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草原(第2课时)【素养分析】文化自信:感受草原风情,欣赏草原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指导学生通过主动积累、梳理,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特色。思维能力:抓住“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形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审美创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诗情画意的描写,感受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情美。2.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了解写景叙事的表达方法,体会作用。3.感受老舍作品的特点,体会蒙古人的豪放、热情。【学习重点】写法导读,抓住重点语段,了解入情入景的描写特点。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学习难点】朗读与想象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学习任务。任务一、新知链接 梳理文意1.播放《老生生平及创作》视频,进一步了解老舍。2.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生: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任务二、初读语段 品味语句1.走进“草原风光图”:阅读指导: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及描绘的景物。要求:默读文段,圈画批注。品味语句,理解手法。想象画面,感情朗读。2.出示重点句子: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提问:读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总想、高歌一曲”,感受到由景生情,引吭高歌。表达作者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2)抓抓关键词“清鲜”,提问:能否换成“清新”?预设:不能。“清鲜”突出“鲜”,表明草原的空气非常好。(3)抓抓关键词“明朗”,提问:能否换成“晴朗”?预设:不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引导学生试着总结:景色可爱、清鲜、明朗。3.关注本段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提问:“一碧千里”让你想到了什么。总体印象:让我想到了一幅天地间延绵不绝、绿意盈盈的草原图画4.景物描写: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通过比喻句让学生谈感受,并说一说草原上的羊群还像……5.情景结合: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抓组比喻句引导学生感受线条柔美、赏心悦目。通过朗读感悟两个“流”字:青草的茂密、绵软,富有生机,令人遐想。提问: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有什么感受?6.体会情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引导学生发现关联词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是惊叹、舒畅、喜爱赞美。7.品味手法: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理解“回味”。(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任务三、重点探究 领悟情感1.出示阅读提示: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2.归纳场面: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3.走进“喜迎远客图”: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通过比喻句,感受主人们的热情迎接。4.对比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说说你的理由。5.默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的?6.请你想一想,大家初次见面语言不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没有感觉到陌生呢?7.走进“主客联欢图”:想象情境:主人们敬酒时说了什么?如果你也在场,面对这热情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8.播放视频《祝酒歌》,感受人们的热情、喜悦。9.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提问:(1)引用诗句,总结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从哪里体会到“蒙汉情深”?10.探究细节:草原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小结:任务四、揭示主题 拓展延伸1.归纳主题:本文描述的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2.衔接生活: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即将离别的好朋友们手牵着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幕似曾相识,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吧。3.歌曲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第二部分:目标达成1.交流: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知识梳理。第三部分:素养评价1.过渡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给自己的表现打打分吧!2.交流:从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第四部分: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