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3.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章结构第2课时: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中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作者资料,说不全由其他人来补充。这也是对预习内容的检查)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2.生难字词(1)读准字音顾颉(jié)刚 程颐(yí) 虚妄(wàng)步骤(zhòu) 懒惰(duò) 停滞(zhì)(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三、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3—6段)层层深入论证。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3—5自然段)第一层:(3—4段)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二层:(5自然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自然段)(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明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也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2.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第六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者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此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全文结构自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个分句是第一部分的分论点,后一个分句是第二部分的分论点。3.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明确】事前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四、精读品析(一)讨论文章第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辨析第六段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否去掉,四个分句能否调换顺序。(设计意图:对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适当指点语言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加以体会。)(二)探究论据1.为了证明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明确】(1)事实论据: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③听说“腐草为萤”④戴震善问的例子(2)道理论据: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做学问的人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存在可疑之处却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还不能算是学过了;治学就一定要善于提出疑问。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三)探究写法1.举例论证【明确】第4自然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明确】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第6自然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正反对比论证【明确】第6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五、归纳中心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六、课后总结: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对于过去的文化,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批判地吸收”;邦达列夫(原苏联)曾经说过:“那些大人物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书上说的,难道还要怀疑吗?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学了本文后,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七、布置作业你一定有过不少怀疑的经历,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写一篇600左右的记叙文。7.板书设计:怀疑与学问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分论点: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