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八上道德与法治3.1《维护秩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八上道德与法治3.1《维护秩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八上初中道德与法治3.1《维护秩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维护秩序》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的第一框题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社会生活有秩序”讲的是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所以第二目“维护秩序靠规则”讲的是规则通过规范人民行为以达成对良好秩序的维护,让学生明晰规则和秩序之间的关系。
单元素养目标
【2022新课标】
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传统美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遵纪守法,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了解民法典中的诚信原则;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责任意识: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德,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自学知道社会秩序的含义和种类,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2.结合实例理解解社会秩序的意义,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3.学习生活中,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能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
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具体为: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核心素养是【法治观念】,具体为: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有秩序
【难点】维护秩序靠规则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与建议
导入新课 1.【知识体系】 PPT呈现结构图,引导理解 2.播放视频 【有序的社会生活】 总结:社会生活涉及方方面面,追求有序的社会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1.了解单元知识结构 2.观看视频,体会有序的社会生活。 1.整体上构建教材,明确学习内容的方向。 2.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树立秩序意识。
学习目标 呈现核心素养目标 阅读目标 明确课时所学内容
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PP22-27,完成问题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熟悉教材。
目标导学一: 社会生活有秩序 任务探究一 【社会观察】 PPT出示材料: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尊老爱幼;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地操作;公园里,排队购票;电影院里,对号入座,不喧哗;图书馆里,大家安静地看书…… 问题:上述材料,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 总结:秩序:“秩”即条理; “序”即次序。秩序是指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社会秩序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任务探究二 【图片分享】 PPT出示四副图片: 问题:观察图片,这些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知识运用:连线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请对应连线? 任务探究三 【探究分享】 PPT出示材料: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问题: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状况? 3.从这些影响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 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观察、思考、分享 秩序井然的社会生活状态 笔记整理:社会秩序含义 思考、分享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 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笔记整理:社会秩序的内容、种类 思考、分享、连线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组长有序组织,分享: (1)影响学生正常放学,出现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可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规则在路边等待;学生排队依次出校门等。 (3)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笔记整理: 1. 社会秩序的意义/作用? 2. 为什么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3. 为什么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从社会的不同侧面,让学生身临其境,贴近社会生活,体会到社会生活的有序状态。 通过图片的方式呈现社会不同方面的秩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社会秩序的内容。 讲练结合,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充分发挥小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目标导学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任务探究四 【社会观察】 PPT出示材料: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尊老爱幼;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地操作;公园里,排队购票;电影院里,对号入座,不喧哗;图书馆里,大家安静地看书…… 问题:1.“秩序井然”靠的是什么? 问题:2.材料中的事例体现了哪些方面的规则? 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知识运用: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请对应连线? 知识拓展: 小组间比一比,说出有关规则的名言警句,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任务探究五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PPT播放视频: 问题:结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视频,思考,规则对社会秩序起什么作用? 总结: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思考、分享 (1)规则 (2)道德、法律、纪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笔记整理: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了哪些不同的身份 笔记整理: 1. 社会规则的含义 2.社会规则的分类 思考、分享、连线 思考、分享 笔记整理: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3.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 4.规矩是公平的一面镜子。 5.规矩是平等与公正的化身。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 笔记整理: 1.社会规则的意义、作用、关系 2.为什么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3.为什么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调动学生主体性,从生活经验中挖掘解决方法,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讲练结合,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视频拓宽学生知识面,融合网络媒介素养,利于知识的整合理解。
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社会规则的含义和种类;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回顾所学内容。 内化所学知识,利于消化吸收。
课堂练习 选择题:1-5 抢答 提高知识掌握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形式揭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