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一次学业反馈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一次学业反馈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一次学业反馈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2.(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c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d管中2倍,(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电源的负极
B.d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3.(2023八上·兰溪月考)用一个玻璃瓶装上写有心愿的纸片,然后盖上盖子并密封,投入江中,就能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漂流瓶”。如果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漂流瓶所受到的浮力及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
A.浮力变大,露出水面体积不变 B.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C.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小 D.浮力变小,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4.(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9月30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中国组合全红婵和陈芋汐夺得冠军。如下为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2023八上·兰溪月考)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6.(2023八上·兰溪月考)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入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过滤杂质
D.获得食盐晶体
7.(2023八上·兰溪月考)小姚通过研究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下列四组实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是(  )
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在铁块浸没前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让铁块再下移一段距离测力计示数不变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
A.只有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3月,“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了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搭载的“奋斗者”号多次完成了深度超过万米的下潜。不考虑海水密度与潜水器体积的变化,潜水器在海面下下潜的过程中(  )
A.浮力变大,压强不变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9.(2023八上·兰溪月考)科学的学习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0.(2023八上·兰溪月考)下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实验时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固体 碘
液体 水 汽油 酒精
现象 不溶 能溶 能溶
A.将碘放入酒精中,形成的液体久置会分层
B.碘放入水中后形成悬浊液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可用汽油擦洗
11.(2023八上·兰溪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2.(2023八上·兰溪月考)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
C.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13.(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3八上·兰溪月考)打开雪碧瓶盖时,你会发现雪碧会自动喷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15.(2023八上·兰溪月考)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VB=2VA)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两物体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
B.A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中的环节名称③   。
(2)①②③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   循环。
17.(2023八上·兰溪月考)在下列8种物质中:A、雪碧B、果粒橙C、白酒D、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E、黄河水F、血液G、肥皂水H、冰水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18.(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
(1)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2)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19.(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其中试管中一侧绕有铁丝,以保持试管稳定。试管内有一定体积的水。
(1)潜水艇模型是靠   来实现沉浮的。
(2)若要实现潜水艇模型下沉,则应向   (选填 “内推”或“外拉”)注射器活塞。
20.(2023八上·兰溪月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可谓神乎其神。请你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诸葛亮乘夜黑雾大,率领一大队草船驶向曹营,曹营中的士兵以为有敌来袭,拼命的向草船射箭。此时,诸葛亮的草船受到水的浮力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6m3时,船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牛。
21.(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4月27日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测某种盐水的密度。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则他抽到的实验是   (选填序号)。
(2)乙同学抽到了如图乙的实验,在她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2.(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下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小试管和U型管中均有适量水,请回答
(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
(2)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的是____。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D生石灰
23.(2023八上·兰溪月考)小李同学将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此苹果的密度为   kg/m3。小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中,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苹果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苹果将会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4.(2023八上·兰溪月考)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1)若氯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时,为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将1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均升温至40℃,所得的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氯化钠碳酸钠   (选填“>”、“<”或“=”)。
25.(2023八上·兰溪月考)小倪同学在t℃下用某固体溶质的溶液做恒温蒸发结晶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甲属于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18空格,27题第1个空1分,其余每空格2分,共35分)
26.(2023八上·兰溪月考)图1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1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2)若在操作⑤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填写操作方法)
(3)称量氯化钠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mL(水的密度为1g/cm3)。
(4)经检测,配制出来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使用的砝码已生锈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7.(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下图所示,是小胡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五个步骤。
(1)图(b)所示,是小胡在测量小桶的   。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   ,则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和操作方便,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4)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____。
A.图(a)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c)中石块未完全浸没水中
D.在四次测量过程中,弹簧称始终没有调零
E.图(c)中石块碰到了杯底
28.(2023八上·兰溪月考)木块在水中是漂浮,铁块在水中会下沉。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的密度有关呢?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溢水杯、质量不计的薄壁玻璃瓶、若干完全相同的透明塑料杯、水、浓盐水、蜂蜜、食盐、细沙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往玻璃瓶里装满水并拧紧盖子;
第二步∶把玻璃瓶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塑料杯接住溢出来的水(如图);
第三步∶将玻璃瓶里的物质分别换成浓盐水、蜂蜜、食盐、细沙并装满,重复以上实验;
第四步∶比较每次溢出来水的体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步中“把玻璃瓶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请写出“装满水”的具体操作是   。若每次溢出来水的体积相等,则初步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否则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浮力,这里运用了   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空选填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对比法)。
29.(2023八上·兰溪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
实验组 A B C D E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分析上表,对比A、B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
(2)在C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用电子天平称取1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计算:m1-m2=   g(结合C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结果,小姚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结论,但是小胡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你支持谁的观点?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你的观点:   
30.(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4)【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
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31.(2023八上·兰溪月考)秋冬季节,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空气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地杀菌和消毒。某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标签如表所示:
