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通过阅读多种史料,了解七七事变的史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历史解释:通过观察图片及解读史料,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培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梳理】
一、七七事变
“卢沟桥”见证了哪一事件 发生于何时 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事件: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时间:1937年7月7日。
3.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 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有何意义
1.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是指哪一事件 结果如何 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事件:淞沪会战。
(2)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各地将士,闻义赴难”的英雄有姚子青、谢晋元等。
四、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 公祭日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1.事件: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2.意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
【课堂训练】
1.为纪念建军95周年,八年级同学搜集了如下四幅图片,其中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宣言”发表
3.“那一年的12月13日开始,持续整整6周的人间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烧杀掳掠之下的城市尸横遍野、满目疮痍,侵华日军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极为黑暗的一页,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材料描述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4.下面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A.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的增加
C.蒋介石对日本态度的转变
D.蒋介石放弃围剿革命根据地
5.1937年,伦敦《泰晤士报》的报道中说:“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与此报道相关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6.1937年《救国时报》刊登纪念赵登禹的文章:“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的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之所以纪念赵登禹是因为(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国共第二次合作
7.美国记者斯诺提出:“为什么要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他的问题,针对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9.如图是创作于1937年2月的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B.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C.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
D.蕴含对重庆谈判的期待
10.从1942年到1944年,鄂豫边区发行了不同面额的货币。当时边区的课本第88课写道:我叫“边币”,鄂豫边区是我活动的区域,“法币”(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是我的朋友,“日钞”“伪币”是我的敌人,我联合朋友打击敌人。这段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持久抗战方针
C.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D.减租减息政策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1)材料的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开始于哪个事件?此历史事件揭开了什么序幕?
材料二:1937年,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材料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历史事件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
(3)材料的“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史料,是来源于什么机构查证的?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1-10 CCDAA BCDBA
11.(1)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