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的基本权利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的基本权利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3.1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是学生由儿童转为青少年的阶段,也称为人的初始社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与他人、与国家及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知晓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从而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有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且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按照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认识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认同宪法。 2.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3.要增强权利意识,学会珍惜、爱护、依法行使这些权利,同时也要积极同侵犯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作斗争,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4.懂得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重难点 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认识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认同宪法。 2.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35—41页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P35-P36)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法律依据、地位是什么?(P35) 3. 我国公民享有自由的内容和意义?(P35) 4.监督权的内容、注意事项和作用?(P36) 5.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P39-P4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熟悉本节课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3分钟
【讲授新课】 【视频导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引入新课。 观看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开展教学活动。 2分钟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P35-P36) 请同学观看事例图片,阅读书P35页第一自然段,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归纳小结】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法律依据、地位是什么?(P35) 【观看视频】:知道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教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合作研讨】P35页:观看图片,进一步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法律依据。 【归纳小结】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法律依据、地位是什么?(P35) 条件(P35)(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P3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地位(P3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的权利,深入了解知识点。 3. 我国公民享有自由的内容和意义?(P35) 【观看视频】阅读书P35页关系公民自由的内容,观看图片,理解其意义。 【归纳小结】我国公民享有自由的内容和意义?(P35) 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监督权的内容、注意事项和作用?(P36) 【合作研讨】P35页: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监督权。 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归纳:①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检举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 【相关链接】P36页:网上评议政府有什么意义?-——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通过图表的展示监督权。 【归纳小结】 内容:公民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作用: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目标导学二:人身自由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36—38 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P36-P37) 2.了解宪法关于人身自由的相关规定。(P37-38) 【新课学习】 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P36-P37) 【观看视频】《人身自由权》: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展示,认识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归纳小结】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了解宪法关于人身自由的相关规定。(P37-38) 【合作研讨】P37页:该厂长及员工的行为是否违法?——违法 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厂长及员工强行进入严某家中,侵犯了严某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严某在家中被带走,其人身自由受到侵犯;“教育” 侵犯了严某的人格尊严权。 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P37_38页内容,知道人身自由权利的相关知识。 目标导学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P39-P41) 【合作研讨】P39页: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3.学生将自主思考的答案在全班分享交流,不断修正观点,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认知能力。 归纳总结:此案例中,对财产的维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警察小郑抓获抢劫女士皮包的男子,积极维护该女士的财产权;二是警察小郑因公务征用他人摩托车时,及时告知车主可以依法申领补偿,维护了摩托车车主的财产权。 【观看图片】知道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 【归纳小结】1. 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P39-P41)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任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七、总结拓展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和了解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学会珍惜、爱护、依法行使这些权利,同时也要积极同侵犯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作斗争,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通过视频和实际案例讲解,学生更能够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点。 在讲解人身自由时,结合视频和自主学习,使学生自己掌握关于人身自由的基础知识,教师经过视频分析,学生了解深层的知识点。 通过设置警察因公务征用摩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国家维护公民财产权的方式。 35分钟 2分钟
达标测试 1.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每学期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一举措有利于保障学生的( ) A.政治权利 B.受教育权 C.荣誉权 D.财产权 2.张某的超市失窃后,怀疑是王某所为,于是向王某询问,王某拒不承认,随后张某便将王某关进自家仓库。张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 A.人身自由 B.政治自由 C.劳动权利 D.物质帮助权 3.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表明公民的( ) 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住宅不受侵犯 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3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的部分只是向学生做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有些权利学生未必能理解。若增设一个“学生提问”的环节,对于不理解的那项权利提问,教师在作出适当解释,我想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