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
溶质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一瓶消毒液中所含溶质二氧化氯克。
(2)欲配制4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32.(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0 3m3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质量;
(3)若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
33.(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如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求:(g取10N/kg)
(1)金属块的质量。
(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
(3)金属块的密度。
34.(2023八上·兰溪月考)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35.(2023八上·兰溪月考)将一个重为G的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烧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所示。随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充分溶解,在鸡蛋渐渐浮起直至静止在水面(忽略鸡蛋浮出水面时的振动),鸡蛋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对鸡蛋所受浮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体分布的规律判断即可。
【解答】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 A.c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因此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则a是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不合题意;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实验不能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能够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流瓶在江水和海水中都漂浮,受浮力等于漂流瓶重,可以得出漂流瓶受浮力大小关系;
因为漂流瓶受浮力相等,知道海水大于江水的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V排g)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从而得出露出水面体积关系。
【解答】 漂流瓶在海水和江水中都漂浮,
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G,
因此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已知ρ海水>ρ江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可知,
漂流瓶排开海水的体积比排开江水的体积小,
那么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排开水的体积将变小,
根据V=V排+V露可知,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露出水面的体积将变大。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①→②时逐渐变大,②→③时保持不变,③→④时保持不变,④→⑤时逐渐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只有①→②时运动员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细木棍在三者液体中都是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因为它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F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律判断。
【解答】A.装入固体粉末时,应该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略微倾斜,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错误;
C.过滤杂质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获得食盐晶体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时,研究某一变量要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要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要保证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
【解答】 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深度改变,排开液体体积也改变,故不能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下移,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只改变深度,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姿态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下底面深度不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浮力等于重力,故三个物体浮力相同,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液体密度相同,不同物体深度不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故②③④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潜水器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所处的深度变大,利用F浮=ρgV排可知浮力的变化,利用p=ρgh可知所受压强的变化。
【解答】 潜水器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潜水器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
潜水器所处的深度变大,由p=ρ液gh可知,潜水器所受水的压强变大。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2)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3)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判断;
(4)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判断。
【解答】A.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它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更不是溶液,故A错误;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不变,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而题目没有说明温度是否相同,故C错误;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减小溶解度实现,此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3)根据碘在水、汽油和酒精中溶解性的不同分析;
(4)根据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碘可以溶于酒精,从而形成溶液。根据溶液的稳定性可知,形成的液体不会分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表格可知,碘不能溶于水,因此形成悬浊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碘在水中不溶,在汽油和酒精中能溶,因此: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碘可以溶于汽油,因此衣服上沾上碘,可以用汽油擦洗,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对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的水分子会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中,而海水中的盐类保持不变。由此可知,海水中的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小,即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B.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的意义分析;
C.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据此推算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即可;
D.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A错误;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克氯酸钾,故B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那么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5.8g。因为15.8g<20g,所以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解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③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 在①→②过程中,溶质没有析出即质量不变,而溶剂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即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解答】 打开雪碧瓶盖时,瓶内气压减小,而雪碧会自动喷出,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那么得到:压强减小,则气体溶解度减小。
喝了雪碧后常常会打嗝,即在体内时温度较高,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减小,那么得到: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浮力大小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C.甲、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
D.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进行分析。
【解答】 AB.根据题意可知,两物体质量相等,其重力也相等,
甲图,物体A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F甲=G;
乙图,物体B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即F乙=G,
所以A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由图知VA排<VB排,根据F浮=ρ液gV排,在浮力相同时,所以ρ甲>ρ乙,故A错误;
C..放入物体AB后,两容器液面相平,VA<VB,所以VA排<VB排,
说明没放物体之前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
即V甲>V乙,ρ甲>ρ乙,
由m=ρV可知,m甲>m乙,
根据G=mg可知,液体的重力G甲>G乙;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G器+G物+G甲,F乙=G器+G物+G乙,
所以F甲>F乙,故C错误;
D.放入AB后,两容器液面相平,又因为ρ甲>ρ乙,根据p=ρ液gh可知,p甲>p乙,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1)水汽输送
(2)海陆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环节③是大气输送;
(2)根据图片可知,①②③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17.【答案】A、C、D;B、E、F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A.雪碧中存在可溶性的气体和糖分,应该为溶液;
B.果粒橙内存在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C.白酒内的酒精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
D.色拉油可以溶于汽油,形成溶液;
E.黄河水内的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F.血液内的红血球和血小板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G.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H.冰水混合物,其实是一种物质,不是混合物。
那么属于溶液的是ACD,属于悬浊液的是BEF。
18.【答案】(1)氢和氧
(2)B、A、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产物确定水的组成;
(2)化学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解答】(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可知:水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电解时,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氧原子结合生成氧气,那么微粒变化的顺序为:BAC.
