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诊断性检测 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诊断性检测 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诊断性检测 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苍南月考)在生活与科研中,我们用符号或模型来表达一定的信息。下列图示属于符号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_或过程的示意。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慨括抽象的。
【解答】A:原子核电子轨道为模型;
B:电路图为模型;
C:节水符号为符号;
D:磁体周围磁感线 为模型;
故选C。
2.(2024八下·苍南月考)小科在药店购买了已知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的消毒液,查看相关知识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过氧化氢由水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过氧化氢的物质构成即可。
【解答】 A.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3.(2024八下·苍南月考)下列各组微粒中,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组是(  )
A.Mg2+、Mg B.K+、NH4+
C.N2、CO D.SO42-、SO32-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常见分子和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Mg2+、Mg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故A不合题意;
B.K+、NH4+的质子数分别是19、11,电子数分别是18、10,故B不合题意;
C.N2、CO的质子数均为14,电子数均为14,故C符合题意;
D.SO42-、SO32-的质子数分别是48、40,电子数分别是50、42,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2024八下·苍南月考)下列小磁针指向和磁感线作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A.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B.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极性,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CD.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判断。
【解答】A.条形磁铁在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上端为S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闭合开关后,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则左端为电磁铁的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4八下·苍南月考)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  )
A.-2价 B.+2价 C.+4价 D.+6价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2S2O3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2x+(-)×3=0,解得:x=+2价。
故选B。
6.(2024八下·苍南月考)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灯泡不亮。用测电笔检测A点氖管发光,检测B点氖管也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断路 B.灯泡短路
C.进户零线断路 D.进户火线断路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测电笔在使用时,应将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就可以形成回路,如果直接或间接连通火线,氖管会发光。
【解答】 A.若灯泡断路,B点与火线之间是断开的,则检测B点氖管不发光,故A错误;
B.若灯泡发生短路,则整个电路短路,火线上的保险丝熔断或空气开关跳闸,氖管不会发光,故B错误;
C.若进户零线断路,B点通过灯泡与火线相连,则检测A、B点,氖管都会发光,故C正确;
D.若进户火线断路,整个电路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氖管都不会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八下·苍南月考)小科在做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取氧气实验时,绘制了试管中固体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点表示氯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C.c点表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 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a点氯酸钾还没分解,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之和,故A错误;
B.b点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表示未分解的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的质量,故B错误;
C.c点氯酸钾以完全分解,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故C错误;
D.d点是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继续进行加热,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8.(2024八下·苍南月考)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几个步骤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步骤②的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使碘液易于染色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①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错误;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C错误;
D、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步骤④向叶片滴加碘液漂洗后,未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D错误。
故选B。
9.(2024八下·苍南月考)如图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时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氧气
D.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A、根据制气装置需密闭容器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要先均匀受热分析;
C、根据开始冒出气泡为装置内空气分析;
D、根据加热制气装置结束后要防止水倒吸分析。
【解答】A、制气装置需密闭,该实验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符合题意;
D、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中,使试管炸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八下·苍南月考)某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M化合价不变化),则下列化学式中错误的是(  )
A.MCl3 B.MSO3 C.M2(SO4)3 D.M(OH)3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由化学式M2O3确定M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A.M的化合价为+3,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可知化学式 MCl3正确,故A正确不合题意;
B.M的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可知化学式MSO4错误,故B错误符合题意;
C.M的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可知化学式M2(SO4)3正确,故C正确不合题意;
D.M的化合价为+3,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可知化学式M(OH)3正确,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2024八下·苍南月考) 用化学用语表示:
(1)①两个钠离子:   。
②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③硝酸铵中显-3 价的氮元素:   。
④两个碳酸氢根离子:   。
【答案】(1)2Na+;;;2HCO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①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②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
