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基础扫描】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前提:___________的成立。2.特征:_______、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3.内容: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_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1)“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__________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①中国首先与_______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④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①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_________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20世纪70年代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_________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背景(1)中共______________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2)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__________是当代世界的主题。2.成就(1)____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3)世纪之交,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4)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5)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6)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7)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_________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8)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________”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9)中国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_______外交思想。2.成就(1)中国拓宽与________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3)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_______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4)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___________,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5)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________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6)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也相继出台。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7)中国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①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②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_________》生效。③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④中国通过主办“_____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3.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重点聚焦】历史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2、典型史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链接高考】1、(2007 天津文综 16)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2、(2008 江苏单科 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3、(2010 安徽文综 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能力拓展】1.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声明表明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 D.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2.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美、中日建交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3.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自我归纳】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自主核对】一、1、新中国 2、平等 3、另起炉灶 (2)帝国主义 4、(1)苏联 (2)民族独立 (3)1972 二、1、(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和平与发展 2、(1)1979 (7)二十国 (8)金砖国家 三、1、习近平 2、(1)发达 (3)非洲 (4)人类命运共同体 (5)结伴而不结盟 (7)巴黎协定 一带一路【重点聚焦】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解读: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链接高考】1、【解析】70年代美国兵乓球队访华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兵乓外交”,以小球带动大球。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双方都有改变相互关系的要求。民间的这一交往打来中美两国友谊之门。【答案】A2、【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错误;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项1950年时没有涉及,只能选B项。【答案】B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上合组织与欧盟之间的区别,安全共同体(security community)是一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因此构建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是两者共同的目标,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两者共同的影响,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两者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只有A是两者的区别,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而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地区政治一体化,这是两者区别所在,因此选A.【答案】A【能力拓展】1.【解析】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使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项。【答案】B2.【解析】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故选B项。【答案】B3.【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界限,成为后来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答案】D【自我归纳】(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