19.【答案】(1)靠改变自身的重力
(2)外拉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潜水艇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当它上浮时,利用压缩空气排出海水,从而减小自身重力;当它下沉时,打开舱门,让海水进入,从而增大自身重力。
(2)根据前面的分析解答。
【解答】(1)潜水艇模型是靠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
(2)若要实现潜水艇模型下沉,则要增大潜水艇的重力,即让外面的水进入模型,那么应该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
20.【答案】(1)增大
(2)60000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船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草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借箭后草船的重力增大,则草船受到的浮力将增大。
(2) 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6m3时, 草船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6m3=6×104N。
21.【答案】(1)②
(2)引流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需要的仪器的知识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解答】 (1)由实验仪器为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则他抽到的实验是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故选②。
(2)根据图片可知,乙为过滤操作,则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2.【答案】(1)变浑浊
(2)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U形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U形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C错误;
D.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23.【答案】1000;上浮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悬浮条件分析解答;
(2)根据平均密度的知识分析大块苹果的密度大小,然后与水的密度比较,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即可。
【解答】 (1)苹果处于悬浮状态,属于平衡状态,则苹果密度等于水的密度等于1.0×103kg/m3。
(2)小片沉入水底,说明小片苹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相应的另一大块的苹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松手后大块苹果将会上浮。
24.【答案】(1)蒸发溶剂
(2)>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2)根据表格确定10℃时二者溶解度的大小,从而比较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当温度升高时,根据溶解度的变化确定溶质和溶液质量的变化,进而比较现在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碳酸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增大,氯化钠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大不明显,因此可以蒸发溶剂得到氯化钠固体;
(2)根据表格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将碳酸钠的溶解度,则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1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均升温至40℃,二者的溶解度都增大了,从而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和溶液质量都保持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那么此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比碳酸钠要大。
25.【答案】(1)不饱和
(2)30g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 (1)第一次恒温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
(2)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A,则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共析出5g晶体,即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5g-2g=3g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第一次恒温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则乙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但是则溶液甲属于不饱和溶液。
(2)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A,则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共析出5g晶体,即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5g-2g=3g晶体,
设t℃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质量为x,

解得:x=30g;
即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30g。
26.【答案】(1)②⑤①④③
(2)减少适量 NaCl 固体至天平平衡
(3)163.8
(4)①③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回答;
(2)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Cl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减少适量NaCl固体解答;
(3)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并据水的密度计算其体积,利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即 ②⑤①④③ ;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Cl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应减少适量NaCl固体;
(3)根据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物与砝码放反,则称取得NaCl质量为:10g+5g+3.2g=18.2g;
所配溶液的质量为:

所以需要水的质量是:182g-18.2gg=163.8g,
即需要水的体积为163.8mL;
(4)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生锈,会导致砝码的质量偏大,即称量出的溶质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①③。
27.【答案】(1)重力
(2)F3-F2=F4-F1
(3)badce
(4)A;E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当小桶在测力计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小桶受到的重力与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即此时小桶的重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2)根据F浮=G-F求出石块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G排=G总-G桶求出排开液体的重力,两者进行比较即可验证;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和操作方便应先测小桶的重力再测石块的重力,再将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最后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重力得出排开水的重力;
(4)根据F浮=F3-F2和G排=F4-F1分析解答。
【解答】 (1)验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需要测出石块排开水的重力,应先测出小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图(b)所示,是小明在测量小桶的重力;
(2)由实验过程可知,石块浸没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F3-F2,石块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4-F1,如果关系式F3-F2=F4-F1,则可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石块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实验时,先测出小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石块的重力,再将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最后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b)、(a)、(d)、(c)、(e);
(4)A.图(a)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石块放入溢水杯时,先要使溢水杯满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过程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A符合题意;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小桶的重力偏大,测量的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也偏大,但G排=F4-F1不变,所以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图(c)中石块未完全浸没水中,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排开液体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四次测量过程中,弹簧称始终没有调零,用弹簧测力计所测的各物理量均同时偏大或偏小,但F浮=F3-F2和G排=F4-F1不变,所以对实验没有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E.图(c)中石块碰到了杯底,使得F2偏小,则F浮=F3-F2偏大,即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E符合题意。
故选AE。
28.【答案】(1)往溢水杯装水直到溢水口有水溢出
