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十章第1讲 电路及其应用(课件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十章第1讲 电路及其应用(课件 导学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1讲 电路及其应用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1.观察并能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会使用多用电表.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物理观念: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科学思维: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科学探究: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一 电流的理解及计算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电源
(1)定义:能把电子在电源内部从电源______搬运到______的装置.
(2)作用:移送电荷维持电源正、负极间有一定的________,保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源.
2.电流 是标量,为研究问题方便,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用I表示电流、q表示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则I=________.
(2)单位:国际单位制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3)方向:规定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正极
负极
电势差
 
安培(A)
正电荷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2024·陕西统考二模]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利用放射性元素β衰变的电池,该电池采用金属空心球壳结构,如图所示,在金属球壳内部的球心位置放有一小块与球壳绝缘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与球壳之间是真空,球心处的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向四周均匀发射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e.已知单位时间内从放射性物质射出的电子数为N,在金属壳外表面有一块极小的圆形面积S,其直径对球心的张角为α弧度,则通过S的电流大小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单位时间内从放射性物质射出的电子数为N,则t时间内从放射性物质射出的电荷量Q总=Net
结合几何关系可知在金属壳外表面有一块极小的圆形面积S上的电荷量为Q=Q总=Net
根据电流的定义有I==
故选A.
2.如图所示的电解池接入电路后,在t秒内有n1个一价正离子通过溶液内某截面S,有n2个一价负离子通过该截面,设e为元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n1= n2时,电流为零
B.当n1 > n2时,电流方向从A→B,电流为I=
C.当n1 < n2时,电流方向从B→A,电流为I=
D.无论n1、n2大小如何,电流方向都从A→B,电流都为I=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流过容器截面上的电量q=(n1+n2)e,则电流为I=,方向与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故由A到B.故选D.
3.[2024·全国模拟预测]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金属棒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
A. B.
C.neρL D.
答案:A
解析: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可知I=nevS,由欧姆定律I=,电阻定律R=ρ,联立可得v=.故选A.
4.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如图所示.氢原子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静电力常量为k,则此环形电流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可得k=m
则电子运动的周期为T=
根据电流的定义I=,得I==
故选C.
思维提升
电流的三种表达式及其比较
考点二
考点二 导体的电阻及U-I(或I-U)图像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一、电阻
1.电阻R=________,R是一个只跟导体本身性质有关的物理量. 与电压U、电流I无关
2.公式:R=________.
3.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1 Ω=10-3kΩ=10-6MΩ.
4.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________作用的大小.
5.导体的伏安特性:导体中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画出的I-U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的元件叫作________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元件叫作________元件(如气体、半导体二极管等).
阻碍
电流I
电压U
线性
非线性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影响因素: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________,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________;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导体的材料________.
2.公式:R=ρ,l表示导体沿电流方向的________,S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________,表示材料的导电性能.
3.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越____,表示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2)计算式:由公式R=ρ得,电阻率ρ=________.
(3)决定因素:影响电阻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
正比
反比
有关
长度
电阻率

导体的材料
温度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区别
公式 R=ρ R=
区别 电阻的决定式 电阻的定义式
说明了电阻的决定因素 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并不说明电阻与U和I有关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
2.I-U图像与U-I图像
考向1 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 1 R1、R2是用相同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其上下表面分别是边长为a、b的正方形,厚度分别为h1、h2,按图示方式接入电路.则(  )
A.R1、R2的电阻之比为h2∶h1
B.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b∶a
C.R1、R2的电功率之比为
D.通过R1、R2的电量之比为a∶b
答案:A
解析:R1、R2的电阻之比为=∶=,选项A正确;
两个电阻串联,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1,选项B错误;
R1、R2的电功率之比为==,选项C错误;
根据q=It可知,通过R1、R2的电量之比为1∶1,选项D错误.故选A.
