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 我是什么【课前解析】关注课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围绕“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讲水变成汽、云、雨、冰雹、雪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第3自然段讲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第4自然段讲水对人类做的好事与坏事;第5自然段用疑问句的形式与课题照应,鼓励读者找到答案。关注生字:重点认读多音字“没”。重点指导“变、极、海、带”的笔画笔顺。关注词语:“天空、傍晚、人们、冬天、花朵、平常、江河、海洋、田地、工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目标】1.认识“晒、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种”,会写“变、极”等9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出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重点)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难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晒、极、傍、越、滴”等15个生字,写好“极、傍”等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教学过程】一、实例导入,激趣入文导入:同学们,在神奇的大自然里,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像会发光的小萤火虫,会吃苍蝇的猪笼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会变身的事物。一起用疑问的语气读读课题:“我是什么”。(板书:我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新课,突出神秘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增加他们学文的期待。)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并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出示正确的自然段序号。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课件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齐读。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读。(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是一个重点,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多种生字识记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生字新词的印象。)三、再读课文,厘清脉络1.请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我”是什么?预设:我是“水”。2.教师指名提问学生:除了知道“我”是水,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四、学习1、2自然段,了解“我”的变化1.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我”都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化的?(板书:我会变)教师提示:咱们按顺序一起说一说。水被太阳一晒,先变成汽,升到天空,就变成了云。水有时候会变成雨,有时候会变成雹子,冬天还会变成雪。(板书:汽 云 雨 冰雹 雪)2.了解“我”的变化过程。(1)学习变成“汽”的部分。“我”是怎么变成“汽”的?预设: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2)学习变成“云”的部分。①“我”是怎么变成“云”的?预设: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②认识“极”:认读“极小极小”,仿照说词。指导朗读,学生在读中体会其表示程度加深的意思。③引读中体会“云”在不同时间里的变化。教师引读:有时候……有时候……早晨和傍晚关注动词:“穿……穿……披”这一连串的动词使云的变化更加生动形象。启发思考:同学们,用上“有时候……有时候……”写云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归纳:写出云的变化多。学生练习读,读出云彩多变的特点来。(3)学习变成雨的部分。“我”是怎么变成“雨”的?预设: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4)学习“冰雹”和“雪”的部分。①提问:“我”是怎么变成“冰雹”和“雪”的?预设: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②让学生对比读一读上面两个句子并思考:“打”和“飘”可以调换一下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用上“打”时让人感觉速度快力量也比较大;而用上“飘”时感觉速度就慢了许多,力量也小了,变得很轻柔。所以“打”和“飘”是不可以调换的。(5)学生讲一讲“水”的变化过程。教师提醒:讲之前想想水的变化顺序,试着用上学到的词语将变化讲清楚。五、指导书写,评价练习1.观察比较,学习生字。(1)在田字格中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左右结构的字有“极、傍、海、洋、作、坏、给”。2.指导书写重点生字“海”。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六、巩固练习,课堂小结1.课堂演练。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水会变化的秘密及其过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水!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没、种”,会写“变、带”2个字。2.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学过程】一、借助图片,复述课文内容1.出示水汽、云彩、雨、冰雹和雪的图片,学生借助图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2.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变化,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是什么》,自由读一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看看还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3—5自然段。二、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我”的不同状态1.关注语句,引导学生感受表达上的特点。(1)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一圈:“我”都做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后出示相关句子。圈画句子中的动词:①睡觉②散步③奔跑④跳舞,唱歌,开大会。圈画句子中表示地方的词:①在池子里②在小溪里③在江河里④在海洋里教师总结句式特点:这些句子用了相同的句式,都是“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启发思考:同学们,你也能照样子说两句吗?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我”对人类做了些什么1.引导学生了解“我”的脾气,并分清“好事”“坏事”。(1)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问:谁来介绍一下水的脾气?预设: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板书:很温和: 很暴躁:)教师提问: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呢!你能找到吗?预设:温和——暴躁。(2)让学生画一画“我”做了哪些好事,又做了哪些坏事。教师提醒:用上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板书:做好事 做坏事)(3)学生认读“淹没”,知道“淹没”的意思是大水漫过,盖过,“没”是一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学生认读多音字“没”,理解“没”的意思。④课件展示图片,指名提问:该图片展示了哪一幅画面?(冲毁房屋)学生认读“冲毁”,知道“冲毁”的意思是被水冲击损毁。⑤出示例句,仿照句式练写:例: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1) 。(2) 。2.交流探讨。(1)出示句子: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呢?说一说。结合具体语境,学生认读多音字“种”。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他在这片荒山上种植了果树。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水能做些什么吗?预设:浇花、洗衣服、洗脸、喝水。四、指导书写,评价练习1.指导书写重点生字“变”和“带”。注意:“变”字“又”的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侧,横短撇长,捺更长。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本文是一篇科普文。课文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自然界中水的种种变化、形态以及与人类的利害关系,让我们像猜谜语一样去寻求答案,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2.课堂演练。3.课后作业。填一填。平常我在( )里睡觉,在( )里散步,在( )里奔跑,在( )里跳舞,( ) ,(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识字,在拓展中应用,也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为了探究课文中的“我”是谁,我让同学们认真读,仔细思考,带着任务去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许多同学有了答案,但是他们得到答案的地方不一样,有的是通过第四段的朗读指导“我是水”,有的是读了第三段知道了“我是水”,当然还有许多课外知识丰富的小朋友知道雨、雹子、雪都是水变成的。总之有了兴趣,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积极,更主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