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通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了解长征路线。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家国情怀: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长征精神。
【知识梳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原因: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分水岭”事件指什么 “正式确定长征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的内容有哪些
(1)事件:遵义会议。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遵义会议的意义)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主要事件:按时间排列应是②①④③。
①渡过金沙江 ②四渡赤水 ③过雪山草地 ④飞夺泸定桥
3.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思维导引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的甘肃会宁会师,而不是1935年的陕北吴起镇会师。
【课堂训练】
1.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十分生动地记录了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重大时刻与关键环节。下列诗词与如图所代表的事件相关的是(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在长征途中,红军书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如“红军是工农的武装”“红军绝对保护工农利益”“红军是民众抗日的主力军”等,这宣传了(  )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
B.工农红军的性质和宗旨
C.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D.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3.“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评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北伐战争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红军长征的意义
4.红军长征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的是(  )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强渡乌江
5.位于广西兴安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再现了湘江战役的历史画卷,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铸就的精神指的是(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6.下面是小丽同学做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34年—1936年过程: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
A.北伐战争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7.西方评论家称赞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就连毛泽东也多次谈到,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其“神奇”和“得意”是指(  )
A.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
B.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D.红军三大主力实现会师
8.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首次授衔仪式,254位中将以上军衔的将军中,222人参加过长征。这反映了长征(  )
A.保存了革命力量
B.实现中国革命的转危为安
C.传播了革命思想
D.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9.“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是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所作《七律 历史转折》的诗,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10.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其“活动的地区远远地离开了南京政府反革命的根据地,蒋介石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B.扭转了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
C.促进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材料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
——摘编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乡下去的原因。在乡下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归纳此次会议带来的重大变化。
(3)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10 DDBDC BBDAD
11.(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方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议:遵义会议。变化: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庄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3)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