团上的氨基有15个,A错误;由分析可知,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B正确;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由126个氨基酸组成,所以蛋白质合成时要脱去124分子的水,因此在合成该物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124=2232,C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所以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和羧基,D错误。
18.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多肽含3个肽键,4个R基(从左至右依次是一CH2一CH2-COOH、一CH3、一CH2SH、一CH3),即②④⑥⑧,A正确;该多肽为四肽,含有1个氨基(①)和2个羧基(②⑨,其中1个羧基在R基团②中),B正确;合成该多肽时脱去3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3=54,C正确:由题图可知,该多肽含4个R基(从左至右依次是一CH2一CH2一COOH、一CH3、一CH2SH、一CH3),共3种,该多肽为四肽,D错误。
19.答案:A
解析:细胞核的核膜为双层膜,细胞核为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细胞膜主要由磷脂与蛋白质组成,其功能之一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正确。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正确。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正确。
20.答案:D
解析: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通常代谢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较大,A正确;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多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且互不干扰,B正确;胰腺细胞能分泌蛋白质,因此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的高尔基体含量多,C正确;核孔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
21.答案:(1)1、3、4、2
(2)细胞核
(3)细胞壁
(4)16;12
(5)控制物质进出
解析:(1)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所以植物细胞分裂正确的顺序是1、3、4、2。
(2)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会先进行复制,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4)细胞分裂一次会形成2个新细胞,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原细胞相同,所以一个水稻体细胞经过连续分裂4次后,细胞的数量为16个,每个新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2对。
(5)细胞膜的功能是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22.答案:(1)叶绿体;淀粉
(2)2;二氧化碳
(3)甲
(4)二氧化碳和光照/光照和二氧化碳
解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中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为乙装置中有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而甲装置是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甲与丙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照。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某一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后发现变蓝的叶片是取自甲装置。而乙和丙装置的叶片不变蓝色。这是因为甲装置的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而淀粉遇碘液有变蓝色的特性,乙和丙装置中的植物分别因为缺乏二氧化碳、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叶片不变蓝色。
(4)通过甲、乙对照,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甲、丙对照,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
23.答案:(1)胎生和哺乳;②③⑤⑦⑥
(2)社会;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3)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器官;肘关节(关节);线粒体
解析:(1)狼的生殖和发育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按照狼所属类群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②动物、③脊椎动物、⑤哺乳动物、⑦食肉目、⑥犬科。
(2)由题意可知,狼具有社会行为,此种行为的明显特征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3)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肱二头肌属于器官。肱二头肌牵拉桡骨绕肘关节(关节)活动。肌肉收缩需要大量的能量,细胞呼吸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则推测马拉松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普通人多一倍以上。
24.答案:(1)躯干;流线
(2)鳍
(3)B;鳃丝
解析:(1)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2)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水从鱼的口进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在鱼缸的水中滴加BTB溶液,将一条活鲫鱼放入鱼缸中,发现B处的水变成黄色,是因为水从鱼口流进,在鳃丝处的毛细血管中进行了气体交换,流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5.答案:(1)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缓冲和减压
(2)保温
(3)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固醇
(4)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
(5)苏丹Ⅲ染液;橘黄
解析:(1)材料一说明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可作为备用能源在动物冬眠时被分解利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
(3)佝偻病是由幼儿缺少维生素D影响钙和磷的吸收引起的,材料三说明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维生素D、性激素及胆固醇均属于固醇类。
(4)材料中没有提到的一类脂质是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5)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