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通过解读史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
家国情怀: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为什么说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这一不公道引发了什么活动
(1)会议:巴黎和会。
(2)理由: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3)活动:五四运动。
2.“5月4日下午”的运动性质是什么 学生们喊出的哪一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国贼”指的是谁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二、五四运动的概况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
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1)国家情感:爱国主义情感。
(2)①思想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阶级基础: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课堂训练】
1.1919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提倡国货”“抗日救国”等成为社会热词。这说明当时(  )
A.工农运动高涨 B.封建军阀割据
C.民族企业发展 D.爱国运动兴起
2.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原本应该在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因为“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延期了。1919年9月,当读者们翻开这期杂志时,发现整本杂志都在介绍一个学说——马克思主义。这里的重要事件指的是(  )
A.武昌起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
C.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
D.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
5.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销数未见大的起色。直至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在成都的销售情况才顿然改观,数量大增。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
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C.推动成都成为新思潮中心
D.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契机
6.有史学家曾说到:“‘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雷吓得清醒。”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加速了清朝灭亡 B.推动了抗战胜利
C.实现了国家独立 D.促进了思想启蒙
7.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反映的事件取得胜利的表现有(  )
①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②上海、南京等地工人罢工
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④释放被捕学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A.民族、民权、民生 B.拒和、迁都、变法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9.1919年某学者认为:这场学生运动可能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众已经认识到他们联合一致行动所产生的力量比武力更为强大。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C.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0.制作学习卡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关于学习卡中①所对应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往年我提倡民权主义,和者寥寥无几,曾几何时,民族主义一日千里,现在到处都谈论革命的必要性,从此看来,我们中国一定没有沦亡的道理。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5月4日 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决议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偈。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1月29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出现“现在到处都谈论革命的必要性”这一局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0 DBDAD DDDCC
11.(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国内有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著作的宣传;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2)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3)五四运动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尤其是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思想的解放;培养了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