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两校联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两校联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两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七上·长兴月考)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解析】【分析】经度,地理学名词,一般指球面坐标系的纵坐标,具体来说就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然后向左右延伸。而各地的时区也由此划分,每15个经度便相差一个小时。经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基础,是认识地球转动和区域地理划分的基础理论,需认真掌握。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解答】0度纬线以北纬,往东经度变大为东经,故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b;
故答案为:B
2.(2023七上·长兴月考)某瓶氧气用去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也减小一半
C.体积和密度均不变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一半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流动性和密度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 某瓶氧气用去一半后, 质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但是气体不变。根据可知,氧气的密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答案】C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解答】A D.点A在东经90°,而点B在东经110°,经线不平行都会相交在两极点,且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故A D错误;
B C.点A处在北纬20°到北纬30°之间,而点B处于赤道上即0°纬线上,纬线之间相互平行且由0°纬线往两极纬线的长度会逐渐减小;故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3七上·长兴月考)老师请小红称取25.3g(1g以下用游码)石灰石样品.当小红称量完毕后发现样品和砝码放反了,你认为小红实际称出的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
A.24.7g B.25.0g C.2.3g D.25.6g
【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如果砝码和物体放反了,那么物体的质量m物=m砝码-m游码。
【解答】根据25.3g(1g以下用游码)可知,砝码的质量为25g,游码的质量为0.3g。将样品和砝码放反后,则石灰石的样品质量为:25g-0.3g=24.7g。
故选A。
5.(2023七上·长兴月考)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促使地形变化的各种地质作用。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解答】珠穆朗玛峰顶常年被冰川覆盖,冰川并不是固定不动的。由于冰川活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貌状况,我们都认为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D。
6.(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不一定是平原;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不一定是高原,也可能是山地。
故答案为:B。
7.(2023七上·长兴月考)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朱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
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大
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①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因为黄豆粒比较大,黄豆粒之间有空隙,和芝麻混合时,芝麻会弥补这些空隙,所以半瓶芝麻与半瓶黄豆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芝麻运动到黄豆之间的空隙中去了,AB错误;因为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扩散到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结果;所以通过这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如果让你在图中绘制一条小河,你应该把小河画在(  )
A.A-B处 B.C-F处 C.A-F处 D.E-P处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因此,应该把小河画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山谷位置即C一F处。
故答案为:B。
9.(2023七上·长兴月考)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解答】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故选:A
10.(2023七上·长兴月考)要绘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用下列哪个比例尺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
A. B.1:300000
C.1/30000000 D.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题目中,C比例尺最小,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故答案为:C。
11.(2023七上·长兴月考)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图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A正确。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核,B错误。
C、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故C错误。
D、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3七上·长兴月考)制作的地球仪模型,0°经线与0°纬线相比(  )
A.0°经线与0°纬线正好等长 B.0°经线比0°纬线略长
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比0°经线略长
【答案】C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解答】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N,10°W B.30°S、10°W
C.40°S,165°E D.10°N,165°E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所有的北纬度都属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度都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以西。
【解答】A、30°N,10°W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符合题意;
B、30°S,10°W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
C、40°S,165°E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
D、10°N,165°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3七上·长兴月考)在用天平进行称量实验时,某同学在未掌握正确称量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了如下错误操作:在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的情况下先将天平调节至平衡,再将物体放在左盘,当右盘砝码加到20g时恰好使天平达到新的平衡,读得天平的示数是23g。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23g B.20g C.26g D.17g
【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天平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游码的质量为:23g-20g=3g;由于游码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就已经在现在3g的位置,它是用来平衡左右两盘的质量之差的,所以在称量其它物体的质量时,这3g的游码是不能再加上的,那么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也就是20g,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2023七上·长兴月考)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一个盛有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另一个盛有等质量的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则两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之比为(  )
A.2:3 B.3:2 C.4:9 D.9:4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二者的体积之比,再根据V=Sh计算二者的液面高度之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酒精和硫酸的密度之比为:ρ酒精:ρ硫酸= 0.8×103kg/m3 : 1.8××103kg/m3 =4:9;
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液体,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即V酒精:V硫酸=9:4;
根据V=Sh可知,当底面积相同时,高度与体积成正比;
则液面的高度之比:h酒精:h硫酸=9:4。
故选D。
16.(2023七上·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
A.玄武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岩石,代表玄武岩和花岗岩;沉积岩石经过了风吹雨打,层层固化压实而成的,可能会有化石,代表石灰岩,砾岩,砂岩,石英岩;变质岩是指岩石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后变质而成的岩石,代表是大理岩。
【解答】 如图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沉积岩。
故答案为:C.