考向2 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 2 (多选)[2024·广东模拟预测]离地面高度5.0×104 m以下的大气层可视为电阻率较大的漏电介质,假设由于雷暴对大气层的“电击”,使得离地面高度5.0×104 m处的大气层与带负电的地球表面之间形成稳定的电场,其电势差约为3×105 V.已知,雷暴每秒钟给地球充电的电荷量约为1.8×103 C,地球表面积近似为5.0×1014 m2,则(  )
A.该大气层的等效电阻约为600 Ω
B.该大气层的平均漏电电流约为1.8×103 A
C.该大气层的平均电阻率约为1.7×1012 Ω·m
D.该大气层的平均电阻率约为1.7×108 Ω·m

答案:BC
解析:该大气层的平均漏电电流约为I== A=1.8×103 A
该大气层的等效电阻为R== Ω≈167 Ω,故A错误,B正确;
根据R=ρ可得,该大气层的平均电阻率约为ρ== Ω·m≈1.7×1012 Ω·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考向3 欧姆定律及伏安特性曲线的综合应用
例 3 (多选)我国已经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100 W及以上的白炽灯,以后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假设某同学研究白炽灯得到某白炽灯的U-I图线如图所示.图像上A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则(  )
A.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tan β
C.在A点,白炽灯的电功率小于U0I0
D.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
答案:AD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白炽灯的电阻R=,可知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R=,故A、D正确,B错误;在A点,白炽灯的电功率P=U0I0,故C错误.故选AD.
考点三
考点三  串、并联电路及电表的改装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I=I1=I2=…=In I=I1+I2+…+In
电压 U=U1+U2+…+Un U=U1=U2=…=Un
电阻 R=R1+R2+…Rn =+…+
功率 分配 ==…= P1R1=P2R2=…=PnRn
P总=P1+P2+…+Pn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串、并联电路的几个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
(3)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2.电表的两种改装的比较
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
内部电路
改装原理 串联分压 并联分流
所需电阻阻值 R=-Rg R=
改装后的量程 U=Ig(Rg+R) I=Ig
校准电路
考向1 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例 4 某控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AA′的输入电压为24 V,如果电阻R=6 kΩ,R1=6 kΩ,R2=3 kΩ,则BB′输出的电压不可能是(  )
A.12 V B.8 V
C.6 V D.3 V
答案:D
解析:若S1、S2都闭合,则电阻R1和R2并联,再和R串联,UBB′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
UBB′=UAA′=6 V
若S1闭合、S2断开,则R1和R串联,UBB′=UAA′=12 V.
若S2闭合、S1断开,则R2和R串联,
UBB′=UAA′=8 V
若S1、S2都断开,则电路断路,UBB′=24 V,故D项不可能.
考向2 电表的改装
例 5 如图所示,双量程电压表由表头G和两个电阻串联而成.已知该表头的内阻Rg=500 Ω,满偏电流Ig=1 m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头G的满偏电压为500 V
B.使用a、b两个端点时,其量程比使用a、c两个端点时大
C.使用a、b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 V,则R1为9.5 kΩ
D.使用a、c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0 V,则R1+R2为95 kΩ
答案:C
解析:表头G的满偏电压Ug=IgRg=1×10-3×500 V=0.5 V,故A错误;
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电压为Rg与R1两端的电压之和,而接a、c时,其量程为Rg与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和,因此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较小,故B错误;
使用a、b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 V,则R1的阻值R1= Ω-500 Ω=9.5 kΩ,故C正确;
使用a、c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0 V,则R1+R2= Ω-500 Ω=99.5 kΩ,故D错误.故选C.
例 6 [2024·河南灵宝市模拟]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进行电表改装的实验,已知表头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300 mA,使用OA接线柱时它是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使用OB接线柱时它是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使用OC接线柱时它是量程为0~60 V的电压表,则图中的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R3=________ Ω.
20
80
50
解析:使用OA接线柱时,量程为0~3 A,
则有IOA=3 A=Ig+
使用OB接线柱时,量程为0~0.6 A,
则有IOB=0.6 A=Ig+
其中Ig=0.3 A,Rg=100 Ω
联立解得R1=20 Ω,R2=80 Ω;
使用OC接线柱时,量程为0~60 V,
则有UOC=60 V=IOB+IOBR3,解得R3=50 Ω.第1讲 电路及其应用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1.观察并能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会使用多用电表.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物理观念: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科学思维: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科学探究: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考点一 电流的理解及计算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电源
(1)定义:能把电子在电源内部从电源________搬运到________的装置.
