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曹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诗中的典故和重点字词句,理解诗歌的 思想内容。2.品味诗歌比兴和用典的写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其沉郁慷慨的风格。3.诵读涵泳,体会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 急切心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诗中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歌的主旨。 难点1.对诗歌中复杂情感的深入理解和分析。2.联系现实,思考诗歌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充斥着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涌现出 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智谋、勇气和抱负。今天,就 让我们走近曹操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学习一首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诗作——《短 歌行》。二、整体感知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齐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韵律。三、理解诗歌内容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说说: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的 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渴望得到贤才/求取贤才。诗中的三个典故,“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课下注释:“原写姑娘思念情 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课下注释:“《鹿鸣》是 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鹿鸣》是《小雅》的首篇,写欢 快的宴饮场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第一章的前两 句,第一句以鹿鸣起兴,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第二句写宴会上奏乐的情 景。“周公吐哺”,课下注释:“……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 殷切殷勤地接待贤才。”2.这三个典故中,哪一个最明确地点出求贤若渴的主题 【明确】周公吐哺。图片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 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几句与求 取贤才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如何理解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把人才比喻成明 月,可望不可及,因而心生忧愁。“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这两句如果把“心念旧恩” 放到前面,再把省略的主语补充出来,就好理解了:那些分别已久的老朋友、老部下,(哪怕他们不是来投奔,)而是“心念旧恩”,前来探望“我”,(“我” 也很欢迎,)大家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畅叙离别之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当时北方动荡,灾害频仍, 不少人才都流向南方。这一句说,当他们彷徨犹豫,不知如何选择明主的时候, 就到我这里来吧。我这里人才多多益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我会像 周公一样殷切殷勤地接待他们。(这几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理解,只要能从求取贤才这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4.诗歌开头四句,诗人为什么“忧思” 【明确】诗人感慨人生如朝露般短暂,而且逝去的已经太多了。5.怎么理解“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一句 面对时光流逝,无所作为,以酒 来麻痹自己,是不是太消沉了 它与后文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首诗是为宴饮宾客而作,类似于祝酒辞,“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是劝宾客饮酒之意。这里隐含的意思其实是:人生短暂,要赶快建立功业。而建 立功业,就要有人才来辅佐。6.回顾诗歌内容,梳理诗歌的脉络。7.范读全诗/听名家朗读。 8.有感情地齐读全诗。图片四、深入解读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历来有不同看法,《三国演义》把它放在赤壁大战 前,也有人认为是在赤壁之战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去推测诗人当 时所处的情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我倾向于认为此诗写作于赤壁大战失败之后, 因为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忧思,与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处境的艰难和情绪的低落相 吻合。同时,战争的失利也使他认识到人才的不足,而迫切希望招揽更多的人才。 建安十五年(210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的第三年,他发布《求贤令》,可以 印证这一点。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在给孙权的劝降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表现得踌躇满 志且骄横轻敌,与此诗内容不符。)五、互文参读,把握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写作手法有人认为,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发布的《求贤令》与《短歌行》写作于同一时 期,内容上有联系,请对比这两篇作品,说说它们在内容上的异同和写法上的区 别。【明确】内容上:二者都以求贤为主题,《求贤令》指出人才的重要性,提 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短歌行》主要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和礼遇。表现形式上:《求贤令》是文告,直接表达观点,以举例来明确观点、加强 说服力。《短歌行》采用典故和比喻(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等)表达对贤才的渴慕,达到一种含蓄、古朴、典雅的表达效果,增 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求贤令》为散文,《短歌行》为四言句式,有强 烈的抒情性。六、课堂讨论我们今天能从《短歌行》中学到些什么 【提示】艺术价值:学习简练晓畅的语言,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比喻), 领略深沉、雄健的意境。情感体验:感受曲折深沉、奋发昂扬的建安精神,丰富精神世界。人生思考:引发对生命意义和时间价值的思考,把握当下,追求有意义的人 生。励志精神:学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人才观念:尊重人才、珍惜人才。 ……(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短歌行》。2.曹操一方面求贤若渴,采用各种手段网罗人才,一方面又毫不留情地杀戮 人才(如弥衡、华佗、孔融、荀彧等),如何理解他的这种矛盾 附:《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 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 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 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翻译:自古以来,受命的帝王及中兴的帝王,何尝不是得到贤臣辅佐才能获 取成功 帝王与君子共同治理天下!得到的贤臣,从民间闾巷走出,还是侥幸遇 上,抑或是努力访求的结果 如今,天下还未安定,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孟公 绰在赵国、魏国能够发挥其才干,在滕国、薛国担任大夫就难以发挥其作用。’ 如果一定是廉洁人士才能被擢拔任用,那么,齐桓公又怎能创立霸业 今天,天 下是否仍有布衣,身怀绝技,犹如姜太公在渭水垂钓的贤者;是否有像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只是还未遇到明主的贤者 我希望有两三个这样的贤者,愿意出来辅 佐我,以弥补我自身的浅陋、不足。你们要唯才是举,我一定会予以重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