17.(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纬线的形状是圆圈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等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也都平行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纬线的形状是圆圈,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2023七上·长兴月考)图中的圆圈从大到小可依次代表(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千米,大洋地壳很薄,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慢的平均厚度是2800多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的厚度约是340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
【解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整个地幔;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并列关系,都属于内部圈层,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9.(2023七上·长兴月考)分子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解析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松软的面包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 分子间存在间隙
B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烟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与冷水相比较,用热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破镜难重圆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A.根据面包结构特点判断;
B.凡是肉眼看的到的运动就不是分子运动;
C.根据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判断;
D.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解答】 A.松软的面包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是物体结构松散,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错误;
B.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与冷水相比较,用热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故C正确;
D.“破镜难重圆”是因为粒子间的间隙太大,已经失去了相互的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20.(2023七上·长兴月考)对下列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北、正东、西南、正北方向 B.东北、西南、正西、西南方向
C.东北、西北、正东、西南方向 D.东北、东南、正西、西南方向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用指北的方向标只是北方。一般的地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解答】第一幅图纬度向上递增,为北半球,A在B的北方,以本半球为观测对象逆时针转动,A在B的东方,故A在B的东北方向;
第二幅图以南极上方为观测点,A在B的南方,顺时针转动,A在B的东方,故A在B的东南方向;
第三幅图以北半球为观测点,且AB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根据逆时针转动可判断A在B的正西方向;
第四幅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A在B的西南方向。
综上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1.(2023七上·长兴月考)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答案】热胀冷缩;②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分析各个物理量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银的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水银的密度变小,则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②。
22.(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应该依据    判断方向。
(2)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    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    (方向)向    (方向)流淌。
【答案】(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1.判读地图上的方向总共有三种方法。第一,一般定向法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指向标定向法。第三,就是经纬网定向法。
2.确定的定性方法后,再进行具体方位的定向。
【解答】1.图中明显有一个指向标。所以本题是指向标定向法。
2.一般在确定A在B的那个方向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B位置上画一个与本题一样的指向标。
如图。可以看到以B为中心,分为8个方位,A在B的西南方向。本题可解。以此类推,小河是由西向东流的。
故本题答案为: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23.(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   ,②处岩石类型是   。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是   。(填内力或外力)
【答案】(1)岩浆岩;沉积岩
(2)外力;内力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经风化、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解答】(1)读图分析,①处的岩石为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喷出型岩浆岩;②是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固结形成,有明显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2)据所学可知,沉积岩是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N处为断层,应为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
24.(2023七上·长兴月考)“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 cm,那么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km。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   (填数字)。
【答案】(1)山脊
(2)30
(3)②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 等高线重合处为峭壁;等高线像低处凸起是山脊;等高线想高出凸起为山谷。山顶是指删的最高处,山的顶部;鞍部指的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从该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千米;泥石流来临时,最好的逃生路线是垂直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跑。
【解答】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山脊;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 cm,那么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30 千米;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② ;
故答案为:(1) 山脊 (2) 30(3) ②
25.(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答案】(1)15°W,15°S;东半球、南半球
(2)170°E,60°S;西半球、南半球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5°W,15°S;所属的半球是东半球、南半球。
(2)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判定,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170°E,60°S;所属的半球是西半球、南半球。
26.(2023七上·长兴月考)小宁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
(4)砝码中有因长久使用而磨损的,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测量值。
【答案】(1)游码未移到左端零刻度
(2)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3)78.4g
(4)小于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1)使用天平时,应该先将游码调零,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游码调零后,横梁会向左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分度盘的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天平在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4)磨损的砝码质量就比砝码上标的示数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小于砝码上所标的示数。
【解答】 (1)使用天平时,应该先将游码调零,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所以小明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缺少的步骤为游码未移到左端零刻度;
(2)将游码归零后,操作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3)根据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之和,即