(2)每次溢出水的体积;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溢水杯在装水时,需缓慢加水至水溢出;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体gV排可知,溢出水的体积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 (1)要给溢水杯装满水,则加水时必须让水溢为止,所以具体的操作为:在装水时,缓慢加水至水溢出;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每次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来比较浮力的大小,这里运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其依据是阿基米德原理。
29.【答案】(1)溶剂种类
(2)6.9
(3)支持小胡的观点。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
(2)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
(3)根据A、C两组实验分析解答。
【解答】(1) 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2) 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
(3)我支持小胡的观点,理由是: 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
30.【答案】(1)0.6
(2)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的重力;根据称重法求出x的大小;
(2)(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4)根据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量程的方法。
【解答】 (1)根据2、3、5组的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G=F拉+F浮=3.6N+0.4N=3.5N+0.5N=3.3N+0.7N=4.0N;
第4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为3.4N,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4.0N-3.4N=0.6N;
(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其目的是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每次实验时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则V排相同,第6次实验数据与第3次实验数据相比,液体密度大约是原来的2倍,而浮力是原来的2.8倍,说明测得的浮力偏大,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造成测力计的示数偏小,由F浮=G-F示可知测得的浮力偏大;
(4)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对于图中的浮力秤,要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受到的浮力,在V排不变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31.【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消毒液的体积1000mL=1000cm3,密度1.2g/cm3,这一瓶消毒液中所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1000cm3×1.2g/cm3×80%=960g;
(2)设需要80%的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则:
80%x=40kg×20%;
解得:x=10kg;
需要加水的质量:40kg-10kg=30kg;
则需要加水的体积:。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列方程计算出需要80%消毒液的质量,然后前后溶液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加水的体积。
32.【答案】(1)解: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 1/4)×10 3m3=7.5N;
(2)解:木块漂浮,则G木=F浮=7.5N,
木块的质量:
(3)当木块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那么它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0 3m3=10N;
则手对木块的压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漂浮条件G木=F浮计算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再根据计算木块的质量;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手对木块的压力。
33.【答案】(1)解:∵对图乙中CD段物体受力分析可知:F=G=54N
∴m= = =5.4kg
(2)解:∵对图乙中AB段物体受力分析可知:F浮+F=G
∴F浮=G-F=54N-34N=20N
(3)解:V=V排= = =2×10-3m3
ρ= =2.7×103kg/m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拉=G-F浮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不变。当物体开始露出水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则它受到的浮力变小,因此绳子的拉力变大。当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它不再受到浮力,此时绳子的拉力等于重力。
(1)根据图乙确定该物体的重力,然后根据 计算出它的质量。
(2)根据图乙确定该物体完全浸没时绳子的拉力,再根据 F浮=G-F 计算出它受到的最大浮力。
(3)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 ,然后根据 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34.【答案】(1)45.8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设20℃时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
则:

解得:x=12.64g;
因为10g<12.64g,则此时硝酸钾溶液没有达到饱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①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x,(100g+x)×25%=100g×10%+x,解得:x=20g。
②设蒸发的水的质量是y,100g×10%=(100g-y)×25%,解得:y=60g。
答:①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是20g;②蒸发的水的质量是60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2)根据表格确定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据此推算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判断是否饱和,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3)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解答。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则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5.8g。
35.【答案】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G);
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盐水的密度变大,由F浮=ρgV排可知,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F浮>G)时鸡蛋上浮;
上浮过程中,后来鸡蛋开始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导致浮力减小,当F浮=G时,鸡蛋处于漂浮状态;
以后无论怎样增加食盐,由浮沉条件可知,鸡蛋一直保持漂浮,所受浮力都不会变化。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①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
②当加入食盐时,水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鸡蛋受到浮力的变化即可。
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一次学业反馈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体分布的规律判断即可。
【解答】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
故选D。
2.(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c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d管中2倍,(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电源的负极
B.d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 A.c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因此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则a是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不合题意;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实验不能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能够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八上·兰溪月考)用一个玻璃瓶装上写有心愿的纸片,然后盖上盖子并密封,投入江中,就能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漂流瓶”。如果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漂流瓶所受到的浮力及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
A.浮力变大,露出水面体积不变 B.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C.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小 D.浮力变小,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流瓶在江水和海水中都漂浮,受浮力等于漂流瓶重,可以得出漂流瓶受浮力大小关系;
因为漂流瓶受浮力相等,知道海水大于江水的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V排g)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从而得出露出水面体积关系。
【解答】 漂流瓶在海水和江水中都漂浮,
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G,
