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课件(46张,内嵌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课件(46张,内嵌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东桑西移”工程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
目录
1. 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基本含义
①农业生产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副业
1.农业的基本含义
②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1.农业的基本含义
②农业的分类:
按投入多少: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粗放农业是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
密集农业是指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的农业,又称集约农业。
1.农业的基本含义
②农业的分类:
按产品的用途: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自给农业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农畜产品不是直接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交换,而是为满足本国或本地区的需要,以自给性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农业。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以商品性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农业。
1.农业的基本含义
③农业的特点: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
地域性——因地制宜
立夏种稻 小满插秧 芒种拔节 夏至抽穗 待到秋季金黄满地
1.农业的基本含义
季节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1.农业的基本含义
“四季轮回 颗粒归仓”
“春种秋收,年复一年”
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两地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因此两地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这些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成为农业区位因素。
造成两地形成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原因有哪些?
区位
位置
条件
认识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
在哪里
为什么在那里
2.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问 题:
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
2.农业区位因素
①气候——光照(影响作物的品质,着色)
2.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新疆民谚: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呢?
光照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暖温带水果
由于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①气候——热量(影响作物的种类、生长期、作物熟制)
中国温度带与
农业分布及熟制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 水稻、油菜、茶叶 冬小麦、玉米、甘薯 春小麦、玉米、大豆 春小麦、马铃薯
补充:区分热量和光照
衡量指标 我国分布规律 对农业的影响
光照 年总太阳辐射 西部丰富东部少;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少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
热量 积温 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减少 影响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等
“光照”“热量”两个气候因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地区,热量也充足。但也有热量充足光照却缺乏的地区,比如四川盆地;也有光照充足热量却缺乏的地区,比如青藏高原。
2.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①气候——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和耕作方式)
1.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分布区域。
种植业区又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南方水田为主,北方旱地为主。
2.非季风区则发展畜牧业。
2.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①气候——昼夜温差(影响农作物品质)
当昼夜温差大即白昼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时,白昼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能量,到了夜晚由于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能量少,这样积累的养分更多,产量更大。
如南疆地区的长绒棉,青藏地区的小麦产量都很高。
2.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①气候——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产量)
2.农业的区位的自然因素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是水源。
②水源(数量、质量、矿物质)
宁夏平原
“黄河百害,唯富宁夏 ”
宁夏平原的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左右,粮食产量却很高,有30多万公顷良田。
2.农业的区位的自然因素
③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2.农业的区位的自然因素
③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
陡坡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适宜发展鱼塘养渔业。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差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江南茶园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我国杭州的“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为什么?
2.农业的区位的自然因素
④土壤(肥力高低、土壤质地、土壤厚度、酸碱度)——影响农作物种类和产量
土壤
对农业
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低。
如黑土有机质丰富,紫色土富含磷、钾
墒情
土温高低: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呼吸
厚薄:冲积土,土层深厚
透气性:棉花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
酸碱度:影响矿物盐类的溶解度和微生物活动影响植物的营养
“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别
主要因素
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
指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若干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
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3.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①市场——影响农业类型和规模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城郊农业)。
图3.5 广东深圳郊区的蔬菜种植
广东深圳郊区的蔬菜种植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
3.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②交通——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阿根廷和西欧国家相距遥远。其牛肉产品却可通过海上冷冻船以最快速度到达欧洲,出现在餐桌上,主导因素是什么?
3.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②交通——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3.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③政策——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3.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④技术——提升品质、扩大规模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例如: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肥的使用可以增大农业的产出等等。
3.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⑤资金
地价越高,其生产成本就越高,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城市郊区由近至远依次布局——花卉 > 乳牛 > 塘鱼 > 果园 > 蔬菜 > 粮棉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 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地 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
需 水 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城镇
丘陵
C
公路
A
B
平 地
D
欲在ABCD四处发展:果树、小麦、奶牛、蔬菜基地,则应该如何安排?
A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蔬菜
B地价较高,近水源,蔬菜产值较高
果树
丘陵地区,离城远,地价低
小麦
地形平坦,远离城镇,地价低
奶牛
乳畜产品产值高,易变质,需近市场
河流
人文因素还包括劳动力、历史、文化、政治、饮食习惯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质量
3.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案例 ·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热量条件: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水分条件: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水源充足;
雨热同期。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湄南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
原因: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有灌溉水源。
亚洲水稻分布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亚洲地形分布
亚洲人口分布
案例 ·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区人口稠密,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产高可满足人口对粮食的市场需求。
亚洲水稻分布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亚洲地形分布
亚洲人口分布
案例 ·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产习惯:东亚、南亚、东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亚洲水稻分布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亚洲地形分布
亚洲人口分布
案例 ·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坛紫菜喜高温,原产于福建沿海海域,经科学家不断试验,目前坛紫菜已北引至江苏沿海大规模种植。据此完成第1~2题。
1.制约坛紫菜北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2.与福建相比,江苏种植坛紫菜的优势条件有 (  )
①土壤肥沃 ②生长周期长 ③昼夜温差大 ④降水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随堂检测
D
B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冷凉的高原地区生长的蔬菜,其价格一直较贵。近些年甘肃兰州地区菜农开始改种高原夏菜,这里的高原夏菜品质优良,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期间,菜农凌晨摘菜,经专业检测,冷冻后即刻运往外地。据此完成第3~4题。
3.兰州高原夏菜外运的主要地区可能是 (  )
A.东南沿海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4.高原夏菜价格较贵的原因有 (  )
①生长周期短,品质较好 ②交通运输成本较高 
③种植面积较小,产量较少④季节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大⑤蔬菜种类多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随堂检测
A
D
随堂检测
(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4分)
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
①(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
②热量充足;
③有灌溉条件。
随堂检测
(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②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农业基础知识
概念
类型
自然因素
气候
水源
土壤
地形
人文因素
市场
交通
技术
政策
其他
变化
市场变化
技术变化
交通变化
联系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