③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表示为 ;
④两个碳酸氢根离子表示为2HCO3-。
12.(2024八下·苍南月考)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值,T 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 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
(2) 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g。
【答案】(1)3:2:1
(2)16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2)根据化学式 可知,1个邻二溴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溴原子构成的,则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
13.(2024八下·苍南月考)下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1-18的部分元素排列情况。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   He
      C   ② F  
③   Al Si   ④ C Ar
(1)①③④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编号)。
(2)②代表的元素和AI元素形成化合物,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 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
【答案】(1)③
(2)Al2O3
(3)S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 (1)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分析;
(2)根据②的原子序数是8分析;
(3)根据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2-是X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分析解答。
【解答】 (1)①③④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11、16,分别是氢、钠、硫元素,其中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③。
(2)②的原子序数是8,为氧元素;和Al元素形成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3)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2-是X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2=16,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为硫元素,元素符号是S。
14.(2024八下·苍南月考)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填“a”或“b”)进入。
【答案】(1)①②③⑥
(2)试管;2KClO32KCl+3O2↑
(3)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组装装置所需的仪器。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根据氢气的性质,装置⑨的特点分析。
【解答】(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③⑥或①②⑥⑨。
(2)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有:③④⑤⑦⑧,还需要一种仪器是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b进入。
15.(2024八下·苍南月考)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大气层中多种气体的混合。
(1)空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那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填序号)。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需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答案】(1)氧气;21%
(2)A;C;D
(3)②③④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
(2)根据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分析。
(3)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解答】(1)空气中的氧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
故答案为:ACD。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
16.(2024八下·苍南月考)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
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
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
(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
(2)小科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3)通过实验2可以证明蜡烛熄灭是因为   (填“氧气减少”或“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不赞同,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氧气减少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由题中所给数据结合燃烧条件分析。
【解答】(1) 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密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 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所以不赞同氧气耗尽的观点;
(3) 通过实验2可以证明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
故答案为:(1) 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不赞同, 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氧气减少。
17.(2024八下·苍南月考)中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等于吸收总量,达到“零排放”。为此,某科学兴趣小组经过“前期调查、原理选择、药量测算和装置设计”等环节,制定了二氧化碳吸收方案。
【前期调查】为分析自然界中碳排放与吸收的主要途径,小组成员经调查绘制了自然界部分碳循环示意图。
【原理选择】小组成员经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思路(化学方程式为: )
【药量测算】考虑操作的便捷性、可行性,设定一次性至少吸收二氧化碳2.2千克,并计算了装载氢氧化钠的质量。
【装置设计】结合吸收效果等因素,兴趣小组成员设计了图乙所示 A、B两种吸收装置。
(1)图甲为小组成员绘制的碳排放与吸收示意图,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总体趋势在增加,你认为主要是图甲中那条途径,选择并说明理由
(2)根据小组设定的一次性二氧化碳吸收量的要求,在装置A中至少要加入多少千克的氢氧化钠
(3)请选择A、B 两种装置中的其中--种进行推广,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燃料的燃烧。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的发展,人类比以前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2)解:设至少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为x
2NaOH +CO2= Na2CO3+ H2O
80 44
x 2.2kg
x=4kg
答:至少加入4kg的氢氧化钠
(3)理由支持所选装置,装置A:无水泵、无需耗电、节约能量;装置结构简单;相同质量固体比溶液吸收更多二氧化碳。装置B:利用氢氧化钠喷雾,增大接触面积,吸收更加充分,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喷雾还可以通过水泵循环利用,节约原料。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人口增长太快,对燃料的消耗大幅度增大,从而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分析;
(2)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3)可从能量消耗、结构是否简单、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我认为是图甲中燃料的燃烧,理由: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的发展,人类比以前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18.(2024八下·苍南月考)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挑战赛-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
[提供器材]塑料水管、胶塞、圆柱形强磁体、漆包线、LED 灯(图甲,LED 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则不发光)等。