因此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已知ρ海水>ρ江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可知,
漂流瓶排开海水的体积比排开江水的体积小,
那么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排开水的体积将变小,
根据V=V排+V露可知,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露出水面的体积将变大。
故选B。
4.(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9月30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中国组合全红婵和陈芋汐夺得冠军。如下为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①→②时逐渐变大,②→③时保持不变,③→④时保持不变,④→⑤时逐渐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只有①→②时运动员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5.(2023八上·兰溪月考)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细木棍在三者液体中都是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因为它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F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故选C。
6.(2023八上·兰溪月考)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入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过滤杂质
D.获得食盐晶体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律判断。
【解答】A.装入固体粉末时,应该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略微倾斜,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错误;
C.过滤杂质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获得食盐晶体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选A。
7.(2023八上·兰溪月考)小姚通过研究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下列四组实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是(  )
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在铁块浸没前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让铁块再下移一段距离测力计示数不变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
A.只有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时,研究某一变量要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要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要保证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
【解答】 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深度改变,排开液体体积也改变,故不能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下移,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只改变深度,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姿态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下底面深度不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浮力等于重力,故三个物体浮力相同,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液体密度相同,不同物体深度不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故②③④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故选C。
8.(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3月,“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了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搭载的“奋斗者”号多次完成了深度超过万米的下潜。不考虑海水密度与潜水器体积的变化,潜水器在海面下下潜的过程中(  )
A.浮力变大,压强不变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潜水器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所处的深度变大,利用F浮=ρgV排可知浮力的变化,利用p=ρgh可知所受压强的变化。
【解答】 潜水器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潜水器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
潜水器所处的深度变大,由p=ρ液gh可知,潜水器所受水的压强变大。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2023八上·兰溪月考)科学的学习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2)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3)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判断;
(4)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判断。
【解答】A.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它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更不是溶液,故A错误;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不变,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而题目没有说明温度是否相同,故C错误;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减小溶解度实现,此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0.(2023八上·兰溪月考)下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实验时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固体 碘
液体 水 汽油 酒精
现象 不溶 能溶 能溶
A.将碘放入酒精中,形成的液体久置会分层
B.碘放入水中后形成悬浊液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可用汽油擦洗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3)根据碘在水、汽油和酒精中溶解性的不同分析;
(4)根据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碘可以溶于酒精,从而形成溶液。根据溶液的稳定性可知,形成的液体不会分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表格可知,碘不能溶于水,因此形成悬浊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碘在水中不溶,在汽油和酒精中能溶,因此: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碘可以溶于汽油,因此衣服上沾上碘,可以用汽油擦洗,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2023八上·兰溪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对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的水分子会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中,而海水中的盐类保持不变。由此可知,海水中的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小,即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2023八上·兰溪月考)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
C.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B.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的意义分析;
C.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据此推算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即可;
D.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A错误;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克氯酸钾,故B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那么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5.8g。因为15.8g<20g,所以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解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13.(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③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 在①→②过程中,溶质没有析出即质量不变,而溶剂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即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2023八上·兰溪月考)打开雪碧瓶盖时,你会发现雪碧会自动喷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解答】 打开雪碧瓶盖时,瓶内气压减小,而雪碧会自动喷出,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那么得到:压强减小,则气体溶解度减小。
喝了雪碧后常常会打嗝,即在体内时温度较高,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减小,那么得到: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5.(2023八上·兰溪月考)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VB=2VA)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两物体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
