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白杨礼赞 授课班级 八年级1班课程类型 线下课 授课学时 2学时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二、教学分析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位于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学习《白杨礼赞》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可以抓住第七段的四个反问句进行朗读指导,结合社会背景与第七段中关键短语,读懂茅盾礼赞的对象与他们的崇高品质,借助多形式的朗读传扬这份礼赞之情。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春》《济南的冬天》等散文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散文学习基础。八年级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并不陌生,因为七年级学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课文,但他们对于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要重点学习。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过程与方 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昂扬向上精神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感受白杨树所蕴含的精神美,体会象征手法的使用。四、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运用合作探究、层层设疑、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课前默读、课上快速阅读和朗读、精读来完成的。 2.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文本形象进行分析概括。 3.针对学习目标层层设疑,激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礼赞白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手段 教材、教学参考书、PPT课件、微课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碧 学生分享相关名言和佳句。 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诗句,体会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是松的雄姿,那么今天我们将走进白杨的生命。你知道哪些描写白杨的诗词吗? 不同树的特点,从而引入本文主角--白杨树,点出白杨树的特点,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抛出问题--你心目中的白杨树是怎样的?【课件展示】 同学们分享自己认为的白杨树的样子。 叙述初步印象,并带着问题思考阅读,为走进文本奠定基础。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 2.背景: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 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热情歌颂共产党领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认识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背后的背景故事,培养学生了解文学背景的习惯。导下抗日军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内容:课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明写树,实际是写人。【PPT展示】引导学生注意白杨树的品质及背后的人物精神。教师播放范读音频。【课件展示】读好长句,带领学生读好长句,解决生难字【课件展示】 学生认真聆听并默读注意发音和感情。 从怎样把难句子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新词的释疑,再到对写字的训练,扎实地上好语文课。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特色。 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体会白杨树的品质。1、白杨树象征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 2、找出直接抒发赞美白杨树之情的句子。(抒情线索) 3、阅读第二段,本段从哪几方面来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找出相应词语。作用是什么? 找到相关句子,勾画出白杨树生长的条件生长环境:“色彩 黄绿相间 面积 无边无垠地势 坦荡如砥” 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烘托白杨树的不平凡。也暗示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学生理解“托物言志”做铺垫。【PPT展示】第五段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树什么样的气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PPT展示】 找出描写白杨树的气质的词句“枝、干、叶、皮”“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叶子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皮光滑有银白晕圈泛出淡青色,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一-不平凡”象征着农民、哨兵、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本文的“象征”与“托物言志”第七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写法?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能否颠倒? 同学们交流讨论,交换想法。 促进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齐声朗读作者赞扬白杨树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感情。“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朗读并感受文本语言形式与内容情感。 指导朗读,以读促解,以读传情,读出深情与激昂奋进。白杨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的。”美点追踪:用词美: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 --难道B--难道C--难道D 段式美:抑--扬情感美:浅--深 象征美:物-人--神 【PPT展示】 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分析文本用词造句之美,感受散文文学之美。 掌握精读技巧,学会分析文章句子,并感受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思考并辨析象征手法与比喻的区别。 再次明确象征手法的含义,学会区分象征与比喻修辞的区别。仿写抒情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 学生进行思考并写下相关句子仿写。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引导同学们感受好句特点并进行仿写。【课件展示】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学们,一篇优秀的散文,就如一幅无形的画,又恰似一首读不尽的诗,茅盾先生的散文达到了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白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今天,你们都是祖国的小白杨,愿你们能像白杨一样在神州大地上茁壮成长,请你们写下,如果你是一棵白杨树,你想怎样活着? 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想法并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语文课堂应该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更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学生主体进行授课,要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注重学生的知识增长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课程从矛盾礼赞的白杨到具有白杨精神的人,最后联系到学生自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布置作业,巩固复习 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