(1)[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   原理。
[方案设计]乙图为小柯设计的节能夜跑灯结构图,磁体在水管中可来回移动,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一盏LED灯构成闭合电路。
(2)[产品制作]小科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丙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确定匝数后,制作夜跑灯绑在小臂上,跑步时甩臂使一盏工作电压为1.8V 的LED 灯发光。
(3)[项目评价]
节能夜跑灯设计制作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 指标   5分 3分 1分 自评
夜跑灯设计图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结构有标注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 有设计图但设计不合理  
产品 性能 发光 情况 两盏LED灯交替发光 两盏LED灯发光 一盏LED灯发光  
使用 情况 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快于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手中摇动发光  
根据评价表,小科设计的夜跑灯发光情况一项评分为1分,请在图示虚线框内改进设计图使该指标达到5分
【答案】(1)电磁感应
(2)当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3)
【知识点】电磁感应;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项目要求]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产品制作]根据丙图计算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的数量关系即可。
[项目评价]跑步时磁体做往复切割磁感线运动,则产生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通过LED的单向导电性可以检测电流方向的改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产品制作]小柯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当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
[项目评价]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两个LED灯并联起来,正负极接法不同,设计如下:
19.(2024八下·苍南月考)小科同学在假期发现银泰商城的电动扶梯,有人乘时运行较快,无人乘时运行较慢。他想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这样的电路。
(1)力敏电阻Ro的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甲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根据要求请将图乙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3)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24V,当电流达到20mA 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在要求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较快运行,则滑动变阻器 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g取10N/kg)
(4)如果要求质
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 (写出两种方法)
【答案】(1)力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
(3)由题可知:F=G=mg=40kg×10Nkg=400N,查题图可知:R0=600Ω
R1=R总-R0=1200Ω- 600Ω=600Ω
(4)解:将R1变小;电源电压变大;电磁铁线圈匝数增加;换一根强度较弱的弹簧。(写出两种方法即可)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甲得出结论;
(2)根据压力的大小判定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人乘坐时,电梯运行快,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大;无人乘时运行较慢,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3)根据小朋友的质量求出重力,重力与压力相同,根据压力大小得出力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此时的压力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于吸合电流不变,则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据此分析。
【解答】 (1)根据图像甲可知,当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小,即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有人乘坐时,压力大,则力敏电阻的阻值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梯运行快,说明工作电路中的电流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阻小,故应该只让电动机接入电路;
无人乘时,压力小,则力敏电阻的阻值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被拉起;无人乘时运行较慢,说明工作电路中的电流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大,则电动机和定值电阻串联,如图所示: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质量变小,重力变小,则对电梯的压力变小,根据图甲可知,此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大,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于吸合电流不变,要使此时的电流达到吸合电流,则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路,故采取的方法是:①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即滑动变阻器R1接的滑片向左移动;②增大电源电压。
20.(2024八下·苍南月考)在用双氧水 制取氧气(O2)的实验中,有同学误将高锰酸钾( 当做二氧化锰 来使用, 与 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经验证生成的气体为 在制取氧气中的作用是什么,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 可能是反应物,能与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其质量不断减少;观点二:KMnO4,可能是▲ ,类似分解H2O2溶液时 的作用,反应过程中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开展实验探究,具体步骤如下:
①查装置气密性(操作说明:用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5mL水,若在量筒中收集到5mL水,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注射器内吸入 溶液,并往锥形瓶中加入
③将注射器内的 溶液每次推入5mL,每次待量筒中液面稳定后,记录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 mL 30 60 75 80 85 90
(1)观点二中, 可能是   
(2)本次实验是通过观察   记录集体瓶内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
(3)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观点一"正确,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催化剂
(2)量筒中水面示数
(3)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从第三次开始产生的气体体积减少,说明 KMnO4,质量减少。(或者,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从第四组开始不再产生02,说明 KMnO4 被消耗完。)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实验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
(2)根据题意可知,生成的气体越多,则量筒内水面升高越多;
(3)根据对实验中高锰酸钾的作用分析。
【解答】 (1)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而观点二中,KMnO4和二氧化锰的作用相同,可能是催化剂。
(2)本次实验是通过观察量筒中水面示数记录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
(3)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观点一”正确,是因为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从第三次开始产生的气体体积减少,说明KMnO4质量减少。
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诊断性检测 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苍南月考)在生活与科研中,我们用符号或模型来表达一定的信息。下列图示属于符号的是(  )
A.