(50g+20g+5g)+3.4g=78.4g;
(4)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恰好为10g,那么在右盘放入10g的砝码正好平衡,如果砝码磨损了,那么此时还需要移动游码才能平衡,因此被测物体的质量偏大,而实际质量小于测量值。
27.(2023七上·长兴月考)2012年,人们对自然灾害似乎更加敏感。进入2月以来,我国各地地震频繁发生,辽宁营口、广东河源、新疆和田都接连发生了震级超过4级的地震,而俄罗斯、智利,也先后发生了5到7级不等的地震,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6级地震。地球是不是已经进入到了地震频发期,对此,国家地震局表示,目前地震发生的频度与往年无异,还无法判断地壳活动发生异常。.全球每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达到数千起,而一天之内发生一起6级地震和一起7级地震,也属于比较正常。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多发生在   处。
(2)下面有关地震时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高层楼撤下时,搭乘电梯;②躲避在小面积房间的床、桌子下面;③在外面时尽量要跑到空旷的地方;④到阳台上找机会跳楼逃生。
【答案】(1)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2)②③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地震的产生原因分析;
(2)根据地震时急救的知识判断。
【解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2)地震时室内应蹲在坚硬的家具旁边。在外面时尽量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地震发生时,搭乘电梯、找机会跳楼逃生是错误的。
故选②③。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8.(2023七上·长兴月考)假期期间,小刚到省城兰州参观了黄河奇石博物馆,参观后他在黄河边捡了一小块石头带回去研究,测量它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小刚在用天平测量石头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错误是   。
(3)用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丙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   g。
(4)之后他将石头投入到量筒中,根据图丁中量筒中的刻度值,石头的体积是   cm3。
(5)由以上操作可计算出这块石头的密度为   kg/m3。
【答案】(1)右
(2)用手拿砝码
(3)27
(4)10
(5)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测量物体质量时,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要直接用手拿。
(3)石头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
(4)石头的体积等于石头浸没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值的差。
(5)知道石头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头的密度。
【解答】 (1)用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用手拿砝码容易腐蚀砝码,导致砝码的质量会发生变化,测量值会产生误差。
(3)石头的质量:m=20g+5g+2g=27g。
(4)石头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5)石头的密度:。
四、计算题(共4分)
29.(2023七上·长兴月考)一个体积为55cm3的铜球,质量是356g,铜球是空心的吗?若是空心的,灌满水后的总质量又是多少呢?(铜的密度为8.9×103kg/m3,水的密度为1g/cm3)
【答案】371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
求出实际铜的体积,再与铜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铜的体积小于球的体积,则是空心的;用铜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铜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2)求出空心部分水的质量,再加上铜球的质量即为注满水后的总质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质量为m=356g铜球中铜的体积为,
因为V铜<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铜=55cm3-40cm3=15cm3;
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体积V水=V空=15cm3,
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g/cm3×15cm3=15g,
灌满水后的总质量为:、m总=m水+m铜=15g+356g=371g。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两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七上·长兴月考)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2.(2023七上·长兴月考)某瓶氧气用去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也减小一半
C.体积和密度均不变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一半
3.(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4.(2023七上·长兴月考)老师请小红称取25.3g(1g以下用游码)石灰石样品.当小红称量完毕后发现样品和砝码放反了,你认为小红实际称出的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
A.24.7g B.25.0g C.2.3g D.25.6g
5.(2023七上·长兴月考)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6.(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7.(2023七上·长兴月考)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朱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
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大
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8.(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如果让你在图中绘制一条小河,你应该把小河画在(  )
A.A-B处 B.C-F处 C.A-F处 D.E-P处
9.(2023七上·长兴月考)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10.(2023七上·长兴月考)要绘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用下列哪个比例尺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
A. B.1:300000
C.1/30000000 D.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千米
11.(2023七上·长兴月考)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图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12.(2023七上·长兴月考)制作的地球仪模型,0°经线与0°纬线相比(  )
A.0°经线与0°纬线正好等长 B.0°经线比0°纬线略长
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比0°经线略长
13.(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N,10°W B.30°S、10°W
C.40°S,165°E D.10°N,165°E
14.(2023七上·长兴月考)在用天平进行称量实验时,某同学在未掌握正确称量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了如下错误操作:在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的情况下先将天平调节至平衡,再将物体放在左盘,当右盘砝码加到20g时恰好使天平达到新的平衡,读得天平的示数是23g。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23g B.20g C.26g D.17g
15.(2023七上·长兴月考)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一个盛有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另一个盛有等质量的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则两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之比为(  )
A.2:3 B.3:2 C.4:9 D.9:4
16.(2023七上·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
A.玄武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17.(2023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纬线的形状是圆圈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等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也都平行
18.(2023七上·长兴月考)图中的圆圈从大到小可依次代表(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19.(2023七上·长兴月考)分子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解析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松软的面包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 分子间存在间隙
B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烟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与冷水相比较,用热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破镜难重圆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A.A B.B C.C D.D
