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唯物史观: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什么 陈独秀首先认识到什么 他认为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为此他创办了什么杂志
(1)斗争矛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陈独秀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实现途径:改变国民思想,创办杂志。
(4)“杂志”的名字是《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它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我们”指的是哪些人
(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2.填写完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内容 代表
思想革命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依据“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课堂训练】
1.1920年春,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当时的大学(  )
A.营造兼容并包的氛围
B.注重聘请不同政见的教师
C.重视国民教育的普及
D.倡导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2.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各地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这些刊物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民主科学,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B.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C.妇女解放成为新风尚
D.《新青年》成为运动的主要阵地
3.如图所示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时期的某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实质是(  )
A.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阵地的杂志是(  )
A.《时务报》 B.《国文报》 C.《新青年》 D.《民报》
5.如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新文化运动(  )
A.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遏制了尊孔复古逆流 D.阻碍了个性解放自由
6.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某一时代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气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可以作为下面对联横批的是(  )
上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不可思议。下联:古文晦涩,欧阳修、韩愈,难读难懂。
A.共和肇始 B.世纪新声 C.红船起航 D.北伐风云
7.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8.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1918年《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这些有利于(  )
A.巩固民主共和 B.传播新思想
C.清除封建制度 D.变革旧习俗
9.与“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种主张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10.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 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对新道路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民主共和】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藏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启蒙之路】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自强”当时中国掀起了哪一场运动?归纳这场运动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引文讲述的是哪个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
(3)材料三中图1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指出两图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名称。说说它为随后爆发的哪一事件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1-10 DBACB BDBAD
11.(1)运动:洋务运动。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组织:中国同盟会。
(3)民主和科学。名称:新文化运动。事件:五四运动。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从向西方学习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