B.A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浮力大小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C.甲、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
D.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进行分析。
【解答】 AB.根据题意可知,两物体质量相等,其重力也相等,
甲图,物体A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F甲=G;
乙图,物体B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即F乙=G,
所以A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由图知VA排<VB排,根据F浮=ρ液gV排,在浮力相同时,所以ρ甲>ρ乙,故A错误;
C..放入物体AB后,两容器液面相平,VA<VB,所以VA排<VB排,
说明没放物体之前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
即V甲>V乙,ρ甲>ρ乙,
由m=ρV可知,m甲>m乙,
根据G=mg可知,液体的重力G甲>G乙;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G器+G物+G甲,F乙=G器+G物+G乙,
所以F甲>F乙,故C错误;
D.放入AB后,两容器液面相平,又因为ρ甲>ρ乙,根据p=ρ液gh可知,p甲>p乙,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中的环节名称③   。
(2)①②③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   循环。
【答案】(1)水汽输送
(2)海陆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环节③是大气输送;
(2)根据图片可知,①②③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17.(2023八上·兰溪月考)在下列8种物质中:A、雪碧B、果粒橙C、白酒D、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E、黄河水F、血液G、肥皂水H、冰水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答案】A、C、D;B、E、F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A.雪碧中存在可溶性的气体和糖分,应该为溶液;
B.果粒橙内存在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C.白酒内的酒精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
D.色拉油可以溶于汽油,形成溶液;
E.黄河水内的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F.血液内的红血球和血小板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G.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H.冰水混合物,其实是一种物质,不是混合物。
那么属于溶液的是ACD,属于悬浊液的是BEF。
18.(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
(1)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2)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答案】(1)氢和氧
(2)B、A、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产物确定水的组成;
(2)化学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解答】(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可知:水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电解时,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氧原子结合生成氧气,那么微粒变化的顺序为:BAC.
19.(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其中试管中一侧绕有铁丝,以保持试管稳定。试管内有一定体积的水。
(1)潜水艇模型是靠   来实现沉浮的。
(2)若要实现潜水艇模型下沉,则应向   (选填 “内推”或“外拉”)注射器活塞。
【答案】(1)靠改变自身的重力
(2)外拉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潜水艇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当它上浮时,利用压缩空气排出海水,从而减小自身重力;当它下沉时,打开舱门,让海水进入,从而增大自身重力。
(2)根据前面的分析解答。
【解答】(1)潜水艇模型是靠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
(2)若要实现潜水艇模型下沉,则要增大潜水艇的重力,即让外面的水进入模型,那么应该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
20.(2023八上·兰溪月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可谓神乎其神。请你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诸葛亮乘夜黑雾大,率领一大队草船驶向曹营,曹营中的士兵以为有敌来袭,拼命的向草船射箭。此时,诸葛亮的草船受到水的浮力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6m3时,船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牛。
【答案】(1)增大
(2)60000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船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草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借箭后草船的重力增大,则草船受到的浮力将增大。
(2) 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6m3时, 草船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6m3=6×104N。
21.(2023八上·兰溪月考)2023年4月27日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测某种盐水的密度。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则他抽到的实验是   (选填序号)。
(2)乙同学抽到了如图乙的实验,在她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答案】(1)②
(2)引流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需要的仪器的知识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解答】 (1)由实验仪器为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则他抽到的实验是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故选②。
(2)根据图片可知,乙为过滤操作,则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2.(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下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小试管和U型管中均有适量水,请回答
(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
(2)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的是____。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D生石灰
【答案】(1)变浑浊
(2)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U形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U形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C错误;
D.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23.(2023八上·兰溪月考)小李同学将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此苹果的密度为   kg/m3。小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中,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苹果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苹果将会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答案】1000;上浮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悬浮条件分析解答;
(2)根据平均密度的知识分析大块苹果的密度大小,然后与水的密度比较,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即可。
【解答】 (1)苹果处于悬浮状态,属于平衡状态,则苹果密度等于水的密度等于1.0×103kg/m3。
(2)小片沉入水底,说明小片苹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相应的另一大块的苹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松手后大块苹果将会上浮。
24.(2023八上·兰溪月考)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1)若氯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时,为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将1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均升温至40℃,所得的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氯化钠碳酸钠   (选填“>”、“<”或“=”)。
【答案】(1)蒸发溶剂
(2)>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2)根据表格确定10℃时二者溶解度的大小,从而比较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当温度升高时,根据溶解度的变化确定溶质和溶液质量的变化,进而比较现在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碳酸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增大,氯化钠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大不明显,因此可以蒸发溶剂得到氯化钠固体;
(2)根据表格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将碳酸钠的溶解度,则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1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均升温至40℃,二者的溶解度都增大了,从而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和溶液质量都保持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那么此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比碳酸钠要大。
