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懂就要问》教案一、教学内容《不懂就要问》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大青树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本单元重视“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快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了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二、整体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学习孙中山先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三、教学目标1. 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2. 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3.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4. 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五、教学策略教法:阅读法 师生互动法学法:小组交流法 分享感悟法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自由表达。预设: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上网查资料等。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用蒙层擦出孙中山的头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大家看,对比以前的课啊,你发现今天的课题和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是的,课题前加了一个星号,它表示这篇课文是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的读有什么要求呢?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最先找到。课件出示:粗略读文,了解大意即可;个别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略过。我们后面要带着这样的要求读这篇课文,在读之前检查字词。【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希沃白板蒙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词语,进行检查。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名领读、男女赛读、小组比赛读。2.教学多音字:背 圈。齐读多音字和组词。3.字词解决完了,请同学们先来读读文前的阅读提示,然后再略读课文,开始吧。用自己的话说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几点阅读要求。 指名说,课件出示。 这三点就是咱们学习这篇课文要完成的任务。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结果老师给他详细地讲了书中的意思,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板书:孙中山 不懂就问【设计意图】通过点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功能,让学生上课能更加有激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读中感悟。(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1. 仔细读文,勾画句子和词语。请同学们仔细读文,勾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圈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2.同桌交流, 谈谈理解和认识。请同学同桌勾画的词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词句的认识或理解。⑴预设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学习词语:私塾、咿咿呀呀、照例)。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预设: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新鲜,让我知道了古时候的人读书是很奇怪的,只是教、学生跟着念,读熟了就去背通、根本不理解意思。①对,他们读书的形式很新鲜。那你从哪个词最能感受到他们读书的形式新鲜。(咿咿呀呀)你学习他们“咿咿呀呀”地读一读吧。②我们觉得他们读书的形式很新鲜,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每天都一样。文中的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 (照例)③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呢 (学习“私整:旧时私人举办的一种初级学校” )(课件出示)这就是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地方_____私塾,而现在我们读书的地方叫学校。⑵ 预设句子二(课件出示句子,相机学习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厉声、戒尺)。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预设: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新鲜。让我看到古时候的人读书的样子很搞笑,摇头晃脑的。①交流体会“摇头晃脑”。(出示图片)读读词语,再做做样子。(出示图片),前面我们知道了他们读书的声音是——咿咿呀呀。 现在请同学们学着他们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地读读这句话。②交流体会“鸦雀无声。简单理解“鸦雀无声”,体会当时同学们被吓呆了,教室里非常安静的情景。(板书:同学们 鸦雀无声)③通过这两个词语的对比很好地写出了同学们看到孙中山提问后的震惊。读读句子,体会当时的情景。④交流体会为何“吓呆”。(相机学习“戒尺” “挨打”)⑶我们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会怎么做 那孙中山的老师的做法有什么新鲜的地方?(课件出示句子)先生拿着戒尺的样子把同学们吓呆了,先生的声音更让同学们心惊胆寒。如果你是先生。你来读(生读,师指导读出情感)同学们,像这样严厉地大声说话,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厉声。 我们一起当当先生来读一读这句话, 体会一下那时先生的威严吧。②面对如此严厉的先生,孙中山却怎样做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1.孙中山的做法。请同学们读句子,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孙中山认为读书的时候应该怎样?(生:不懂就要问)2.别的同学的做法。别的同学怎么做的呢 3.你自己的看法。 对于孙中山向老师提问差点挨打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预设:孙中山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孙中山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板书:勤学好问)4.联系实际,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回归课题——不懂就要问)【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学生读文并领悟,理解不懂就要问的好处,同时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认知。(四)拓展阅读,总结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不懂就要问,课后我们还可以读更多名人故事,给大家推荐阅读《中外名人故事》,向名人学习更多好习惯、好品质。【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希沃白板创设情境出示几位名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板书展示:不懂就要问孙中山不懂就问勤学好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