(2)作用:移送电荷维持电源正、负极间有一定的________,保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源.
2.电流是标量,为研究问题方便,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用I表示电流、q表示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则I=________.
(2)单位:国际单位制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3)方向:规定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2024·陕西统考二模]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利用放射性元素β衰变的电池,该电池采用金属空心球壳结构,如图所示,在金属球壳内部的球心位置放有一小块与球壳绝缘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与球壳之间是真空,球心处的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向四周均匀发射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e.已知单位时间内从放射性物质射出的电子数为N,在金属壳外表面有一块极小的圆形面积S,其直径对球心的张角为α弧度,则通过S的电流大小约为(  )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电解池接入电路后,在t秒内有n1个一价正离子通过溶液内某截面S,有n2个一价负离子通过该截面,设e为元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n1= n2时,电流为零
B.当n1 > n2时,电流方向从A→B,电流为I=
C.当n1 < n2时,电流方向从B→A,电流为I=
D.无论n1、n2大小如何,电流方向都从A→B,电流都为I=
3.
[2024·全国模拟预测]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金属棒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
A. B.
C.neρL D.
4.
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如图所示.氢原子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静电力常量为k,则此环形电流的大小为(  )
A. B.
C. D.
思维提升
电流的三种表达式及其比较
考点二 导体的电阻及U-I(或I-U)图像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一、电阻
1.电阻R=________,R是一个只跟导体本身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与电压U、电流I无关
2.公式:R=________.
3.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1 Ω=10-3kΩ=10-6MΩ.
4.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________作用的大小.
5.导体的伏安特性:导体中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画出的I-U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的元件叫作________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元件叫作________元件(如气体、半导体二极管等).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影响因素: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________,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________;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导体的材料________.
2.公式:R=ρ,l表示导体沿电流方向的________,S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________,表示材料的导电性能.
3.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越____,表示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2)计算式:由公式R=ρ得,电阻率ρ=________.
(3)决定因素:影响电阻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区别
公式 R=ρ R=
区别 电阻的决定式 电阻的定义式
说明了电阻的决定因素 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并不说明电阻与U和I有关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
2.I-U图像与U-I图像
考向1 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 1 R1、R2是用相同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其上下表面分别是边长为a、b的正方形,厚度分别为h1、h2,按图示方式接入电路.则(  )
A.R1、R2的电阻之比为h2∶h1
B.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b∶a
C.R1、R2的电功率之比为
D.通过R1、R2的电量之比为a∶b
考向2 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 2 (多选)[2024·广东模拟预测]离地面高度5.0×104 m以下的大气层可视为电阻率较大的漏电介质,假设由于雷暴对大气层的“电击”,使得离地面高度5.0×104 m处的大气层与带负电的地球表面之间形成稳定的电场,其电势差约为3×105 V.已知,雷暴每秒钟给地球充电的电荷量约为1.8×103 C,地球表面积近似为5.0×1014 m2,则(  )
A.该大气层的等效电阻约为600 Ω
B.该大气层的平均漏电电流约为1.8×103 A
C.该大气层的平均电阻率约为1.7×1012 Ω·m
D.该大气层的平均电阻率约为1.7×108 Ω·m
考向3 欧姆定律及伏安特性曲线的综合应用
例 3 (多选)我国已经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100 W及以上的白炽灯,以后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假设某同学研究白炽灯得到某白炽灯的U-I图线如图所示.图像上A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则(  )
A.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tan β
C.在A点,白炽灯的电功率小于U0I0
D.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
考点三  串、并联电路及电表的改装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I=I1=I2=…=In I=I1+I2+…+In
电压 U=U1+U2+…+Un U=U1=U2=…=Un
电阻 R=R1+R2+…Rn =+…+
功率 分配 ==…= P1R1=P2R2=…=PnRn
P总=P1+P2+…+Pn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串、并联电路的几个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
(3)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2.电表的两种改装的比较
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
内部电路
改装原理 串联分压 并联分流
所需电阻阻值 R=-Rg R=
改装后的量程 U=Ig(Rg+R) I=Ig
校准电路
考向1 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例 4 某控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AA′的输入电压为24 V,如果电阻R=6 kΩ,R1=6 kΩ,R2=3 kΩ,则BB′输出的电压不可能是(  )
A.12 V B.8 V
C.6 V D.3 V
考向2 电表的改装
例 5 如图所示,
双量程电压表由表头G和两个电阻串联而成.已知该表头的内阻Rg=500 Ω,满偏电流Ig=1 m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头G的满偏电压为500 V
B.使用a、b两个端点时,其量程比使用a、c两个端点时大
C.使用a、b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 V,则R1为9.5 kΩ
D.使用a、c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0 V,则R1+R2为95 kΩ
例 6 [2024·河南灵宝市模拟]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进行电表改装的实验,已知表头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300 mA,使用OA接线柱时它是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使用OB接线柱时它是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使用OC接线柱时它是量程为0~60 V的电压表,则图中的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R3=________ Ω.