25.(2023八上·兰溪月考)小倪同学在t℃下用某固体溶质的溶液做恒温蒸发结晶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甲属于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答案】(1)不饱和
(2)30g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 (1)第一次恒温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
(2)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A,则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共析出5g晶体,即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5g-2g=3g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第一次恒温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则乙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但是则溶液甲属于不饱和溶液。
(2)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A,则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共析出5g晶体,即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5g-2g=3g晶体,
设t℃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质量为x,

解得:x=30g;
即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30g。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18空格,27题第1个空1分,其余每空格2分,共35分)
26.(2023八上·兰溪月考)图1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1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2)若在操作⑤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填写操作方法)
(3)称量氯化钠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mL(水的密度为1g/cm3)。
(4)经检测,配制出来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使用的砝码已生锈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②⑤①④③
(2)减少适量 NaCl 固体至天平平衡
(3)163.8
(4)①③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回答;
(2)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Cl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减少适量NaCl固体解答;
(3)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并据水的密度计算其体积,利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即 ②⑤①④③ ;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Cl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应减少适量NaCl固体;
(3)根据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物与砝码放反,则称取得NaCl质量为:10g+5g+3.2g=18.2g;
所配溶液的质量为:

所以需要水的质量是:182g-18.2gg=163.8g,
即需要水的体积为163.8mL;
(4)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生锈,会导致砝码的质量偏大,即称量出的溶质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①③。
27.(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下图所示,是小胡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五个步骤。
(1)图(b)所示,是小胡在测量小桶的   。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   ,则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和操作方便,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4)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____。
A.图(a)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c)中石块未完全浸没水中
D.在四次测量过程中,弹簧称始终没有调零
E.图(c)中石块碰到了杯底
【答案】(1)重力
(2)F3-F2=F4-F1
(3)badce
(4)A;E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当小桶在测力计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小桶受到的重力与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即此时小桶的重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2)根据F浮=G-F求出石块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G排=G总-G桶求出排开液体的重力,两者进行比较即可验证;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和操作方便应先测小桶的重力再测石块的重力,再将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最后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重力得出排开水的重力;
(4)根据F浮=F3-F2和G排=F4-F1分析解答。
【解答】 (1)验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需要测出石块排开水的重力,应先测出小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图(b)所示,是小明在测量小桶的重力;
(2)由实验过程可知,石块浸没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F3-F2,石块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4-F1,如果关系式F3-F2=F4-F1,则可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石块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实验时,先测出小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石块的重力,再将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最后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b)、(a)、(d)、(c)、(e);
(4)A.图(a)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石块放入溢水杯时,先要使溢水杯满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过程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A符合题意;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小桶的重力偏大,测量的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也偏大,但G排=F4-F1不变,所以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图(c)中石块未完全浸没水中,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排开液体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四次测量过程中,弹簧称始终没有调零,用弹簧测力计所测的各物理量均同时偏大或偏小,但F浮=F3-F2和G排=F4-F1不变,所以对实验没有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E.图(c)中石块碰到了杯底,使得F2偏小,则F浮=F3-F2偏大,即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E符合题意。
故选AE。
28.(2023八上·兰溪月考)木块在水中是漂浮,铁块在水中会下沉。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的密度有关呢?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溢水杯、质量不计的薄壁玻璃瓶、若干完全相同的透明塑料杯、水、浓盐水、蜂蜜、食盐、细沙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往玻璃瓶里装满水并拧紧盖子;
第二步∶把玻璃瓶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塑料杯接住溢出来的水(如图);
第三步∶将玻璃瓶里的物质分别换成浓盐水、蜂蜜、食盐、细沙并装满,重复以上实验;
第四步∶比较每次溢出来水的体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步中“把玻璃瓶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请写出“装满水”的具体操作是   。若每次溢出来水的体积相等,则初步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否则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浮力,这里运用了   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空选填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对比法)。
【答案】(1)往溢水杯装水直到溢水口有水溢出
(2)每次溢出水的体积;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溢水杯在装水时,需缓慢加水至水溢出;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体gV排可知,溢出水的体积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 (1)要给溢水杯装满水,则加水时必须让水溢为止,所以具体的操作为:在装水时,缓慢加水至水溢出;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每次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来比较浮力的大小,这里运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其依据是阿基米德原理。