B.
C.
D.
2.(2024八下·苍南月考)小科在药店购买了已知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的消毒液,查看相关知识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过氧化氢由水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2024八下·苍南月考)下列各组微粒中,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组是(  )
A.Mg2+、Mg B.K+、NH4+
C.N2、CO D.SO42-、SO32-
4.(2024八下·苍南月考)下列小磁针指向和磁感线作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下·苍南月考)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  )
A.-2价 B.+2价 C.+4价 D.+6价
6.(2024八下·苍南月考)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灯泡不亮。用测电笔检测A点氖管发光,检测B点氖管也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断路 B.灯泡短路
C.进户零线断路 D.进户火线断路
7.(2024八下·苍南月考)小科在做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取氧气实验时,绘制了试管中固体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点表示氯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C.c点表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8.(2024八下·苍南月考)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几个步骤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步骤②的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使碘液易于染色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9.(2024八下·苍南月考)如图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时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氧气
D.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0.(2024八下·苍南月考)某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M化合价不变化),则下列化学式中错误的是(  )
A.MCl3 B.MSO3 C.M2(SO4)3 D.M(OH)3
二、非选择题
11.(2024八下·苍南月考) 用化学用语表示:
(1)①两个钠离子:   。
②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③硝酸铵中显-3 价的氮元素:   。
④两个碳酸氢根离子:   。
12.(2024八下·苍南月考)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值,T 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 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
(2) 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g。
13.(2024八下·苍南月考)下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1-18的部分元素排列情况。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   He
      C   ② F  
③   Al Si   ④ C Ar
(1)①③④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编号)。
(2)②代表的元素和AI元素形成化合物,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 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
14.(2024八下·苍南月考)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填“a”或“b”)进入。
15.(2024八下·苍南月考)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大气层中多种气体的混合。
(1)空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那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填序号)。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需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16.(2024八下·苍南月考)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
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
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
(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
(2)小科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3)通过实验2可以证明蜡烛熄灭是因为   (填“氧气减少”或“二氧化碳增多”)。
17.(2024八下·苍南月考)中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等于吸收总量,达到“零排放”。为此,某科学兴趣小组经过“前期调查、原理选择、药量测算和装置设计”等环节,制定了二氧化碳吸收方案。
【前期调查】为分析自然界中碳排放与吸收的主要途径,小组成员经调查绘制了自然界部分碳循环示意图。
【原理选择】小组成员经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思路(化学方程式为: )
【药量测算】考虑操作的便捷性、可行性,设定一次性至少吸收二氧化碳2.2千克,并计算了装载氢氧化钠的质量。
【装置设计】结合吸收效果等因素,兴趣小组成员设计了图乙所示 A、B两种吸收装置。
(1)图甲为小组成员绘制的碳排放与吸收示意图,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总体趋势在增加,你认为主要是图甲中那条途径,选择并说明理由
(2)根据小组设定的一次性二氧化碳吸收量的要求,在装置A中至少要加入多少千克的氢氧化钠
(3)请选择A、B 两种装置中的其中--种进行推广,并简要说明理由:   。
18.(2024八下·苍南月考)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挑战赛-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
[提供器材]塑料水管、胶塞、圆柱形强磁体、漆包线、LED 灯(图甲,LED 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则不发光)等。
(1)[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   原理。
[方案设计]乙图为小柯设计的节能夜跑灯结构图,磁体在水管中可来回移动,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一盏LED灯构成闭合电路。
(2)[产品制作]小科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丙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确定匝数后,制作夜跑灯绑在小臂上,跑步时甩臂使一盏工作电压为1.8V 的LED 灯发光。
(3)[项目评价]
节能夜跑灯设计制作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 指标   5分 3分 1分 自评
夜跑灯设计图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结构有标注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 有设计图但设计不合理  
产品 性能 发光 情况 两盏LED灯交替发光 两盏LED灯发光 一盏LED灯发光  
使用 情况 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快于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手中摇动发光  
根据评价表,小科设计的夜跑灯发光情况一项评分为1分,请在图示虚线框内改进设计图使该指标达到5分
19.(2024八下·苍南月考)小科同学在假期发现银泰商城的电动扶梯,有人乘时运行较快,无人乘时运行较慢。他想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这样的电路。
(1)力敏电阻Ro的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甲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根据要求请将图乙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3)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24V,当电流达到20mA 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在要求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较快运行,则滑动变阻器 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g取10N/kg)
