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3.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理解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很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 窥视着屠夫担子里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 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 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于是屠夫就 把肉挂在钩子上,再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就停下来不再 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 的东西,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他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 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 穿了狼的下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 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 金。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二)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文学 家。代表作《聊斋志异》。(三)背景资料1.《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 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 注聊斋志异》为494篇)。2. 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 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 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3.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 喜好搜集民间奇闻逸事,再加上科场、仕途的失败使他满腔悲愤,虽身不在官场,但对科举和 官场的黑暗却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创作了《聊斋志异》。作者大约从20岁开始写作,直至晚 年才成此“孤愤之书”。“聊斋”是蒲松龄的室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狼》原文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四)读一读缀 (zhuì) 窘 (jiǒng) 倚 (yǐ) 眈 (dān) 瞑 (míng) 尻 (kāo) 黠 (xiá) 苫 (shàn) 寐 (mèi) 少 (shǎo) 薪 (xīn) 暇 (xiá) 隧 (suì) 行 (xíng) 大 (dà) 眈 (dān) 尾(wěi) 蔽 (bì) 假 (jiǎ) 时 (shí)积 (jī) 意 (yì) 甚 (shèn)(五)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1.一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 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 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六)疏通文意1. 一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o 止:仅,只。o 缀:连接、紧跟。o 甚:很。o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 狼,紧跟着走了很远。2.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o 从:跟从。o 复:又,再。o 并驱:一 起追赶。o 如故:跟原来一样。o 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 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 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3.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窘:处境困迫,为难。o 敌:攻击。o 顾:看,视。o 积薪:堆积柴草。o 苫蔽:覆盖,遮盖。 。乃:于是。o 弛:解除,卸下。o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o 译文:屠户很窘迫,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 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 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4 .少时,一 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o 少时:一会儿。o 径:径直。o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o 瞑:闭上眼睛。o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o 暇:悠闲。o 暴:突然。o 以:用。o 毙:杀死。o 方:正。。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o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o 尻:屁股。o 假寐:假装睡觉。o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 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 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 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 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o 黠:狡猾。o 顷 刻 :一会儿。o 变诈:欺骗手段。o 几何:多少。o 止:只是。o 耳:罢了。。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 是增加笑料罢了。(七)文言知识1. 一 词多义 o 止o 止有剩骨(仅,只)o 一狼得骨止(停止) o 意。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o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 o 敌o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o 盖以诱敌(敌方) o 前o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o 狼不敢前(向前)2. 词类活用。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一狼洞其中”o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其一犬坐于前”o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省略句o 省略宾语:o “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 “一 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o “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o “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o “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o 省略主语:o “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o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 倒装句o “投以骨”,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骨投”。o “意暇甚”,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意甚暇”。o “身已半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八)课文分析1. 请从第1段中概括出事件的四个要素。o 时间:晚o 地点:途中o 人物:一屠o 起因:两狼缀行2.从这一段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o 凶狠。“缀行甚远”表明狼一直紧跟屠户,不放弃猎物,显示出其凶狠的特点。3. 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 由此可以看出这 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屠户因“惧”而“投以骨”,希望通过投骨的方式让狼停止追赶,可见屠户最初采取 退让策略,对狼的贪婪本性缺乏认识,仍心存幻想,迁就退让。4.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o 贪婪。尽管屠户已经投尽了骨头,狼却依然不满足,继续追赶,表现出狼的贪婪本性。 5.细读课文第3段,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o (1)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o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o (2)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o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o (3) 狼的表现呢 o 眈眈相向。6. 细读本段,请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o (1) 两狼的计谋:一 狼径去,一狼假寐(前后夹击屠夫)。o (2)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o (3)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o (4) 前狼假寐的目的:诱敌。o (5)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o (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愚蠢。狼自以为聪明,采用前后夹击的计谋,却没想到被屠户识破,最终 双双毙命。(九)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狼》这篇课文的字词、朗读和文意,了解了故事的开端、发展和转折。屠 户在回家途中遇到了两只凶狠的狼,他先是害怕并试图通过投骨来摆脱狼的追赶,但狼却贪婪 地继续跟随。后来屠户在麦场与狼对峙,最后识破了狼的计谋,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通过学 习,我们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十)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整理课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请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课文分析1.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o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 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文中句子为例加以分析)o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 两狼。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奋起杀狼这一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 “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 “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 果断智慧的形象。3.文章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o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 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 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o 主要写狼。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 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 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 中心。0.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o “止增笑耳”不仅仅嘲讽了恶狼,还嘲讽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作者通过对狼的描写, 揭示了狼贪婪、狡诈的本性,最终狼被屠户杀死,成为人们的笑料。而在现实生活中,像狼一 样的恶人,他们虽然可能会耍弄各种花招,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最终也会像狼一样遭到失 败和惩罚。因此,“止增笑耳”也是对这些恶人的嘲讽,告诫人们不要像狼一样贪婪、狡诈, 否则只会自取灭亡。1. 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o 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o 一 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屠户在面对 狼的威胁时,起初采取了退让的策略,但狼却得寸进尺,更加贪婪。最终,屠户奋起反抗,杀 死了狼,保护了自己。这告诉我们,对于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不能一味退让,否则只会让 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o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屠户在与 狼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识破了狼的计谋,果断采取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这 说明,人类拥有超越动物的智慧和能力,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善于运用智慧,就能够战胜 一切挑战。o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狼在故事中采用了 假装睡觉等手段来迷惑屠户,试图趁机攻击。屠户能够识破狼的假象,不被其迷惑,并且果断 地采取行动,杀死了狼。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辨是非善恶, 对于恶人的伪装和欺骗要有足够的警惕性,同时要敢于与之斗争,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正义。o 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屠户在杀死了一只狼后,并没有掉以 轻心,而是继续警惕地观察周围的情况,最终发现了另一只狼的企图,并将其杀死。这告诉我 们,在对待恶势力时,我们要坚决彻底地将其消灭,不留后患,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 麻烦。(三)课堂小结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 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同时也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主丢 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取得胜利。(四)学后感悟感悟一: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因为邪恶最终都会被正义 打倒。感悟二: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一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相信 一定能取得胜利。(五)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内容丰富。o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 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 很清楚。文章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 行动的变化。2.主旨寓于形象之中。。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旨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行为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贪婪、凶 狠、狡诈的本性,因此作者在故事结束时发表议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六)板书设计开端→遇狼→缀行甚远 发展→惧狼→一止一从 转折→御狼→眈眈相向高潮、结局→杀狼→两狼毙 议论:止增笑耳(七)布置作业1. 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感受蒲松龄的写作风格。2. 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狼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