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通过阅读多种史料,了解全民族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研读和讨论交流,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家国情怀:通过观看视频及史料,感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知识梳理】一、全民族抗战1.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怎样的局面 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局面:全民族抗战。(2)原因:民族危机加剧,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史实。(1)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2)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制造了“皖南事变”。二、中共七大1.“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哪些具体内容 (1)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选举机关: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3)指导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原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三、抗日战争胜利1.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2.如何理解抗日战争“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 (意义)(1)国内: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2)国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课堂训练】1.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里丘吉尔强调的是( )A.中国抗战的作用 B.中东地区的重要性C.侵华日军的狂妄 D.中英矛盾的消失2.学者高永中认为,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该学者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 )A.领导全国抗战B.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独自抗击日军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3.《复兴之路》展览中有一段解说词: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谱写了壮丽史诗。这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密切配合B.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C.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D.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4.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史实及其影响可以概括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A.全民族团结抗战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多亿美元的代价,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A.中国抗战牺牲最大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整个国家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第一次深度动员了全体国民的力量,“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这表明抗日战争( )A.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兴盛的转折点B.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D.取得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胜利7.表格型史料简洁、直观,但蕴含深刻、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单位:个)时间 日本陆军总师团数 在中国师团数 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师团数1937年年底 24 21 /1939年年底 40 34 /1941年年底 51 35 101943年年底 70 38 151945年 168 53 44A.百团大战使日本于1945年在中国战场大大增加了兵力投入B.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敌人C.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的牺牲最大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8.某小组围绕“中华英雄谱”设计系列展板,某展板上文字如下:杨靖宇: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左权: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这块展板体现的主题是(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C.团结抗日,保卫中华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9.如图是1944年春节前后,上海沦陷区的爱国人士设计的“开罗牌”香烟的烟标。该烟标的图文设计体现了当时中国( )A.支持埃及民族解放斗争B.号召人民开展实业救国C.发动群众打倒国民政府D.坚信抗战定会走向胜利10.“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以上内容出自(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摘编自施亚美《中国的觉醒与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材料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德意日法西斯军队 1110万人 中国抗击日军 240万人 占比 21.6%战区总面积 2200万平方千米 中国战区 600余万平方千米 占比 27%61国参战人口 17亿 中国参战人口 4.5亿 占比 26%(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正面战场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和共产党开赴抗日前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典型战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因素。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国际地位带来的影响。(4)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结合三则材料提炼中华民族精神。参考答案1-10 ABDDD BDCDC11.(1)影响: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探寻救国思想和道路。(2)根本原因:全民族坚持抗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3)因素:民族危机的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影响: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4)地位:东方主战场;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