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白鹭(第一课时)【素养分析】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感受白鹭的美,积累好词佳句。思维能力: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审美创造:能结合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学习目标】1.会写“宜、鹤”等11个生字,理解“适宜、恩惠”等词语。2.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3.从平凡中发现自然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学习重点】指导朗读,自主识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描绘的画面。【学习难点】梳理结构,整体感知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学习任务。任务一、揭示题目 导入新课1.视频欣赏:播放《白鹭》,初步认识白鹭。2.助读资料,介绍白鹭:白鹭也叫鹭鸶,别名有小白鹭、白鹭鸶、白翎鸶等。它的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分布遍及亚洲中部和南部、欧洲南部、非洲和澳洲等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一般栖息于池塘、湖泊、稻田。它们群集活动,以各种小鱼、昆虫为食。3.走进作者,介绍郭沫若的生平简介和文学成就。郭沫若(1892一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中国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等。一生著作丰富,涉及许多领域。文学成就: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化界的领袖,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本《屈原》《蔡文姬》等。4.解析课题:《白鹭》写作对象——动物(飞禽)体裁:散文(寓情于物)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特点:①形散神聚;②意境深邃;③语言优美。提出问题:作者围绕“白鹭”写了哪些内容?任务二、初读课文 感知白鹭1.出示阅读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文章段落,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生字词。(2)思考: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阅读时有不懂的地方,批注交流。2.读文后,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本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配乐读文。任务三、字词积累 强化运用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指名朗读,随机正音,交流识记方法。(2)强调“嗜”字音。(3)给生字组词。2.指导书写生字“鹤、嫌、嵌、嗜、韵”。强调书写姿势。3.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适宜:合适;相宜。镜匣:指盛梳妆用品的匣子,其中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悠然:悠闲的样子。嗜好: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任务四、再读课文 梳理文段1.出示阅读提示,再次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你对白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描写的手法、词语的运用……)并批注感受,划分文章结构。2.反馈交流:(1)中心感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2)内容感知: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鹭的美?标注相应文段。3.结尾点题: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提出问题:课文结尾与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这样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目标达成1.交流: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知识梳理。第三部分:素养评价1.过渡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给自己的表现打打分吧!2.交流:从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第四部分: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内容。【板书设计】1.白鹭精巧的诗色素的搭配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外形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