29.(2023八上·兰溪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
实验组 A B C D E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分析上表,对比A、B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
(2)在C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用电子天平称取1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计算:m1-m2=   g(结合C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结果,小姚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结论,但是小胡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你支持谁的观点?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1)溶剂种类
(2)6.9
(3)支持小胡的观点。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
(2)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
(3)根据A、C两组实验分析解答。
【解答】(1) 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2) 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
(3)我支持小胡的观点,理由是: 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
30.(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4)【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
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答案】(1)0.6
(2)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的重力;根据称重法求出x的大小;
(2)(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4)根据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量程的方法。
【解答】 (1)根据2、3、5组的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G=F拉+F浮=3.6N+0.4N=3.5N+0.5N=3.3N+0.7N=4.0N;
第4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为3.4N,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4.0N-3.4N=0.6N;
(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其目的是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每次实验时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则V排相同,第6次实验数据与第3次实验数据相比,液体密度大约是原来的2倍,而浮力是原来的2.8倍,说明测得的浮力偏大,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造成测力计的示数偏小,由F浮=G-F示可知测得的浮力偏大;
(4)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对于图中的浮力秤,要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受到的浮力,在V排不变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31.(2023八上·兰溪月考)秋冬季节,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空气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地杀菌和消毒。某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标签如表所示:
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
溶质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一瓶消毒液中所含溶质二氧化氯克。
(2)欲配制4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消毒液的体积1000mL=1000cm3,密度1.2g/cm3,这一瓶消毒液中所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1000cm3×1.2g/cm3×80%=960g;
(2)设需要80%的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则:
80%x=40kg×20%;
解得:x=10kg;
需要加水的质量:40kg-10kg=30kg;
则需要加水的体积:。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列方程计算出需要80%消毒液的质量,然后前后溶液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加水的体积。
32.(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0 3m3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质量;
(3)若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
【答案】(1)解: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 1/4)×10 3m3=7.5N;
(2)解:木块漂浮,则G木=F浮=7.5N,
木块的质量:
(3)当木块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那么它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0 3m3=10N;
则手对木块的压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漂浮条件G木=F浮计算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再根据计算木块的质量;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手对木块的压力。
33.(2023八上·兰溪月考)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如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求:(g取10N/kg)
(1)金属块的质量。
(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
(3)金属块的密度。
【答案】(1)解:∵对图乙中CD段物体受力分析可知:F=G=54N
∴m= = =5.4kg
(2)解:∵对图乙中AB段物体受力分析可知:F浮+F=G
∴F浮=G-F=54N-34N=20N
(3)解:V=V排= = =2×10-3m3
ρ= =2.7×103kg/m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拉=G-F浮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不变。当物体开始露出水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则它受到的浮力变小,因此绳子的拉力变大。当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它不再受到浮力,此时绳子的拉力等于重力。
(1)根据图乙确定该物体的重力,然后根据 计算出它的质量。
(2)根据图乙确定该物体完全浸没时绳子的拉力,再根据 F浮=G-F 计算出它受到的最大浮力。
(3)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 ,然后根据 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34.(2023八上·兰溪月考)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5.8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设20℃时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
则:

解得:x=12.64g;
因为10g<12.64g,则此时硝酸钾溶液没有达到饱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①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x,(100g+x)×25%=100g×10%+x,解得:x=20g。
②设蒸发的水的质量是y,100g×10%=(100g-y)×25%,解得:y=60g。
答:①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是20g;②蒸发的水的质量是60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2)根据表格确定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据此推算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判断是否饱和,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3)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解答。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则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5.8g。
35.(2023八上·兰溪月考)将一个重为G的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烧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所示。随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充分溶解,在鸡蛋渐渐浮起直至静止在水面(忽略鸡蛋浮出水面时的振动),鸡蛋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对鸡蛋所受浮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G);
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盐水的密度变大,由F浮=ρgV排可知,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F浮>G)时鸡蛋上浮;
上浮过程中,后来鸡蛋开始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导致浮力减小,当F浮=G时,鸡蛋处于漂浮状态;
以后无论怎样增加食盐,由浮沉条件可知,鸡蛋一直保持漂浮,所受浮力都不会变化。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①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
②当加入食盐时,水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鸡蛋受到浮力的变化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