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八年级道法(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二框 以礼待人一、课标内容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做文明的社会成员。二、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践行以文明礼貌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健全人格:从语言、仪表、举止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为什么要以礼待人。【教学难点】如何做到文明有礼。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他在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便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是那个问路的年轻人,你会怎么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礼待人》1(二)新课探究探究一 待人礼为先活动一:概念解读“礼”请根据甲骨文“礼”来解读一下“礼”的含义。《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后引申为礼貌、礼节。以礼待人,以示敬重。活动二:生活观察小峰一家约朋友一起吃晚餐。到了餐厅包间后,小峰抢先坐在沙发上,脱掉鞋,把脚搭在茶几上,自顾自地玩手机。一会儿,朋友来了,他们主动与小峰打招呼,小峰只是答应了一句,眼睛也没有离开手机。因为等的时间比较久,小峰有些饿了,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狼吞虎咽,还不小心把菜汤洒在衣服上。妈妈提醒他别着急,小峰鼓着嘴,很生气,嘟囔着“吃个饭还这么麻烦”。合作探究:小峰的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教师点拨:礼的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礼的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活动三:名言收集与感悟学礼,无以立。 --孔子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扬雄合作探究:(1)你还能说出哪些有关“礼”的名言?(2)孔子和扬雄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是什么?教师点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活动四:文明行为合作探究: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你希望生活在怎样的小区里面?学生回答: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明有礼;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团结友好,敬老爱幼,亲如一家;小区车辆管理规范;居民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创建活动;小区秩序良好;人人做到讲究卫生,自觉将垃圾放在指定地点;人人具有环保意识,小区环境整洁优美;等等。教师点拨: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活动五:国之礼仪合作探究:我国为什么要组建英姿飒爽的国旗护卫队?教师点拨: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教师总结:为什么要以礼待人?(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探究二 做文明有礼的人活动六:材料分析杨时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门口静静等候。过了良久,他们的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程颐觉察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于是赶忙起身迎他们进屋。合作探究: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点拨: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是文明有礼的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恭,要以情感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活动七:图片观察合作探究:观察他们的着装、举止,你有什么感受?活动八: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衣着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时装。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发,不得化妆。不得穿拖鞋、高跟鞋进校。男女同学一律不得佩戴任何饰品,要经常理发,每天梳理,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合作探究:除了以上的做法外,我们践行文明有礼还应该怎样做?教师总结:如何做到文明有礼?(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学以致用:杭州亚运会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后,有国内外诸多媒体注意到一些细节:当天参加开幕式的几万人退场有序,椅子、过道和地面上,仍像刚入场时一样干净整洁,彰显了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4-合作探究:(1)“明”礼:运用文明有礼的知识剖析做好这些“细节”的理由。(2)“守”礼:文明有礼,从我做起。我们应怎么做?学生回答:(1)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2)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三)课堂总结本课时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仪表、举止等方面努力。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四)板书设计(五)当堂演练(D)1.(2023广东)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下列行为能体现此良好品质的是A.小吴聚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B.小周积极参加校园活动C.小郑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 D.小王见到长辈主动问好(C)2.(跨学科·语文)《礼记》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这告诉我们A.鹦鹉和猩猩都有它们的语言 B.每一种生命都有自身独特性C.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之本 D.“礼”的主要表现是语言文明(A)3.某市地铁座位空空,4名农民工却一直不坐。只因为担心身上的灰尘把座位弄脏,于是一路站到了目的地。这一幕被网友拍下,让不少人为之感动,并纷纷留言。下列留言中表达恰当的是A. 坐下是他们的权益,不坐是他们的修养 B.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宽容和礼让他人5C.这样做只是为了赢得他人的称赞和认可 D.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安全乘车的规则要求(A)4.舞台是一面镜子,既呈现精彩演出,也映照出观众的道德修养、艺术品位和文明程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院,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但是也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实现文明观演需要①观众文明有礼,爱护观演环境 ②社会加强引导,宣传文明礼仪③演员精益求精,提高演出水平 ④剧院依法处理,加大监管力度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5.(教材素材改编)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探望别人说“拜访”;起身作别说“告辞”;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别送说“留步”;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帮助说“劳驾”;托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言语上做到文明有礼,能够①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使自己在人格上高人一等②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外在表现③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国家形象,做“礼仪之邦”的传承人④做到换位思考,时刻为他人着想,从不考虑自身利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五、教学反思教学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并帮助学生明确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做文明有礼的人的意识以及他们内心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教育价值的内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