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2章 天气与气候易错题(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八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2章 天气与气候易错题(1)(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八年级上科学第2章 天气与气候易错题(1)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为某地中午气压图。让你此时去放风筝,则风筝的方向最好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2. 如图为一自制“鸟类饮水器”,用一矿泉水瓶装满水,倒置于水盆中,水盆中的水被喝掉后,瓶中水流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瓶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会流出直至与盆中水面相平
3. 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4. 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 cm,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 )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5. 目前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此时血液是( )
A.靠自身重力流入试管 B.被真空试管吸入试管
C.由血压压入试管 D.通过吸气把血液压入试管
6. 一种塑料挂物钩,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中空的“橡胶碗”,如图所示,用它按在比较光滑的墙壁或衣柜上,在钩上就可以挂较轻的衣物,挂钩不掉下来的原因是:( )
A.壁与橡胶碗之间有吸引力
B.挂物钩受到衣物的拉力和大气压力互相平衡
C.橡胶碗内空气被挤出,外面的大气把橡胶碗压在壁上
D.壁与橡胶碗之间有摩擦力
7. 请在下图中找到呼玛、赤塔、华沙、鹿特丹四个城市。这四个城市纬度差异很小,但气候差异很大。某地最热月份气温(本图中为7月气温)与最冷月份气温(本图中为1月气温)之差为该地气温年较差。仔细思考回答。
关于四地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东向西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年降水量逐渐增大
B.从东向西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年降水量先减小后增大
C.从东向西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年降水量先减小后增大
D.从东向西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年降水量先增大后减小
8. 如图所示,试管A内装有水,浸入装有水的烧杯B内,用酒精灯加热,设环境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那么能使试管a内水沸腾的正确做法是( )
A.延长加热时间 B.换用火焰更旺的酒精喷灯
C.用塞子将试管a的口塞紧 D.用环形塞子将试管与烧杯间的部分密封
二、填空题
9. 某屋顶的面积100米2,在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00千帕)下,大气对屋顶的压力为______牛。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下降到90千帕,当时门窗紧闭,这时屋顶受到的内外压力差为______牛。屋外气压急剧下降与空气的_______太大有关。
10.如图,玻璃管A插入水中,从玻璃管B的一端吹气,可以在A管中见到 现象,这是由于 原因。
11.干湿球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读数低。某天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如下图所示,则
干球温度 干湿差
1.0℃ 2.0℃ 3.0℃ 4.0℃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1)该天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
(2)在相同室温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填“越少”或“越多”)。
12.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1)右表是当天西昌发射场区一些气象资料,该地处于 控制,天气为 ,这天的27℃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左右,旗杆上的国旗会飘向 方向。
(2)嫦娥一号卫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的对流层、 和中间层最后进入飞行轨道。300km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高速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很少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气温 最高值:27°C最低值:18°C 气压图:(百帕)1013 1015
目测风向:西南
目测风级:小树枝摇
13.如图所示的希罗喷泉,用3根管子连接3个容器,容器a是敞口的,容器b和c是密闭的.容器中有一些水,管B有水喷出.管A中水流的方向是向______,容器b中气体压强的大小比外界大气压______,要增大喷泉的高度,应增加容器______的高度.
三、实验探究题
14.学习了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想估测一下大气压的大小。他们准备了如下器材:不同规格的注射器、两个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刻度尺、一个铁丝做成的 T型钩、细线、橡皮帽等。某组同学在实验中选了B规格的注射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了。于是设计了图甲实验装置,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①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②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③然后慢慢地拉注射器,刚好拉动活塞时,两个测力计示数均为F。
请根据他们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本次测量大气压值P=________。(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得测量结果比当天气压________(填“偏大”或者“偏小”)。请你想一个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写出你的操作方案________
(3)另外一组的同学用一个弹簧测量计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分析他们选择的是哪个注射器,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5.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下表):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オ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综合题
16.如图是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放气孔,空心柱上戴着的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的气体压强超出了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cm,空心柱放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5Pa。请问:
(1)此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经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8×105Pa,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若不能,应该再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17.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长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而是靠气压驱动。需要上楼时,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此时底部与顶部就会形成气压差,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顶部充气,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联通,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底部和顶部面积均为0.9m2 。
(1)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多少Pa?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A D C D B D
二、填空题
9. 10 7 106 流速(速度)
10.水位上升(或水向B管的左端喷出) A管内水面气压小于A管外面水面的气压
11.(1) 76%、(2) 越少 ;
12.(1)高气压 晴朗气温18-27℃西南风2-3级 午后2时 东北
(2)平流层 C
13.(1).下(2).大(3).b
三、实验探究题
14.(1)2FL/V
(2)偏小;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端口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3)选c,在大气压强一定时,面积越小,压力会越小,所以应选择较小的注射器,拉动活塞的拉力也可以小一点。
15.(1)酒精容易蒸发 (2)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 (3)CD。
四、综合题
16.(1)G=mg=0.1kg×10N/kg=1N
P=F/s=G/s=1N/10×10-6m2=1×105Pa
P最大=P+P0=1×105Pa+1×105Pa=2×105Pa
(2)不能,P=P最大-P0=1.8×105Pa-1×105Pa=0.8×105Pa
G=F=Ps=0.8×105Pa×10×10-6m2=0.8N
m=G/g=0.8N/10(N/kg)=0.08kg=80g
17.(1)9.8×104Pa
(2)370 kg
相对湿度
PAGE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