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浪漫主义风格。 2.把握诗歌的内涵,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3.认识“五四”时期青年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青春热情。 【教学重点】明确意象,品味意境,把握内涵,领悟象征意义。【教学难点】认识“五四”时期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创造新世界的青春热 情。【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毛泽东 独立橘子洲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青年就应 该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敢为人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 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 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学习他的诗歌—— 《立在地 球边上放号》。 (板书课题)二 、解读标题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预设:放号 (hào) 。 “立”是一个动词,表明状态,“在地球 边上”点明地点, “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意是“我”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 直接发出呼唤。三 、品味鉴赏(一)朗读全诗,知“我”所见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2.学生齐读,注意读出排比句的气势。3. “我”看到了哪些景象(意象) 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这些 景象(意象)给我们什么感觉 (意境)预设:白云(无数、怒涌) 北冰洋(壮丽)太平洋(无限、力量、推倒) 洪涛(滚滚)这些景象高远、壮阔,给我们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之感。4.诗人是真真切切看到这些景象吗 为什么 预设:这些宏伟开阔的景象并不是诗人真实所看,而是通过想 象,选取典型景象入诗的。诗人如此创作,主要是通过夸张和想象,用浪漫主义手法,营 造一种排山倒海之势,为后面抒发强烈的感情做铺垫。知识储备: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 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 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 造超凡、独特的形象。5.学生再次朗读,读出磅礴之势。(二)把握重点,听“我”所赞1.在“我”的眼中,白云空中怒涌,北冰洋、太平洋景象壮阔, 洪涛奔涌而来,“我”变得无比高大,更像是位巨人,立在地球边 上,尽情的发出赞美,吹响了号角。 “我”赞美的是什么呢 有什 么特点 预设:力。白云怒涌之力,太平洋推倒地球之力,滚滚洪涛之力。毁坏、创造、努力。2.诗歌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 的律吕哟!”是如何赞美“力”的 预设:诗歌结尾从不同角度设喻,讴歌赞美“力”。“力的绘画”指展现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 “力的舞蹈” 是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 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三)知人论世,明“我”所言“我”发自内心的对这种强大力量慨叹,充满激情地热烈赞颂 与讴歌。面对不断毁坏、创造、努力的“力”,忍不住放声呼唤、 纵情高歌,直接而热烈地表达对这种巨大伟力的歌颂。1.这里的“力”仅是“自然之力”吗 它具体指什么力量 作 者为什么赞美力呢 请根据屏幕展示内容思考回答。屏显: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 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对抗政府 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 旧礼教、专制政治等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 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 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 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 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 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 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预设:不是。在本诗中,从自然角度来看,“力”体现的是滚 滚洪涛之力,表现为波涛汹涌。结合时代背景,从情感表达角度来 看,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 新文化。诗人用象征的手法,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思想。诗中对“力” 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赞美“力”就是在赞美五四的摧枯拉朽 的精神。2.诗中写了滚滚“洪涛”、巨人之“我”,和诗人是什么关系 诗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谁 预设:是一致关系。 “洪涛”象征着五四运动的浪潮,“我” 赞美“洪涛之力”也就意味着诗人对五四运动的褒扬和赞美。从这 一象征来看,诗人要和成千上万的青年人投身于五四的洪流中去, 为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创造新世界、新中国、 新社会、新文化而努力。四、拓展阅读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1.诗中有哪些意象 象征着什么 预设:年青的女郎、炉中煤。“年青的女郎”象征受过五四运动洗礼后,充满生机,蓬勃向 上的祖国;“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火热激情。2. 本诗抒发了诗人何种感情 预设:体现了诗人眷恋祖国的情绪,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 爱。五 、课堂小结从《沁园春 · 长沙》到《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到《炉中煤》, 我们追寻着诗中之“我”的青春脚步,从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的毛 泽东到昂扬奋发、热烈狂歌的放号者以及心系国家、甘愿牺牲的郭 沫若,我们看到了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青春形象,领悟到青年炽热 而深沉的爱国之情。以“我”为鉴,相信同学们对青春的价值、青春的定义、青春 的风貌等已有了自己的思考,请同学们以《青春之我见》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不少于300字。附:板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观壮景白 云北冰洋 太平洋 洪涛雄伟 壮丽(巨人) 我赞精神毁坏 创造努力五四(象征)破旧 立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