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理解《声声慢》复杂深沉的情感。2、品味语言与意象,把握诗境,理解“婉妙”,提高审美能力。3、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别样的“愁”情,提 升审辩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与意象,把握诗境,理解“婉妙”,提高审美能力。2、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别样的“愁”情,提 升审辩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明代评论家杨慎说过: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 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词》,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婉妙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先看“婉” 字。一、说文解字“婉”是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女,宛声,宛也兼表宛曲之意。隶变后 楷书写作"婉"。本义为温顺、顺从。引申为说话温和、含蓄而不失原义。(一)婉:曲折含蓄的表达(二)婉妙:婉转优美的歌声婉约派:婉约派为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 重儿女风情,结构深思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 美。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1084年:出生,名门之后。1101年:结婚,夫妇志趣相投。1103年:赵明诚出仕,两地相思。1127年:北宋灭亡。金石散失,避兵江南。1129年:赵明诚病死。此后李清照辗转漂泊江南。 1132年:再嫁非人(张汝舟)、离异入狱。1151-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学习任务《诗词中国》栏目组要推选一篇婉约词,班级拟定《声声慢》,谈一谈 《声声慢》为何最为婉妙 补充资料:李清照《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学思想。她认为 词是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学形式,其次才是演唱填词,既讲究用字发音的音 乐性,也讲究练字的艺术性。学习活动一:音乐美一、诗词朗诵,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诗情。1、感受经典旋律——宋祖英演唱《声声慢》;2、找一找音乐美的体现。二、小组探究:1.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2.这七组叠字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 3.七组叠音在声音上有什么特点 音乐美小结:1.七组叠词浑然天成——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重点)2.音响自然,节奏鲜明——冷与清、暖与寒、凄与惨、惨与戚、点与滴 等; (略讲)3.齐齿字和舌音字的大量使用。 (唇齿音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 楚,似伤心人在低语。) (略讲)学习活动二:词人是怎么表现愁情的 (词眼—愁)词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愁” 意象:淡酒、急风、北雁 黄花、梧桐、细雨一、分析意象——淡酒(1)为何说“淡酒” 愁情太浓,压不住内心愁绪,自然觉得酒味淡。可以看出晚年的李清照 处境凄凉。(2)思考讨论:课文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凤急”,在《草 堂诗余别集宗》《河选》中都是另一个版本:“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 风急,”你觉是“晚来风急”好还是“晓来风急”好 北雁鸿雁传书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归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鸿雁传书,杳无音讯,离愁满怀,无可派遣。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菊花,高洁孤傲的象征,词中有傲对寒霜之意。以花喻人,女子容颜憔悴。梧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如此无聊闲院落,是谁窗外种梧桐。梧桐:悲凉、凄苦、孤寂的象征。(二)艺术手法1. 运用叠词、口语化的语言。2. 选取意象营造意境。3. 运用铺叙手法。课堂小结:本词景景含愁,通篇是愁,作者始终不说破,只是借愁的意 象来渲染烘托,层层铺叙,含蓄曲折之至。学习活动三比较阅读,思考讨论《声声慢》愁情的具体内涵。(一)小组讨论分别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减字木兰花》《醉花阴》《一剪梅》四首 词,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渡,惊起一滩鸥鹭。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二)情感比较:《如梦令》:少女时的快乐。《减字木兰花》:新婚时的幸福。《醉花阴》《一剪梅》:离别时的相思之愁。《声声慢》:晚年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 流离之苦以及曲高和寡的孤独,是对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课堂小结:李清照在《声声慢》抒发了无尽愁思、愁绪、愁情,可以说《声声慢》 包含了生命中不同的况味,在词人个人不幸的命运中又反映了时代的灾难, 因而她个人的哀愁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声声慢》的艺术手法也代表了李清照创作的最高水平。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 染力。作业布置:1.背诵全词。 (必做)2. 时值金秋,同学们学习了《沁园春,长沙》《登高》《声声慢》三 首与“秋”相关的诗词。请以“秋”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词,抒发自己的真 情实感,注意体裁的要求。 (二选一)3.推荐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写阅读感悟。(不少于400字)(二 选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