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借助史料,了解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系列革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知识梳理】一、思想的转变根据右侧材料,并结合课本,写出孙中山寻求的救国方式是什么。他推行这一方式的原因有哪些 (1)方式:革命。(2)原因: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对清政府失望,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二、思想的传播1.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2.表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三、兴中会与同盟会1.完善兴中会、同盟会的相关内容。名称 兴中会 同盟会成立时间 1894年 1905年地点 檀香山 日本东京纲领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一革命纲领后来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为“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3.由“以互相联络为要”可以看出,孙中山创办中国同盟会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的创办有什么作用 (1)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2)作用: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课堂训练】1.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变法自强。同年11月他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A.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致力于实业救国C.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成熟D.对国情认识加深2.在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探索。其中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A.洪仁玕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3.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他从事的相关活动有( )A.领导公车上书 B.建立中国同盟会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创办《新青年》4.1894年11月24日《檀香山兴中会会盟书》誓言:“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这一誓言为______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5.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6.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7.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 )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 B.关注民生问题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D.主张民主共和8.如表为清末各地反清起义简表,面对四次起义的结果,孙中山先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1895年 广州 兴中会(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1898年 皖赣湘鄂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亮)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A.寻求美国援助建立黄埔军校B.开始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C.集中力量建立了中国同盟会D.移居海外寻找新的救国之路9.2023年3月28日,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并写下了“和平奋斗,振兴中华”这段话,缅怀中山先生。材料中“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活动的旗帜是( )A.三民主义 B.救亡图存C.变法图强 D.马克思主义10.研究如图孙中山部分生平,可知这期间他始终坚持( )时间 主要事迹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 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A.遵循医者救人的主张 B.提出改良中国的方案C.立志推翻清朝的统治 D.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严复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维新,必须大兴“西学”。为此他致力于翻译事业,主持报刊的编写工作。他对西学的介绍和宣传为酝酿中的戊戌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材料二: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重要思想,从三个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成为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材料一中人物为宣传变法主持了哪一刊物?该刊物在号召变法图强中有怎样的地位?(2)材料二中的“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包含哪三大主义?(3)你认为两则材料中人物的思想有何共同的作用?参考答案1-10 DCBDB CBCAD11.(1)《国闻报》。地位:召维新变法,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2)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是社会进步、政治变革的先导;为改革或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