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10* 往事依依 任务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10* 往事依依 任务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
3、梳理“往事”结构,学习文章章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 色。
3、圈出文中大最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课堂教学
预习检测
1.课文生字词
漪 (yī ) 淼(miǎo) 徜徉(chángyáng)骚(sāo)郁(yù)
慷慨 (kāngkǎi) 凝 (níng) 镌 (juān) 谆谆 (zhūn)
2.课内成语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3.作者作品: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主要
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 《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4.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第二部分(2--6):金色的回忆。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
教学设计
任务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依次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
任务2:品味“往事”,体验情感
(一)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这些往事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预设:
1、第二段的儿时观图,丰富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乐在其中
看图画,是看家里一幅普通的山水画,但看的时间长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看《水浒传》更是身临其境,于是,我借助身边的景物来解读《水浒传》的故事, 真是趣味无穷。
2、第四段读《千家诗》,优美的诗句如诗如画
《千家诗》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 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
诵读第四段,感受一下《千家诗》带给我的美好
3、第五段对两位国文老师的入情入理地授课时地情态描写栩栩如生。
(二)有人说,在“听讲课”的往事中,作者写了两位老师的国文课,而且都是诵读 诗歌,在内容上有重复之嫌,是否可以删去一个呢
教学活动:诵读两首诗感受一下其中的情味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显示出作者的报国情怀,请男生诵读。
南归 田汉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流露出的是伤感、寂寞和孤独的情感,请女生诵读。
两首诗,一古一今,一个慷慨悲壮,一个伤感动情,大家一起诵读一下两位老师得上 课情境,一 起来感受一下那富有感染力的国文课堂。
所以两位国文老师都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一个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 一个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个情溢于胸,一个情满双眸。
明确:作者的回忆描写越具体,说明这些事在她内心的记忆越深刻,“依依”之情越 突出。
(三)聆教诲严格的说不是一件具体的事,它主要是回忆老师对我们说的话。齐读, 说说它与前几件事的关系。
明确:老师的话实际是对前面几件往事的总结和升华。
任务3:感谢“往事”,体验情怀
仿照示例:对往事说“谢谢”。
设计意图:这是一项说话训练,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这项训练是要求学生在 完成上面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在学习了文章的文学语言之后的一项言语实践。目的进一步 加强对作者情感的体验,理解往事对作者的影响,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文学语言, 提升语言品味。因为难度较大,教师先提供一个示范:
示例:谢谢你,小屋里的山水画,你我朝夕相见,就像儿时的密友,每次面对你,我 总是展开想象的翅膀,顷刻间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是你让我年幼的心灵开始感受国 画的意境,领略山川的秀美……
示例:谢谢你,一幅幅的“水浒插图”(石印版的《千家诗》,入情入理的国文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示例,让学生感受到这项语言表达是要结合课文内容、语言,再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 做到表达的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因为这项语言训练难度较大,达成目标的群体也主要指 向班级语文素养比较优秀的学生。给学生活动的时间要较为充分,可以先书面准备,在口 头展示,师生点评。
任务4:梳理“往事”,学习结构
问题1:少年的往事那么多,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往事,这几件往事的顺序可否调换。 明确:几件事是围绕着“读书”,紧扣着“依依”,依照着成长的顺序渐进而来。
问题2:回忆往事,那么应以往事为重点, 一、三 、七小节的作用是什么呢 。
明确:这篇课文首尾呼应,开篇点题,篇末归题。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告诉学生这是 结构上的一种技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其次,让第 三段为过渡段,用四个字概括为“中间过渡”,不但可以使内容承上启下,还可以让文章 自然流畅。(总结并板书)
紧扣中心,按照成长的顺序选择组织材料 首尾呼应、中间过渡、适当地运用中心句
任务5:总结“往事”,学以致用
于漪老师用文学的语言深情回忆少年读书的往事,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 国的深情,启示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文质兼美,长者的谆谆教诲,也是一片成长类记叙文的优秀范本,回到开篇所说的中 心任务来
借《往事依依》,写成长故事,以三个事例为宜。
这项作业希望学生能对有关结构的几个术语有更具体的认识,能以本文为写作范本, 依据课堂概括的结构亮点,在自己的成长故事一类的记叙文写作中学会组织安排文章的结 构。
课外积累
(1)描写春天的古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挡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肯单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非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泰观《三月酶日偶题》)
(3)挡写秋天的古诗。
落霞和现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除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馈《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胜楼钱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唐杜牧《秋夕》)
(4)播写冬天的古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台. 《唐 李白《北凤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着签翁,独约寒江雪。(唐 ·柳宗元《江雪》)
(5)写友谊的诗句。
涛内存知已,天涯假设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无影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事白《送孟活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商道《别董大》)
(6)楷“鸟”的诗句.
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王维《鸟鸣润》)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和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带“雨”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溴《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9)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画不寒椅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主题:美好往事催人奋进
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