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唯物史观: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时空观念: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不同,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知识梳理】
一、义和团运动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2.“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这一口号有什么进步性
(1)口号:“扶清灭洋”。
(2)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3.“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怎样的局限性 这场农民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局限性: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2)失败的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1901年。
2.内容。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政治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堂训练】
1.1900年,一名英国军官趁乱将《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盗走。后大英博物馆仅花25英镑就从他手中购得此画,并将其剪裁为3段。名画被盗的历史背景是(  )
A.英法联军入侵 B.革命党人起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海战
2.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3.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
A.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C.列强已经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D.列强需要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4.法国政府的一份备忘录提到:为了使各国部队从沿海通往北京的道路保持畅通,各国需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备忘录的内容最终写入了(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涞水廊坊,沙场血溅,惨烈天津战。清廷欺骗,列强屠剿哀挽。往事感慨千端,无知愚昧,组织且松散。抗敌心坚盲对外,迷信难来胜战……”材料反映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萍浏醴起义
6.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中国近代史年代尺,该设计表达的主题是(  )
A.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从专制独裁到民主共和
7.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证明“弱国无外交”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是炮舰外交政策的结果
8.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9.将历史事件引入坐标系,可以更生动描述历史事件在某一时间的影响和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历史变化,请观察下方坐标轴图示,对Y轴主题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化缓慢推进进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过程
C.近代抗争外来侵略的过程
D.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
10.如图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在A、B两个空白方框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瓦德西针对材料一中的哪一个事件发表的?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段话的?
(3)综上所述,请你写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0 CDCDB CCCDC
11.(1)A: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B:甲午中日战争。
(2)事件:义和团运动;理解: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3)特点:持续性、广泛性;认识: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