(4)如果要求质
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 (写出两种方法)
20.(2024八下·苍南月考)在用双氧水 制取氧气(O2)的实验中,有同学误将高锰酸钾( 当做二氧化锰 来使用, 与 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经验证生成的气体为 在制取氧气中的作用是什么,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 可能是反应物,能与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其质量不断减少;观点二:KMnO4,可能是▲ ,类似分解H2O2溶液时 的作用,反应过程中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开展实验探究,具体步骤如下:
①查装置气密性(操作说明:用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5mL水,若在量筒中收集到5mL水,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注射器内吸入 溶液,并往锥形瓶中加入
③将注射器内的 溶液每次推入5mL,每次待量筒中液面稳定后,记录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 mL 30 60 75 80 85 90
(1)观点二中, 可能是   
(2)本次实验是通过观察   记录集体瓶内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
(3)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观点一"正确,请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_或过程的示意。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慨括抽象的。
【解答】A:原子核电子轨道为模型;
B:电路图为模型;
C:节水符号为符号;
D:磁体周围磁感线 为模型;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过氧化氢的物质构成即可。
【解答】 A.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常见分子和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Mg2+、Mg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故A不合题意;
B.K+、NH4+的质子数分别是19、11,电子数分别是18、10,故B不合题意;
C.N2、CO的质子数均为14,电子数均为14,故C符合题意;
D.SO42-、SO32-的质子数分别是48、40,电子数分别是50、42,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A.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B.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极性,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CD.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判断。
【解答】A.条形磁铁在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上端为S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闭合开关后,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则左端为电磁铁的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2S2O3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2x+(-)×3=0,解得:x=+2价。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测电笔在使用时,应将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就可以形成回路,如果直接或间接连通火线,氖管会发光。
【解答】 A.若灯泡断路,B点与火线之间是断开的,则检测B点氖管不发光,故A错误;
B.若灯泡发生短路,则整个电路短路,火线上的保险丝熔断或空气开关跳闸,氖管不会发光,故B错误;
C.若进户零线断路,B点通过灯泡与火线相连,则检测A、B点,氖管都会发光,故C正确;
D.若进户火线断路,整个电路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氖管都不会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 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a点氯酸钾还没分解,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之和,故A错误;
B.b点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表示未分解的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的质量,故B错误;
C.c点氯酸钾以完全分解,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故C错误;
D.d点是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继续进行加热,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①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错误;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C错误;
D、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步骤④向叶片滴加碘液漂洗后,未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A、根据制气装置需密闭容器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要先均匀受热分析;
C、根据开始冒出气泡为装置内空气分析;
D、根据加热制气装置结束后要防止水倒吸分析。
【解答】A、制气装置需密闭,该实验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符合题意;
D、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中,使试管炸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由化学式M2O3确定M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A.M的化合价为+3,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可知化学式 MCl3正确,故A正确不合题意;
B.M的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可知化学式MSO4错误,故B错误符合题意;
C.M的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可知化学式M2(SO4)3正确,故C正确不合题意;
D.M的化合价为+3,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可知化学式M(OH)3正确,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1)2Na+;;;2HCO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①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②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
③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表示为 ;
④两个碳酸氢根离子表示为2HCO3-。
12.【答案】(1)3:2:1
(2)16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2)根据化学式 可知,1个邻二溴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溴原子构成的,则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
13.【答案】(1)③
(2)Al2O3
(3)S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 (1)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分析;
(2)根据②的原子序数是8分析;
(3)根据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2-是X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分析解答。
【解答】 (1)①③④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11、16,分别是氢、钠、硫元素,其中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③。
(2)②的原子序数是8,为氧元素;和Al元素形成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3)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2-是X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2=16,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为硫元素,元素符号是S。
