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际用时★课前自学案★【预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动力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2、了解世界城市化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学纲要】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意义2、城市化的进程: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5、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6、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建设生态城市(两方面)【自我检测】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乡人口迁移推力的是( )A、自然灾害 B、文化设施齐全 C、收入低 D、社会服务短缺3、以下关于目前世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规模不断增长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4、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的兴起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工业革命的开展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 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 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 ⑦社会秩序混乱 ⑧人口老龄化加快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6、关于城市大气污染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人口密集,呼吸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B.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排放大量烟尘C.工矿企业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D.汽车、飞机、火车等种类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课内探究案★探究知识点一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例1 下图是某地1977—2007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1)30年间该地区( )A.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 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探究知识点二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逆城市化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大城市环境恶化,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现代交通的发展,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原因,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2)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例2 下图是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1)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 G:\\高一上学期地理四库建设(2013.9-2014.1)\\www.\\SJ_DL_22_02_001\\index.html" \l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2)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图中的哪个阶段( ) ( G:\\高一上学期地理四库建设(2013.9-2014.1)\\www.\\SJ_DL_22_02_001\\index.html" \l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②探究知识点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3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当堂检测】 A层(基础)B层(拓展)C层(提高)1、下列叙述中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是( ) A层A、起步晚、发展快 B、城市化水平高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后期阶段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 B层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右图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的状况,读图,完成3~4题。C层3、左图表示的是(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4、右图表示的是(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课后拓展案★右面为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1-2题。1、关于这两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所在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乙城市所在国,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D.乙城市所在国,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2、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现代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A层)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3、1982年该国城镇水平约为( ) ( G:\\高一上学期地理四库建设(2013.9-2014.1)\\www.\\SJ_DL_22_02_001\\index.html" \l "# )A.10% B.20% C.30% D.40%4、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5、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 G:\\高一上学期地理四库建设(2013.9-2014.1)\\www.\\SJ_DL_22_02_001\\index.html" \l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C层)6.下表中所列项目反映某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所示城市变化过程的特征是:A ;B ;C 。该发展过程称为 。A、B、C三项中,是衡量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指标。(2) 年至 年该过程发展较快,其原因可能是。(3)该发展过程可能是 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其判断依据是 。7、读右图,回答问题。(1)伦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规模和 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 、 、和 。1950年伦敦发生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2)20世纪70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被称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3 城市化 补充材料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迅速增加;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特点 原因发达国家 起步早 工业化早(工业革命后)城市化水平高(70% 以上)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40% )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逆城市化的原因、表现及进程:(1)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现代交通的发展;以及.乡村和小城镇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原因,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2)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3)进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首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4、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名称 区别 联系城市化 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更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郊区城市化 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现象逆城市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城市中心区衰落5、图解城市化现象:6、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 影响 评价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 强烈改变下垫面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还影响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 容易使城市在下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 影响乡村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人口 分散,农业人口 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 低 高信息、交通 欠发达 发达文化、观念 传统、落后 现代、先进7、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②地价上涨,住房困难;③交通拥挤;④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⑤社会秩序混乱。(2)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④控制城市规模;⑤加强城市管理;⑥进行城市规划;⑦扩大绿地面积;⑧提高绿化意识。8、卫星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①分担城市职能;②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③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④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 参考答案课前预习案【自我检测】1、C 2、B 3、C 4、D 5、 D 6、A课内探究案例1 (1)B (2)C 例2 (1)B (2)D 例三 B【当堂检测】1、 A 2、B 3、C 4、A课后拓展案1、B 2、B 3、B 4、D 5、C6.(1)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城镇面积由小到大(或城镇面积不断扩大)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 城市化 C;(2)1940 1960 二战后,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迅速发展;(3)发展中 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7. ⑴城市用地 人口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伦敦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所致 ⑵逆城市化;由于市中心工业发展和人口密集,市区内环境不断恶化,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原因,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7夯实基础 步步为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