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物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课件+学案)(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版高考物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课件+学案)(2份)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 程 标 准
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
素 养 目 标
物理观念:知道合力、分力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科学思维:能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合力与分力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单独作用的________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作这一个力的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________的关系.
效果
等效替代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如图所示均是共点力.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所有矢量的运算法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________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_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________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邻边 
对角线
首尾相连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F1-F2|≤F≤F1+F2.
①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
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max=F1+F2+F3.
②最小值:如果一个力的大小处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内,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min=0;否则合力的最小值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即Fmin=F1-(F2+F3)(F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
2.计算法确定合力大小时常用的数学知识
(1)三角函数的定义.
(2)勾股定理.
(3)特殊三角形的知识.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4)相似三角形的规律.
(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考向1 合力大小的范围
例1 (多选)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夹角为α(0<α<π),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
A.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B.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
D.若F1、F2都增大,但F不一定增大
答案:BD
解析:F1、F2同时增加10 N,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之后,合力的大小增加不一定是10 N,故A错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故B正确;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可能变大或变小,也可能不变,故C错误;若F1、F2都增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不一定增大,故D正确.
考向2 作图法求合力
例2 某物体同时受到2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的边长均表示1 N大小的力),物体所受合力最大的是(  )
答案:C
解析:题A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如图甲所示,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3 N;题B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如图乙所示,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 N=5 N;题C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4 N,如图丙所示;题D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3 N,如图丁所示,故C符合题意.
考向3 计算法求合力
例3 (多选)[2024·广东潮州一模]耙在中国已有1 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称作耙.如图甲所示,牛通过两根耙索拉耙沿水平方向匀速耙地.两根耙索等长且对称,延长线的交点为O1,夹角∠AO1B=60°,拉力大小均为F,平面AO1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O2为AB的中点),如图乙所示.忽略耙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
B.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
C.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
D.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
答案:BC
解析: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2F cos 30°=F,A错误,B正确;由平衡条件,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f=F′cos 30°=F,C正确,D错误.故选BC.
考点二
考点二 力的分解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的法则:____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定则.
2.分解方法
(1)按力产生的________分解;
(2)力的正交分解
把力沿两个互相________的方向分解,叫力的正交分解.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效果
垂直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力的分解的原则
(1)选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力的分解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当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下的力时,常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若受到三个力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可选用正交分解法.
(2)当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2.力的效果分解法的步骤
3.力的正交分解法
(1)建立坐标轴的原则: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使尽量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往往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2)多个力求合力的方法:把各力向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
x轴上的合力Fx=Fx1+Fx2+Fx3+…
y轴上的合力Fy=Fy1+Fy2+Fy3+…
合力大小F=
若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为θ,则tan θ=.
考向1 按照力的效果分解力
例4 如图甲所示是斧子砍进木桩时的情境,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斧子的剖面可视作顶角为θ的等腰三角形,当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时,则(  )
A.同一斧子,若施加的力F越小,越容易劈开木桩
B.同一斧子,若施加的力F越大,越不容易劈开木桩
C.施加相同的恒力F,θ越大的斧子,越容易劈开木桩
D.施加相同的恒力F,θ越小的斧子,越容易劈开木桩
答案:D
解析:同一斧子,θ一定,F越大,其分力越大,越容易劈开木桩,故A、B错误;F一定时,θ越小的斧子,其分力越大,越容易劈开木桩,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向2 力的正交分解法
例5 (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倾角θ=30°的粗糙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为β)拉动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最小时,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B.β=30°时,拉力F最小
C.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随拉力F的变化而变化
D.拉力F的最小值为mg
答案:BD
例5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有F cos β=Ff+mg sin θ;Ff=μFN;FN=mg cos θ-F sin β联立解得F=,当β=30°时,拉力F最小,最小值为mg,此时物体受4个力作用,故A错误,B、D正确.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指的是摩擦力Ff和支持力FN的合力,则有tan α===,μ不变,则tan α不变,即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不随拉力F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故选BD.
核心素养提升 “活结”与“死结”“动杆”与“定杆”模型
模型1 “活结”与“死结”模型——模型建构
1.“活结”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活结”把绳子分为两段,且可沿绳移动,“活结”一般由绳跨过滑轮或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绳子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为同一根绳 “活结”两侧的绳子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2.“死结”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死结”把绳子分为两段,且不可沿绳子移动,“死结”两侧的绳因结而变成两根独立的绳 “死结”两侧的绳子上张力不一定相等
典例1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轻质细线跨过固定直杆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细线一端连接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A的物体A,细线另一端与另外两根细线在O点形成“死结”,结点O下方细线悬挂物体B.现左端细线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左上方的力F拉住,使结点右侧的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已知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定滑轮右侧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轻质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为F
B.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为mAg
C.物体B的质量为
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Ag-F
答案:C
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细线中拉力大小为FT,由平衡条件有F cos 30°=FTcos 30°,F sin 30°+FTsin 30°=mBg,联立解得FT=F,mB=,选项A错误,C正确;对物体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地面对A的摩擦力等于细线中拉力FT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Ff=FTcos 45°=F cos 45°=F,选项B错误;由FTsin 45°+FN=mAg,解得FN=mAg-F,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Ag-F,选项D错误.
模型2 “动杆”与“定杆”模型——模型建构
1.“动杆”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轻杆用光滑的转轴或铰链连接,轻杆可围绕转轴或铰链自由转动 当杆处于平衡时,杆所受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2.“定杆”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轻杆被固定在接触面上,不发生转动 杆所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可沿任意方向
典例2 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甲图中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乙图中O点插入墙中,AB为缆绳,当它们跨过轻杆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甲、乙中的受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Fa>Fb C.Fa答案:B
解析:对图中的A点受力分析,则由图甲可得,A点两侧缆绳拉力的合力一定沿杆,有Fa=2mg cos 30°=mg;由图乙,可知A点两侧缆绳的拉力夹角为120°,可得Fb=mg,合力与杆的夹角为30°,并不沿杆,选项B正确.
[教你解决问题] 模型建构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 程 标 准
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
素 养 目 标
物理观念:知道合力、分力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科学思维:能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合力与分力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单独作用的________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作这一个力的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________的关系.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如图所示均是共点力.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所有矢量的运算法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________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_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________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F1-F2|≤F≤F1+F2.
①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
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max=F1+F2+F3.
②最小值:如果一个力的大小处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内,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min=0;否则合力的最小值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即Fmin=F1-(F2+F3)(F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
2.计算法确定合力大小时常用的数学知识
(1)三角函数的定义.
(2)勾股定理.
(3)特殊三角形的知识.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4)相似三角形的规律.
(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考向1 合力大小的范围
例1 (多选)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夹角为α(0<α<π),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
A.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B.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
D.若F1、F2都增大,但F不一定增大
[解题心得]                                    
                                    
