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解读史料,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时空观念: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史实,构建中华民国创建的时间线。
唯物史观: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元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该是1912年,新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定都南京。
2.“倾覆满洲专制政府”指的是什么 “文”指谁 他提出“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的条件是什么
(1)“倾覆满洲专制政府”指的是推翻清朝统治。
(2)“文”指的是孙中山。
(3)条件:维护民主共和。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填写完善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提出辞职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该约法是何人何时颁布的 该宪法的性质及地位是什么
(1)颁布: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
(2)性质及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什么原则 治理国家权力的划分体现了什么思想 这部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
(1)原则:主权在民。
(2)思想:三权分立。
(3)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课堂训练】
1.以下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空白处的内容应为(  )
A.创办《民报》
B.领导辛亥革命
C.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护国战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这些规定旨在(  )
A.扩大统治基础 B.宣传自由平等
C.倡导三权分立 D.维护民主共和
3.如表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第一幕:武昌起义第二幕:民国建立第三幕:清朝告终第四幕:约法颁布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揭开了近代中国崭新的一页。跨越时空,在这一年里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
B.跟随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
C.在报纸上读到清宣统帝下诏书退位的消息
D.收集到大量的《新青年》杂志
5.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中国封建制度彻底结束
D.中华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
6.1915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痛斥“宋案”,并强调“为公仆者,不以国利民福为怀,反欲牺牲国家与人民,以争一己之位置,中华民国岂容开此先例。”这表明,孙中山旨在(  )
A.倡导君主立宪 B.维护民主制度
C.查明宋案元凶 D.结束军阀混战
7.有学者指出: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开始在实践和认知两个层面上走向从传统天下观向现代国家观的艰难转型……培养民智,促使“臣民”向“国民”转变,改变“柔性疆域”意识,树立领土主权原则,建立现代政府……其中与促使“臣民”向“国民”转变有关的是(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8.如表所示条文节选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文件。据此可知,该文件肯定了(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9.鲁迅在《一件小事》中说“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10.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  )
A.孙中山 B.黄兴 C.蔡锷 D.黎元洪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某平台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的理由。南京为何会入选?
材料二:十八星旗(图一),是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旗帜。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征“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十八个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清朝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
五色旗(图二)又称五族共和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革命党人建国方案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意义。
材料三: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民国政府成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缠足”等法令,传统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地发生改变。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冉娣《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何说“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
参考答案
1-10 CDBCB BCCDA
11.(1)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汉:武昌起义。南京:中华民国成立地。
(2)变化:从建立汉族国家到建立五族共和国家。意义:利于民族认同和团结,维护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3)政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帝制,建立民国。文化革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改变了近代中国传统习俗,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