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单元教学主题 空气和氧气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催化剂;分解反应;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单元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 授课人 Xxx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课题主要学习空气相关内容,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空气的组成,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后续课题2、3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空气作为一种常见物质,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课题2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研究氧气,通过展示氧气 气体,总结氧气物理性质,通过木炭、硫和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课题3 对于物质的学习,我们一般按照先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学习物质的制法的基本思路去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氧气的用途也掌握了氧气的性质。本课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介绍实验方法的选择、 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的操作,通过本课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的内容:先从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入本单元的教学,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了解到空气各组分的用途及重要,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传递化学学科的价值。再进一步学习氧气的性质,通过氧气与物质的反应,养成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更加规范,科学,准确。通过氧气的性质,来学习制取氧气主要方法和原理并进入实验室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进一步学习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在本单元,层层递进,学习探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以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通过空气的教学,使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更加深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氧气制取实验等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对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该实验的操作难度、安全性较高,适合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科价值。本单元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氧气的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的认识;本单元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培养环保意识,保护空气;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单元学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为空气和氧气,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常见物质,在学习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常识已经对空气和氧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首先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来认识空气的组成成分,让学生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又介绍氧气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习纯净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和了解化学的 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单元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3.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4.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5.通过探讨空气污染形成原因、危害及保护空气的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6.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7.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8.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9.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10.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11.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12.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分解反应。达成评价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很好 一般 不好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了解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了解空气的成分;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及保护大气环境;课题2 氧气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检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课题3 制取氧气 掌握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步骤;掌握分解过氧化制氧气;了解催化剂;认识分解反应;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单元实施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新授课 2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3.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4.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5.通过探讨空气污染形成原因、危害及保护空气的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3.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4.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5.通过探讨空气污染形成原因、危害及保护空气的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观看视频,了解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2.观看视频,红磷燃烧实验的演示;3.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空气组成成分;4.学生练习,区分和混合物 校本P37页第1题、第2题 校本课时作业新授课 1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展示氧气,学生观看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观察木炭、硫和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对比,总结氧气的化学。 3.通过观看教师演示,了解氧气的验满;4.分组讨论总结研究的 一般思路 校本P41-42页第1题、第2题 校本课时作业新授课 2 1. 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2. 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3.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4. 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分解反应。 1. 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2. 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3.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4. 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分解反应。 1.通过视频和阅读资料,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2.根据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3.学生进行实验: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4.通过观察,和资料,了解催化剂。5.归纳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校本P48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课时设计(课题2)课题 课题2 氧气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研究氧气,通过展示氧气气体,总结氧气物理性质,通过木炭、硫和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学习者分析 首先,对于氧气,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知识,再经过前面对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知识背景上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另外,本课是研究纯净物性质和用途的起始课,怎样研究物质?学生在学习思路和方法上还存有欠缺,所以,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了解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4.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化学知识 很好 一般 不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检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化合反应;了解氧化反应;探究能力 1.能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2.能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气的检验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细致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表述清晰完整,结论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任务一:导入新课:氧气【知识回顾】氧气的用途有哪些?【讲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氧气不仅能供给呼吸,还可以支持燃烧,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既能在潜水、医疗急救等方面大显身手,又是航天、气割、气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并揭秘其在航天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板书】课题2 氧气 学生回顾并思考回答。 通过回顾氧气的用途,引入课题,学生能积极思考,深入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任务二:新课讲授:氧气的物理性质【教师展示】一瓶氧气【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等,那么,这是一瓶氧气,从这瓶氧气中你们能观察出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呢?【讲解】常温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阅读】阅读教材P38页,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讲解】教材显示,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空气的密度为1.293 g/L。可以得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因此工业生产的液态氧,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是气体,水中溶解也不易,密度略比空气大,熔点沸点都极低。【教师展示】展示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提问】1.可以通过无色无味来判断这瓶气体是氧气吗?2.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氧气呢?【板书】二、氧气的检验【总结】事实上,这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氧气的检验方法。再强调一下,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氧气本身是不能燃烧的。如图: 学生观察并总结氧气的性质。学生阅读并思考。学生思考并回答。回答:1.很多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比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等,所以这点性质并不是氧气所唯一具有的,不能作为检验氧气的依据。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即为氧气。 学生能仔细阅读教材,能简单归纳总结。任务三:新课讲授:氧气的化学性质【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两个实验分别是汞在加热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板书】三、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教材P38页实验2-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木炭发红,观察木炭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2.再把红热的木炭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插入时应该从瓶口向下缓慢的插入,注意不要让燃烧的木炭接触瓶底和瓶壁,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3.木炭燃烧停止后,取出木炭,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集气瓶中的现象。并做好记录。【讲解】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持续红热,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C O2 CO2【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C O2 CO2【演示实验】教材P39页实验2-3本实验由教师演示,应在通风橱中或排风设备下进行。【讲解】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硫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硫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 SO2),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不应燃放爆竹、烟花。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 SO2【板书】2、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 SO2【分组讨论】通过上述两组实验,我们可知,木炭、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有所不同,那原因是什么?【过渡】木炭、硫既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也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那铁丝会燃烧吗?【多媒体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讲解】 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空气中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不能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 O2 Fe3O4【板书】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 O2 Fe3O4【分组讨论】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讲解】(1)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下端系一根火柴是起引燃作用。集气瓶底要先放少量水或细沙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入集气瓶瓶底,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能燃烧,这说明了反应物的浓度不但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时还会影响反应是否能够发生。【总结】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又如,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总结】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知道,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且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所以液氧被用作助燃剂,与液氢联合被用于运载火箭的推进剂。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能够按照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设计实验,并仔细观察,描述现象,得出结论。任务四:新课讲授:化合反应【分组讨论】根据红磷、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一下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板书】四、化合反应【阅读】阅读教材P41页内容总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讲解】1.化合反应(1)定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2)特点:“多变一”。(3)字母表达式:A+B+…→X。2.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2)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缓慢氧化的例子?【总结】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硫+氧气二氧化硫木炭+氧气二氧化碳铁+氧气四氧化三铁1.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任务五:课堂小结,随堂反馈【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三、化合反应:多变一 氧化反应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你家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料燃烧时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实验演示帮助同学们更直观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以及切身感受到对物质的化学探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进入化学的世界,认识氧气的性质,了解探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9.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本节课中,我们讲解了氧气的性质,对于物质的研究,要强调研究物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讲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形成探究化学物质的良好思维习惯。对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现象的描述应更加强调词汇的专业性,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多交流,提醒学生做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安全,规范操作。认真仔细观察实验并记录,帮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