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3.理解蝉的生命历程,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之情。二 、教学重点1.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理解蝉的生命意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2.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今天,我 们将走进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去探寻蝉的世界。(板书课题:蝉)(二)作者简介让一亨利 ·卡西米尔 ·法布尔(1823.12.22—1915.10.11),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博物学家。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 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 关茜素的专利权。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法布尔以毕生的时 间与精力,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生存、繁衍所进行的斗争。(三)字词学习1. 字音蜣(qiāng)窠 (kē) 墁(màn) 纤(xiān) 纳(ruì)鳍 (qí) 曝 (pù) 2. 词语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罅 (xià) 隙:缝隙。 腾跃:跳跃。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遭遇不好。(也作倒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蜕变: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的改变。比喻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且两者之 间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这里指蝉蜕皮成长。巷道:地下采矿时所挖掘的通道,这里指蝉的地穴。臃肿:过度肥胖,转动不灵。也可指机构庞大,调度不灵。庞然大物:高大笨重的东西。 灭顶之灾:指毁灭性的灾难。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转瞬即逝:形容一转眼就消失了。(四)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蝉的哪些方面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个方面。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11):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 一层:(第1段)交待了作者研究蝉的很好环境。二层:(第2-7段)详细描写了蝉的地穴以及蝉建造地穴的智慧。 三层:(第8-11段)细腻地描写了蝉离开地穴后的蜕皮过程。第二部分(12-26):主要描述了作者对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的观察, 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一层:(第1 -6段)介绍了蝉的产卵过程及遇到的天敌。二层:(第7-13段)介绍了蝉卵孵化后,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钻进土穴的过程。 三层:(第14-15段)介绍了幼蝉四年的地下生活,蝉成虫后五周的地上生活。(五)精读课文1. 学习第一部分(1)自由朗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研究蝉的。明确:作者在户外草丛中观察蝉,环境安静,适合观察蝉的生活习性。(2)阅读第2-7段,思考:蝉的地穴有什么特点 蝉是如何建造地穴的 明确:蝉的地穴特点:①洞口干净;②隧道下面较宽大,底部完全关闭起来;③墙壁坚固。蝉 建造地穴的过程:它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地上掘土,将泥土抛到地面,建成隧道。(3)朗读第8-11段,找出描写蝉蜕皮过程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过程的。明确:“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 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作者通过一系 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蝉蜕皮的艰难过程。2.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1-6段,说说蝉产卵的特点以及它所遇到的天敌。明确:蝉产卵的特点:①在树枝上刺出小孔,将卵产在孔内;②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生卵 总数约为三四百个。蝉的天敌有纳,它会破坏蝉的卵。(2)阅读第7-13段,概括蝉卵孵化后,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钻进土穴的过程。 明确: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后,立刻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后钻进地里。(3)齐读第14 -15段,思考:幼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是多久 蝉成虫后的生命有多长 明确:幼蝉在地下生活四年,蝉成虫后五周的地上生活。(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布尔的《蝉》,了解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蝉生命的 奇妙。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 学习中,能够善于观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七)布置作业1.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 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篇章,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蝉》这篇课文,谁能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蝉的哪些方面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个方面。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二)品味语言1. 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 间的一环“幼虫”入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①作者研究起点是蝉的幼虫,带着读者一起探究,容易吸引读者兴趣。②蝉幼虫的地下 生活时间最长,突出说明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特点。③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明确:①列数字。如:“这个动作从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个小时。”“如果它不 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 四百个。”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脱壳、生卵的情况。②作比较。如:“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 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通过与其他昆虫的隧道进行比较,突出了蝉的隧 道的特点。3.文中的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活泼,请举例说明。明确:①准确性。如:“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蝉的隧道大都是深 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这些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体现出作者观察 的真实,记录的准确。②生动性。如:“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 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 钩住它的空皮。”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幼虫脱皮的艰难过程和幼虫脱皮落地前的悠闲具体、 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来。(三)理解作者情怀1. 朗读“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 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 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这句话,说说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里可见作者对蝉的同情和敬意,也体现出他对自然规律的捍卫和尊重。2. 齐读“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 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 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这句话, 你能读出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吗 明确:作者对蝉充满了赞美和敬佩之情,他认为蝉经过四年的黑暗苦工,才换来一个月阳光下 的享乐,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作者也对蝉的生命充满了敬畏之情。(四)拓展延伸1.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刻苦努力和对昆虫的热爱。请你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法布尔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明确:法布尔没有上过中学,却靠自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没有先进的工具,却用一把刀、一 把 放大镜、一双眼睛来成为“难以效仿的观察家”;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却靠自己潜心研究, 写成了10大卷《昆虫记》,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没有像样的研究所,却在荒芜不毛 的“荒石园”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他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的努 力,就能够取得成功。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学习法布尔的精神,勇于探索,热爱生活, 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2.除了蝉,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昆虫,它们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和生存方式。 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昆虫,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与同学们分享。(五)课堂小结《蝉》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蝉的生命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 对生命的尊重。他用细腻的笔触和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学会观察生活,珍惜生命,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 好。(六)布置作业1. 仿照课文,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2. 推荐阅读《昆虫记》,选择其中一个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