                                    
                                    
考向2 作图法求合力
例2 某物体同时受到2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的边长均表示1 N大小的力),物体所受合力最大的是(  )
[解题心得]                                    
                                    
                                    
                                    
考向3 计算法求合力
例3 (多选)[2024·广东潮州一模]耙在中国已有1 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称作耙.如图甲所示,牛通过两根耙索拉耙沿水平方向匀速耙地.两根耙索等长且对称,延长线的交点为O1,夹角∠AO1B=60°,拉力大小均为F,平面AO1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O2为AB的中点),如图乙所示.忽略耙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
B.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
C.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
D.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
[解题心得]                                    
                                    
                                    
                                    
考点二 力的分解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的法则:____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定则.
2.分解方法
(1)按力产生的________分解;
(2)力的正交分解
把力沿两个互相________的方向分解,叫力的正交分解.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力的分解的原则
(1)选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力的分解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当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下的力时,常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若受到三个力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可选用正交分解法.
(2)当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2.力的效果分解法的步骤
3.力的正交分解法
(1)建立坐标轴的原则: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使尽量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往往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2)多个力求合力的方法:把各力向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
x轴上的合力Fx=Fx1+Fx2+Fx3+…
y轴上的合力Fy=Fy1+Fy2+Fy3+…
合力大小F=
若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为θ,则tan θ=.
考向1 按照力的效果分解力
例4 如图甲所示是斧子砍进木桩时的情境,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斧子的剖面可视作顶角为θ的等腰三角形,当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时,则(  )
A.同一斧子,若施加的力F越小,越容易劈开木桩
B.同一斧子,若施加的力F越大,越不容易劈开木桩
C.施加相同的恒力F,θ越大的斧子,越容易劈开木桩
D.施加相同的恒力F,θ越小的斧子,越容易劈开木桩
[解题心得]                                    
                                    
