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核心素养】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多种史料,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时空观念:观察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等地图,知道日军侵华的路径。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史料,知道西安事变的史实,以及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家国情怀:通过史料研读和讨论交流,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知识梳理】一、九一八事变1.1931年“这个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有什么影响 (1)标志: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2)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在怎样的形势下,青年学生喊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口号 (1)日本占领东北后,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2)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青年学生是如何承担时代使命“为国家民族做一点实际工作”的 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1)做法:发起一二·九运动。(2)作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三、西安事变1.“这场军事政变”指哪一事件 发动者的动机是什么 (1)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2)动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如何理解“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理解:(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课堂训练】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中“这件事”结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A.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B.蒋介石主动接受停止内战的主张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2.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以下两则史料可以印证( )日军占领沈阳 到黎明时,奉天(即沈阳)全城都落在我们手里,很快就实行了全城军管,土肥原大佐就任奉天临时市长。——(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机C.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3.1932年以前,中国的制片公司所拍多是武侠片、侦探片、爱情片,但之后,这类题材的影片遭到广大观众的厌恶,很多制片公司开始大量吸收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去编剧和导演彩片。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C.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中国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4.1936年12月29日一则中共中央的指示中提到:“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中共的做法( )A.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配合国民党争取平型关大捷胜利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5.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6.歌曲《长城谣》唱到:“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据此判断。“大难平地起”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7.《救国时报》是吴玉章等人于1935年12月创办的期刊,如表是部分报道。这些报道( )出刊时间 标题1935年12月28日 《蒋仍从事内战不已》反映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紧张态势,凸显了蒋介石真防共假抗日的面目1936年12月20日 《关于西安事变,中共主张和平解决》阐述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的态度1937年2月28日 《社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各党派联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A.赞扬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B.批判了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C.曝光了蒋介石蓄意挑起内战的阴谋D.介绍了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北伐的胜利进军9.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攻占沈阳。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 )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0.某日军战犯在回忆录中记述:“18日夜……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该回忆录记述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 D.一 二八事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摘编自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特点及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稍具人心,敦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摘编自《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作最后之诤谏”,所采取的行动是什么?有何目的?参考答案1-10 CACBC AACAB11.(1)特点:群众基础广泛;各种抗日力量尚未联合起来。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2)行动:西安事变。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