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白鹭(第二课时)【素养分析】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感受白鹭的美,积累好词佳句。思维能力: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审美创造:能结合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2.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3.从平凡中发现自然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从外形和不同场景中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学习任务。任务一、新知链接 梳理文意1.视频欣赏,进一步了解“郭沫若”。2.课文回顾:总起概述(第1自然段):比喻白鹭是精巧的诗。具体描写(第2-8自然段):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美和不同场景中的美。呼应开头(第9-11自然段):赞美白鹭如散文诗一般的美。任务二、解读文本 感知表达1.出示阅读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特殊的表达句式、修辞手法,并批注作用。(2)思考:作者围绕“白鹭”,描绘了哪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为画面命名。(3)作者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之中。2.朗读指导: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这两个自然段要读出热烈但不张扬,激情而又内敛的赞美之情。仿写句子(比喻):落日是一幅美丽的画卷。3.赏析表达:“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概括:白鹭颜色、身段搭配恰到好处。思考:哪些语句体现了白鹭身段大小的适宜?哪些语句体现了白鹭色素配合的适宜?4.对比描写:“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关注关键词“太大、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5.语言特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引导学生发现:(1)排比句式短语(那……那……那……);(2)古文引用。6.出示阅读提示:(1)朗读第6-8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白鹭在做什么”描述三幅画面,并展开想象。7.文字描述: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白鹭在做什么”描述三幅画面。(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3)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8.画面描写:想象作者描绘的三幅优美画面,给三幅画面起个名字。9.描写手法: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批注语句,谈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到“图画之美”“悠然之美”“清澄之美”。10.主题升华: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提出问题:在别人和作者眼中,白鹭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先否定______,紧接着再否定______,强调_________的独特感受。任务三、拓展实践 素养提升1.情感表达:请你站在作者的角度,赞美白鹭的美。出示范例: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色素配合适宜。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超凡脱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白鹭真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熟读成诵:(1)梳理课文思路,建立内容联系,串联背诵。(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3)多种形式,互动朗读,借助画面,趣味背诵。3.实践练笔:课文从两个方面写了白鹭的精巧之美。请仿照课文写法,简要描述一种小动物,抓住一两个方面,突出它的特点。第二部分:目标达成1.交流: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知识梳理。第三部分:素养评价1.过渡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给自己的表现打打分吧!2.交流:从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第四部分: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内容。【板书设计】1.白鹭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 水田垂钓身段的大小 树顶远眺空中低飞一切都很适宜 闲适、安定、纯净(外形美) (神韵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