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通过赏析文学艺术内容,知道近代文艺作品代表;通过史料阅读,认识近代新式学堂和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鲁迅先生的经历,理解在客观历史背景下,人物的经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
历史解释:通过对比民国前后的社会生活,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时代性,认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家国情怀:通过观赏近代以来的优秀文艺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哪一学堂
(1)态度:发展教育才能使中国创立新世界,要重视教育。
(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2.严复评价的“废封建、开阡陌”是指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
3.右栏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 创办地点在哪里 它的地位如何
(1)时间、地点:1872年,上海。
(2)地位: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4.右栏图二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
构,它的名字是什么 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1)名字:商务印书馆。
(2)书籍: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思维导引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都有长足的进步,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只写序号即可)
①《狂人日记》 ②《小二黑结婚》 ③《愚公移山》
④《阿Q正传》 ⑤《义勇军进行曲》 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⑦《田横五百士》 ⑧《暴风骤雨》 ⑨《黄河大合唱》 ⑩《白毛女》
(1)反对封建势力题材的有①④。
(2)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③⑤⑦⑨。
(3)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有②⑥⑧⑩。
2.1905年,梨园泰斗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首映成功,这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课堂训练】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如表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黄河象征的时代主题是(  )
1937年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撰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9年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团结抗日,保卫中华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  )
A.《英雄交响曲》 B.《黄河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国际歌》
3.1893年底,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学堂的基本情况如表。由此可知(  )
时期 课程设置 招生人数
1893年底(创立之初) 方言、算学、格致、商务 每门20人
1896年7月(甲午战争后) 强化外语(方言一门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4门),增设矿务、化学、自然科学 每门30人
A.自强学堂的变化发展与近代民族危机加深密切相关
B.自强学堂的创设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C.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已完全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D.标志着在中国存在1300余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4.爱国人士李公朴曾在《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中提到:过去由天津送来的《麒麟送子》《老鼠娶妻》一类的年画,逐渐被《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一类的年画取代。这反映了当时(  )
A.抗日消息传递途径的多样
B.土地革命调动了人民的抗日积极性
C.抗日武装斗争淡化了传统习俗
D.抗日宣传活动借助了传统节日
5.1938年10月《申报》在上海复刊,一些在抗战前盛大推出的专刊如《电影专刊》等逐渐停刊,新创了《战时青年》《社会动态漫画》等专刊,且原有的《电信专刊》《儿童专刊》等,内容上都转变为抗日救亡主题。材料体现了《申报》(  )
A.覆盖面广、报道及时 B.关注社会时局变化
C.是近代主要传播工具 D.报道内容真实可靠
6.1909年清朝学部设立编订名词馆,审定科学术语,两年间完成审定三万余条;1915年出版的《辞源》收录了科学术语、各类新词共4500余条。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科学思潮已成主流
B.民主共和思想普及
C.社会近代化的迫切需求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7.从1909年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上可以看到,办学宗旨为“以圣教为宗,以艺能为辅,以理法为范围,以明伦爱国为实效”,课程有人伦道德、经学、中国史、心理、图画、算学、物理、化学等。此文凭上的信息反映了(  )
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 B.近代学制的完善
C.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 D.革命道路的探索
8.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表格反映的主题应该是(  )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
9.1897年,商务印书馆由多人集资创办,初期以印刷商业簿册报表为主,后来主要业务转为出版新式教科书、英文读本、英汉辞典等工具书、西方学术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学作品和期刊。由此可知,这一转变(  )
A.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B.推动近代第一批新式学校兴办
C.方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D.表明企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10.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  )
A.京剧电影《定军山》
B.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
D.大型歌剧《白毛女》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以降,教会机构曾在我国成功创办《万国公报》等报纸来扩大西学的影响力,到了清末,我国维新知识分子自办的报纸、杂志等也得到了很大发展。1895年梁启超、康有为创办了宣传变法的报纸《中外纪闻》。1897年5月上海农学会创办了第一种农业科技杂志《农学报》;7月,黄庆澄在浙江温州创办了《算学报》月刊。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京师大学堂”作为国家最高学府才正式成立。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分普通、专门两类。普通学科目为经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地学,体操学等。专门学科目为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地理学、工程学,商学,医学等。同时还规定,30周岁以下的学生,必须选修一门外文。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正是在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下,京师大学堂及其他新式学堂相继建立,留学热潮也逐渐兴起。经过长期的宣传和社会力量的推动,1905年科举制度被终结,进一步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创办报刊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原因,并说明京师大学堂带来的影响。
(3)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10 CCADB CCCAD
11.(1)特点:由传教士办报到国人自主办报;维新派推动了办报潮流;出现专业的科学报刊。
(2)原因: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受维新思想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影响: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促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猛烈抨击了封建腐朽制度。
(3)启示:要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要重视科技的力量,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