20.(2023七上·长兴月考)对下列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北、正东、西南、正北方向 B.东北、西南、正西、西南方向
C.东北、西北、正东、西南方向 D.东北、东南、正西、西南方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1.(2023七上·长兴月考)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22.(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应该依据    判断方向。
(2)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    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    (方向)向    (方向)流淌。
23.(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   ,②处岩石类型是   。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是   。(填内力或外力)
24.(2023七上·长兴月考)“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 cm,那么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km。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   (填数字)。
25.(2023七上·长兴月考)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26.(2023七上·长兴月考)小宁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
(4)砝码中有因长久使用而磨损的,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测量值。
27.(2023七上·长兴月考)2012年,人们对自然灾害似乎更加敏感。进入2月以来,我国各地地震频繁发生,辽宁营口、广东河源、新疆和田都接连发生了震级超过4级的地震,而俄罗斯、智利,也先后发生了5到7级不等的地震,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6级地震。地球是不是已经进入到了地震频发期,对此,国家地震局表示,目前地震发生的频度与往年无异,还无法判断地壳活动发生异常。.全球每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达到数千起,而一天之内发生一起6级地震和一起7级地震,也属于比较正常。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多发生在   处。
(2)下面有关地震时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高层楼撤下时,搭乘电梯;②躲避在小面积房间的床、桌子下面;③在外面时尽量要跑到空旷的地方;④到阳台上找机会跳楼逃生。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8.(2023七上·长兴月考)假期期间,小刚到省城兰州参观了黄河奇石博物馆,参观后他在黄河边捡了一小块石头带回去研究,测量它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小刚在用天平测量石头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错误是   。
(3)用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丙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   g。
(4)之后他将石头投入到量筒中,根据图丁中量筒中的刻度值,石头的体积是   cm3。
(5)由以上操作可计算出这块石头的密度为   kg/m3。
四、计算题(共4分)
29.(2023七上·长兴月考)一个体积为55cm3的铜球,质量是356g,铜球是空心的吗?若是空心的,灌满水后的总质量又是多少呢?(铜的密度为8.9×103kg/m3,水的密度为1g/cm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解析】【分析】经度,地理学名词,一般指球面坐标系的纵坐标,具体来说就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然后向左右延伸。而各地的时区也由此划分,每15个经度便相差一个小时。经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基础,是认识地球转动和区域地理划分的基础理论,需认真掌握。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解答】0度纬线以北纬,往东经度变大为东经,故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b;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流动性和密度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 某瓶氧气用去一半后, 质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但是气体不变。根据可知,氧气的密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解答】A D.点A在东经90°,而点B在东经110°,经线不平行都会相交在两极点,且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故A D错误;
B C.点A处在北纬20°到北纬30°之间,而点B处于赤道上即0°纬线上,纬线之间相互平行且由0°纬线往两极纬线的长度会逐渐减小;故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如果砝码和物体放反了,那么物体的质量m物=m砝码-m游码。
【解答】根据25.3g(1g以下用游码)可知,砝码的质量为25g,游码的质量为0.3g。将样品和砝码放反后,则石灰石的样品质量为:25g-0.3g=24.7g。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促使地形变化的各种地质作用。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解答】珠穆朗玛峰顶常年被冰川覆盖,冰川并不是固定不动的。由于冰川活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貌状况,我们都认为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不一定是平原;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不一定是高原,也可能是山地。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①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因为黄豆粒比较大,黄豆粒之间有空隙,和芝麻混合时,芝麻会弥补这些空隙,所以半瓶芝麻与半瓶黄豆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芝麻运动到黄豆之间的空隙中去了,AB错误;因为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扩散到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结果;所以通过这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因此,应该把小河画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山谷位置即C一F处。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解答】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题目中,C比例尺最小,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A正确。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核,B错误。
C、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故C错误。
D、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C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解答】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所有的北纬度都属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度都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以西。
【解答】A、30°N,10°W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符合题意;
B、30°S,10°W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
C、40°S,165°E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题意;
D、10°N,165°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天平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游码的质量为:23g-20g=3g;由于游码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就已经在现在3g的位置,它是用来平衡左右两盘的质量之差的,所以在称量其它物体的质量时,这3g的游码是不能再加上的,那么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也就是20g,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二者的体积之比,再根据V=Sh计算二者的液面高度之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酒精和硫酸的密度之比为:ρ酒精:ρ硫酸= 0.8×103kg/m3 : 1.8××103kg/m3 =4:9;
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液体,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即V酒精:V硫酸=9:4;
根据V=Sh可知,当底面积相同时,高度与体积成正比;
则液面的高度之比:h酒精:h硫酸=9:4。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岩石,代表玄武岩和花岗岩;沉积岩石经过了风吹雨打,层层固化压实而成的,可能会有化石,代表石灰岩,砾岩,砂岩,石英岩;变质岩是指岩石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后变质而成的岩石,代表是大理岩。
【解答】 如图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沉积岩。