14.【答案】(1)①②③⑥
(2)试管;2KClO32KCl+3O2↑
(3)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组装装置所需的仪器。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根据氢气的性质,装置⑨的特点分析。
【解答】(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③⑥或①②⑥⑨。
(2)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有:③④⑤⑦⑧,还需要一种仪器是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b进入。
15.【答案】(1)氧气;21%
(2)A;C;D
(3)②③④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
(2)根据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分析。
(3)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解答】(1)空气中的氧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
故答案为:ACD。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
16.【答案】(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不赞同,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氧气减少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由题中所给数据结合燃烧条件分析。
【解答】(1) 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密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 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所以不赞同氧气耗尽的观点;
(3) 通过实验2可以证明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
故答案为:(1) 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 ;(2)不赞同, 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 ;(3)氧气减少。
17.【答案】(1)燃料的燃烧。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的发展,人类比以前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2)解:设至少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为x
2NaOH +CO2= Na2CO3+ H2O
80 44
x 2.2kg
x=4kg
答:至少加入4kg的氢氧化钠
(3)理由支持所选装置,装置A:无水泵、无需耗电、节约能量;装置结构简单;相同质量固体比溶液吸收更多二氧化碳。装置B:利用氢氧化钠喷雾,增大接触面积,吸收更加充分,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喷雾还可以通过水泵循环利用,节约原料。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人口增长太快,对燃料的消耗大幅度增大,从而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分析;
(2)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3)可从能量消耗、结构是否简单、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我认为是图甲中燃料的燃烧,理由: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的发展,人类比以前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18.【答案】(1)电磁感应
(2)当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3)
【知识点】电磁感应;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项目要求]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产品制作]根据丙图计算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的数量关系即可。
[项目评价]跑步时磁体做往复切割磁感线运动,则产生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通过LED的单向导电性可以检测电流方向的改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产品制作]小柯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当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
[项目评价]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两个LED灯并联起来,正负极接法不同,设计如下:
19.【答案】(1)力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
(3)由题可知:F=G=mg=40kg×10Nkg=400N,查题图可知:R0=600Ω
R1=R总-R0=1200Ω- 600Ω=600Ω
(4)解:将R1变小;电源电压变大;电磁铁线圈匝数增加;换一根强度较弱的弹簧。(写出两种方法即可)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甲得出结论;
(2)根据压力的大小判定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人乘坐时,电梯运行快,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大;无人乘时运行较慢,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3)根据小朋友的质量求出重力,重力与压力相同,根据压力大小得出力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此时的压力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于吸合电流不变,则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据此分析。
【解答】 (1)根据图像甲可知,当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小,即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2)有人乘坐时,压力大,则力敏电阻的阻值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梯运行快,说明工作电路中的电流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阻小,故应该只让电动机接入电路;
无人乘时,压力小,则力敏电阻的阻值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被拉起;无人乘时运行较慢,说明工作电路中的电流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大,则电动机和定值电阻串联,如图所示: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质量变小,重力变小,则对电梯的压力变小,根据图甲可知,此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大,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于吸合电流不变,要使此时的电流达到吸合电流,则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路,故采取的方法是:①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即滑动变阻器R1接的滑片向左移动;②增大电源电压。
20.【答案】(1)催化剂
(2)量筒中水面示数
(3)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从第三次开始产生的气体体积减少,说明 KMnO4,质量减少。(或者,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从第四组开始不再产生02,说明 KMnO4 被消耗完。)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实验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
(2)根据题意可知,生成的气体越多,则量筒内水面升高越多;
(3)根据对实验中高锰酸钾的作用分析。
【解答】 (1)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而观点二中,KMnO4和二氧化锰的作用相同,可能是催化剂。
(2)本次实验是通过观察量筒中水面示数记录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总体积。
(3)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观点一”正确,是因为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从第三次开始产生的气体体积减少,说明KMnO4质量减少。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