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共25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共25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考点一:
1.封建社会剥削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阶级社会剥削产生的基础
3.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4.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等于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矛盾
5.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6.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农民阶级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不完全依附地主阶级
7.唯物史观(哲学)对剩余价值学说(具体学科)有指导作用
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不等于历史前提,历史条件包括历史前提和思想来源
9.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1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难以治愈的根源
考点二
1.新中国成立时,未确定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2.新中国没有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
3.新中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4.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一次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
6.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8.改革开放实现了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首选用卷
1.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石镰属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2.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迈入人类文明时代的门槛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
4.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5.调整生产关系不一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才促进生产力发展)
2024年高考
政治大一轮复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救国→立国→富国→强国
革命(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7-1949.10)
建设(立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10-1978.12)
改革(富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2-2012.11)
复兴(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11-今 )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学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能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科学内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考情预测 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等,难度适中。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概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发展中国
开启: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起步阶段:1978-1992
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3
全面深化阶段:2013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历史意义:四个面貌、三大飞跃
现实意义:一个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四个自信
伟大的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意义
启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主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主学习
1. 改革开放的标志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 改革开放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注意重点事件的时间和内容?
(率先突破、重要步伐、关键步伐、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十四大、十四届三中、此后重点 、十六届三中、2013、2017、2018、2019... )
3. 改革开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P36第一段
5. 中特理论体系主题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如何理解?(内容、地位、意义)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内容有何关系?有何要求?制度优势的重要性?
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开放
改革
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动力
核心考点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1
2
重难突破
1.开启——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备忘录P11
会议内容 ( )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会议意义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 )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起步阶段(1978-1992年)
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3年)
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备忘录笔记
重新确立≠确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新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南方谈话、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区分新时期)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迈出关键步伐)
设立海南省、海南特区
开放浦东。
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转向城市;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加入世贸,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外开放线
对内改革线
1978
1984
1980
1988
1990
1992
1993
2001
2003
2012
起步阶段
开放沿长江5个城市,之后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目标—建立—完善—全面深化
开启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进入 新阶段
2013
2017
设立上海自贸区
十九大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农村 城市改革
1.农村率先改革,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二、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3.标志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额作用: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
1980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92年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
2001 加入世贸组织
2017 十九大
1992 党的十四大
1993 十四届三中全会
2003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13 十八届三中全会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 党的十四大
改革开放的进程——重点关注
对中国意义: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飞跃)(迎来了≠实现了)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重要法宝+必有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补充)
对世界意义:
①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极大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贡献了中国动力;
②将以自身发展壮大为全球健康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或(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多重要贡献);
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功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P12备忘录
拓展: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重要法宝+必有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⑤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思考: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吗
拓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38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我国取得巨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⑤坚持思想解放,推进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一招。
思考: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原因是改革开放吗?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
2
考点精讲: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提出: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3.发展: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读、60秒
全国党代会 党代会报告题目及主题
十二大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四大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十九大
理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 基本内容 作用
邓小平 理论
“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 发展观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1978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
江泽民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
2002
胡锦涛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2012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构成 地位 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联系】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行动指南)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五、难点突破
六个必由之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36-38
1.1982,十二大后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围绕的主题是:
2.邓论科学回答的主题是:
3.(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二、四个自信 P40-41
1.( )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 ( )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则国家稳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 )为指导 坚守( )立场 立足( )
3.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 )
4.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地位是: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地位是: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是: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是: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制度稳
马克思主 义
中华文化
当代中国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
必由之路、唯一正确道路
正确理论、科学理论、行动指南
根本制度保障
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精神力量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三个代表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邓、三、科、习
制度优势
制度竞争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总结提升:为什么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3)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知识·总结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进程
意义
起步
逐步深化
全面深化
启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变面貌
重要法宝
迎来飞跃
必由之路
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党领+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坚定四个自信
必由之路
创立
发展
(2024广东卷)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解】①: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特区,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无关,且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①不选。 ②: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我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②正确。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而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③不选。④: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说明了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④正确。故本题选C。
(2024湖南卷)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艰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不选。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不能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②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