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纬线的形状是圆圈,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千米,大洋地壳很薄,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慢的平均厚度是2800多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的厚度约是340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
【解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整个地幔;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并列关系,都属于内部圈层,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A.根据面包结构特点判断;
B.凡是肉眼看的到的运动就不是分子运动;
C.根据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判断;
D.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解答】 A.松软的面包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是物体结构松散,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错误;
B.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与冷水相比较,用热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故C正确;
D.“破镜难重圆”是因为粒子间的间隙太大,已经失去了相互的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用指北的方向标只是北方。一般的地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解答】第一幅图纬度向上递增,为北半球,A在B的北方,以本半球为观测对象逆时针转动,A在B的东方,故A在B的东北方向;
第二幅图以南极上方为观测点,A在B的南方,顺时针转动,A在B的东方,故A在B的东南方向;
第三幅图以北半球为观测点,且AB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根据逆时针转动可判断A在B的正西方向;
第四幅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A在B的西南方向。
综上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热胀冷缩;②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分析各个物理量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银的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水银的密度变小,则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②。
22.【答案】(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1.判读地图上的方向总共有三种方法。第一,一般定向法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指向标定向法。第三,就是经纬网定向法。
2.确定的定性方法后,再进行具体方位的定向。
【解答】1.图中明显有一个指向标。所以本题是指向标定向法。
2.一般在确定A在B的那个方向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B位置上画一个与本题一样的指向标。
如图。可以看到以B为中心,分为8个方位,A在B的西南方向。本题可解。以此类推,小河是由西向东流的。
故本题答案为: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23.【答案】(1)岩浆岩;沉积岩
(2)外力;内力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经风化、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解答】(1)读图分析,①处的岩石为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喷出型岩浆岩;②是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固结形成,有明显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2)据所学可知,沉积岩是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N处为断层,应为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
24.【答案】(1)山脊
(2)30
(3)②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 等高线重合处为峭壁;等高线像低处凸起是山脊;等高线想高出凸起为山谷。山顶是指删的最高处,山的顶部;鞍部指的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从该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千米;泥石流来临时,最好的逃生路线是垂直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跑。
【解答】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山脊;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 cm,那么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30 千米;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② ;
故答案为:(1) 山脊 (2) 30(3) ②
25.【答案】(1)15°W,15°S;东半球、南半球
(2)170°E,60°S;西半球、南半球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5°W,15°S;所属的半球是东半球、南半球。
(2)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判定,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170°E,60°S;所属的半球是西半球、南半球。
26.【答案】(1)游码未移到左端零刻度
(2)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3)78.4g
(4)小于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1)使用天平时,应该先将游码调零,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游码调零后,横梁会向左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分度盘的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天平在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4)磨损的砝码质量就比砝码上标的示数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小于砝码上所标的示数。
【解答】 (1)使用天平时,应该先将游码调零,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所以小明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缺少的步骤为游码未移到左端零刻度;
(2)将游码归零后,操作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3)根据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之和,即
(50g+20g+5g)+3.4g=78.4g;
(4)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恰好为10g,那么在右盘放入10g的砝码正好平衡,如果砝码磨损了,那么此时还需要移动游码才能平衡,因此被测物体的质量偏大,而实际质量小于测量值。
27.【答案】(1)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2)②③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地震的产生原因分析;
(2)根据地震时急救的知识判断。
【解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2)地震时室内应蹲在坚硬的家具旁边。在外面时尽量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地震发生时,搭乘电梯、找机会跳楼逃生是错误的。
故选②③。
28.【答案】(1)右
(2)用手拿砝码
(3)27
(4)10
(5)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测量物体质量时,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要直接用手拿。
(3)石头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
(4)石头的体积等于石头浸没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值的差。
(5)知道石头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头的密度。
【解答】 (1)用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用手拿砝码容易腐蚀砝码,导致砝码的质量会发生变化,测量值会产生误差。
(3)石头的质量:m=20g+5g+2g=27g。
(4)石头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5)石头的密度:。
29.【答案】371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
求出实际铜的体积,再与铜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铜的体积小于球的体积,则是空心的;用铜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铜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2)求出空心部分水的质量,再加上铜球的质量即为注满水后的总质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质量为m=356g铜球中铜的体积为,
因为V铜<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铜=55cm3-40cm3=15cm3;
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体积V水=V空=15cm3,
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g/cm3×15cm3=15g,
灌满水后的总质量为:、m总=m水+m铜=15g+356g=371g。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