第1讲 电路及其应用
考点一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1.(1)正极 负极 (2)电势差
2.(1) (2)安培(A) (3)正电荷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1.解析:单位时间内从放射性物质射出的电子数为N,则t时间内从放射性物质射出的电荷量Q总=Net
结合几何关系可知在金属壳外表面有一块极小的圆形面积S上的电荷量为Q=Q总=Net
根据电流的定义有I==
故选A.
答案:A
2.解析:由题意可知,流过容器截面上的电量q=(n1+n2)e,则电流为I=,方向与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故由A到B.故选D.
答案:D
3.解析: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可知I=nevS,由欧姆定律I=,电阻定律R=ρ,联立可得v=.故选A.
答案:A
4.解析: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可得k=m
则电子运动的周期为T=
根据电流的定义I=,得I==
故选C.
答案:C
考点二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一、
1.
2.
4.阻碍
5.电流I 电压U 线性 非线性
二、
1.正比 反比 有关
2.长度 电阻率
3.(1)小 (2) (3)导体的材料 温度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例1 解析:R1、R2的电阻之比为=∶=,选项A正确;
两个电阻串联,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1,选项B错误;
R1、R2的电功率之比为==,选项C错误;
根据q=It可知,通过R1、R2的电量之比为1∶1,选项D错误.故选A.
答案:A
例2 解析:该大气层的平均漏电电流约为I== A=1.8×103 A
该大气层的等效电阻为R== Ω≈167 Ω,故A错误,B正确;
根据R=ρ可得,该大气层的平均电阻率约为ρ== Ω·m≈1.7×1012 Ω·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答案:BC
例3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白炽灯的电阻R=,可知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R=,故A、D正确,B错误;在A点,白炽灯的电功率P=U0I0,故C错误.故选AD.
答案:AD
考点三
关键能力·思维进阶
例4 解析:若S1、S2都闭合,则电阻R1和R2并联,再和R串联,UBB′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
UBB′=UAA′=6 V
若S1闭合、S2断开,则R1和R串联,UBB′=UAA′=12 V.
若S2闭合、S1断开,则R2和R串联,
UBB′=UAA′=8 V
若S1、S2都断开,则电路断路,UBB′=24 V,故D项不可能.
答案:D
例5 解析:表头G的满偏电压Ug=IgRg=1×10-3×500 V=0.5 V,故A错误;
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电压为Rg与R1两端的电压之和,而接a、c时,其量程为Rg与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和,因此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较小,故B错误;
使用a、b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 V,则R1的阻值R1= Ω-500 Ω=9.5 kΩ,故C正确;
使用a、c两个端点时,若量程为0~100 V,则R1+R2= Ω-500 Ω=99.5 kΩ,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例6 解析:使用OA接线柱时,量程为0~3 A,
则有IOA=3 A=Ig+
使用OB接线柱时,量程为0~0.6 A,
则有IOB=0.6 A=Ig+
其中Ig=0.3 A,Rg=100 Ω
联立解得R1=20 Ω,R2=80 Ω;
使用OC接线柱时,量程为0~60 V,
则有UOC=60 V=IOB+IOBR3,解得R3=50 Ω.
答案:20 80 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