考向2 力的正交分解法
例5 (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倾角θ=30°的粗糙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为β)拉动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最小时,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B.β=30°时,拉力F最小
C.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随拉力F的变化而变化
D.拉力F的最小值为mg
[解题心得]                                    
                                    
核心素养提升“活结”与“死结”“动杆”与“定杆”模型
模型1 “活结”与“死结”模型——模型建构
1.“活结”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活结”把绳子分为两段,且可沿绳移动,“活结”一般由绳跨过滑轮或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绳子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为同一根绳 “活结”两侧的绳子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2.“死结”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死结”把绳子分为两段,且不可沿绳子移动,“死结”两侧的绳因结而变成两根独立的绳 “死结”两侧的绳子上张力不一定相等
典例1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轻质细线跨过固定直杆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细线一端连接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A的物体A,细线另一端与另外两根细线在O点形成“死结”,结点O下方细线悬挂物体B.现左端细线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左上方的力F拉住,使结点右侧的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已知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定滑轮右侧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轻质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为F
B.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为mAg
C.物体B的质量为
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Ag-F
[解题心得]                                    
                                    
                                    
                                    
模型2 “动杆”与“定杆”模型——模型建构
1.“动杆”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轻杆用光滑的转轴或铰链连接,轻杆可围绕转轴或铰链自由转动 当杆处于平衡时,杆所受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2.“定杆”模型分析
模型结构 模型解读 模型特点
轻杆被固定在接触面上,不发生转动 杆所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可沿任意方向
典例2 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甲图中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乙图中O点插入墙中,AB为缆绳,当它们跨过轻杆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甲、乙中的受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Fa>Fb
C.Fa[教你解决问题] 模型建构
[解题心得]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一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1)效果 (2)等效替代
3.(2)邻边 对角线 首尾相连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例1 解析:F1、F2同时增加10 N,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之后,合力的大小增加不一定是10 N,故A错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故B正确;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可能变大或变小,也可能不变,故C错误;若F1、F2都增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不一定增大,故D正确.
答案:BD
例2 解析:题A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如图甲所示,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3 N;题B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如图乙所示,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 N=5 N;题C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4 N,如图丙所示;题D图中,将F1与F2进行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为F合=3 N,如图丁所示,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例3 解析: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2F cos 30°=F,A错误,B正确;由平衡条件,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f=F′cos 30°=F,C正确,D错误.故选BC.
答案:BC
考点二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2.(1)效果 (2)垂直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例4 解析:同一斧子,θ一定,F越大,其分力越大,越容易劈开木桩,故A、B错误;F一定时,θ越小的斧子,其分力越大,越容易劈开木桩,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D
例5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有F cos β=Ff+mg sin θ;Ff=μFN;FN=mg cos θ-F sin β联立解得F=,当β=30°时,拉力F最小,最小值为mg,此时物体受4个力作用,故A错误,B、D正确.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指的是摩擦力Ff和支持力FN的合力,则有tan α===,μ不变,则tan α不变,即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不随拉力F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故选BD.
答案:BD
核心素养提升
典例1 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细线中拉力大小为FT,由平衡条件有F cos 30°=FTcos 30°,F sin 30°+FTsin 30°=mBg,联立解得FT=F,mB=,选项A错误,C正确;对物体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地面对A的摩擦力等于细线中拉力FT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Ff=FTcos 45°=F cos 45°=F,选项B错误;由FTsin 45°+FN=mAg,解得FN=mAg-F,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Ag-F,选项D错误.
答案:C
典例2 解析:对图中的A点受力分析,则由图甲可得,A点两侧缆绳拉力的合力一定沿杆,有Fa=2mg cos 30°=mg;由图乙,可知A点两侧缆绳的拉力夹角为120°,可得Fb=mg,合力与杆的夹角为30°,并不沿杆,选项B正确.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