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七律长征(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二单元
重温革命岁月,
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它是一部革命的史诗,一个传扬世界的神话。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像这样的诗就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偶句末字押韵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律诗,一般按照223的节奏停顿。
逶 迤 磅 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铁索 大渡河
wēi

pánɡ

wán

mín
suǒ








suǒ
规律
山崖
渡口
铁索
法律
悬崖
渡船
绳索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从瑞金出发,最终到达陕北吴起镇,看到这么多弯弯绕绕的路线,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长征,你想用什么词?
远征难
万水千山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用一个词概括是?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在两年的时间里,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诗中只选了哪几处?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翻越五岭
跨越乌蒙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
大渡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巧渡金沙江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飞夺泸定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
大渡桥
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果说翻过五岭、跨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就是长征征程上接近尾声的一役,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
翻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面对长征路上的重重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画出相关词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首联总写,直接点出长征的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红军的态度,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由朗读诗句,画出让自己感觉到“只等闲”的词语。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绵延千里的五岭,这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成了什么?
细浪
泥丸
五岭逶迤
起伏的微波细浪
乌蒙磅礴
滚动的小小泥丸
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乐观的英雄气概。
夸张
对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
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千里皑皑白雪,要翻越它是多么的难呀。面对千里岷山毛泽东是怎样说的呢?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
“更喜”指什么?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融入这种喜悦,再读一读这首诗。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这首词创作于1933年夏。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是谁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 当年这里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
此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尽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了解背景
1它是一部革命的史诗,一个传扬世界的神话。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
2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借助视频了解。
3今天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4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像这样的诗就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5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韵。这是一首律诗,一般按照223的节奏停顿。
二、初读理解
1 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诗)
2把重要的词语读懂了,诗也就能读好了。
3 学习会写字。
5再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诗歌,理清思路“难”
1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从瑞金出发,最终到达陕北吴起镇,看到这么多弯弯绕绕的路线,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长征,你想用什么词?
用诗中的一个词就是——远征难
2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万水千山。
3红军在两年的时间里,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诗中只选了哪几处?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4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
逶迤、磅礴两个词都是写山的, 逶迤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看磅礴的偏旁,石头多,陡峭险峻,形容气势盛大。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翻越五岭;跨越乌蒙
5出示金沙江图片、大渡河图片,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观看资料和视频,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
(寒)读出“寒”之悲壮。
6如果说翻过五岭、跨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就是长征征程上接近尾声的一役,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出示诗句。
7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
8这是一场跋涉千山万水的远征, 翻越五岭, 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最终喜踏岷山。读一读这首诗吧!
四、探究“只等闲”
1面对长征路上的重重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画出相关词语。
不怕、只等闲
2 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一联总写,直接点出长征的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红军的态度,
3自由朗读诗句,画出让自己感觉到“只等闲”的词语。
细浪,泥丸
①读诗句。这绵延千里的五岭,这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成了什么?
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夸张、对比。
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乐观的英雄气概。
(2)云崖暖
①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
②“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作者用一寒一暖两种感觉相互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3)更喜、尽开颜
①岷山千里皑皑白雪,要翻越它是多么的难呀。面对千里岷山毛泽东是怎样说的呢?
读诗句
②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③“更喜”指什么?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融入这种喜悦,再读一读这首诗。视频。
五、读《菩萨蛮 大柏地》,感受豪迈
1读词。
2资料: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这首词创作于1933年夏。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2.全班齐读,再一次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赏析: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是谁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 当年这里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
此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4毛泽东作品: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