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物与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物与环境》

资源简介

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2024五下·怀来期末) 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   、   和   。
【答案】一定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满足特定的外界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这些条件共同作用, 为种子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 使其能够正常发芽和生长。
2.(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   实验来进行研究。在每次实验中,我们只能选取   个因素进行研究。
【答案】对比;1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3.(2024五下·兴文期中)植物在   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并释放出   。
【答案】光照;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绿体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
4.(2024五下·怀来期末) 研究光照对蚯蚓的影响时,我们应该控制盒子两端:光照条件   、土壤的潮湿程度   。 (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不同;相同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光照对蚯蚓的影响对比实验时,我们应该控制盒子两端的光照条件不同,土壤的潮湿程度相同。
5.(2024五下·涟源期末)为了适应环境,动物会有相应的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   ,丹顶鹤会   。
【答案】冬眠;迁徙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冬眠,丹顶鹤会迁徙。
二、判断题
6.(2024五下·巴音郭楞蒙古期末)蛇的冬眠与大雁的迁徙都能说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气候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进入冬眠、夏眠等。蛇的冬眠与大雁的迁徙都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7.(2024五下·兴文期中)在食物网中,减少一种生物的数量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大幅度变化,就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数量。
8.(2024五下·兴文期中)一块农田里所有的农作物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 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 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 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9.(2024五下·兴文期中)绿豆的发芽和绿豆苗的生长都需要阳光。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但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借助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绿豆种子的发芽和绿豆苗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的说法是错误的。
10.(2024五下·兴文期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外界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三、单选题
11.(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
A.充足的阳光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适量的水分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种子发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包括适宜的温度、 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在粮仓中储存的种子, 由于它们是经过晒干后储存的, 因此缺乏水分, 这导致种子一般不会发芽。 此外, 种子萌发不仅需要外部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 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每种种子都有一定的休眠期, 超过了休眠期的种子很难萌发。 因此, 粮仓中储存的种子不发芽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水分。
12.(2024五下·滨城期末)在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生长在阴暗处的绿豆苗 (  )。
A.叶呈黄色,茎纤细 B.叶呈绿色,茎粗壮 C.叶呈绿色,茎纤细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阳光下的绿豆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物质,所以具有的特征是茎粗壮,叶子深绿。故选B。
13.(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张鹏为了采集蚯蚓做实验,他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路边裸露的土壤中 B.菜园的土壤中
C.小河的淤泥中 D.以上地方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 潮湿的土壤中, 特别是那些富含有机物的泥土。 它们通常喜欢在肥沃的庭园、 菜园、 耕地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 垃圾堆、 水缸下等地方活动。 这些地方提供了蚯蚓所需的适宜环境条件, 包括潮湿、 疏松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因此, 选择菜园地作为采集蚯蚓的地点是较为合适的, 因为这样的环境条件最符合蚯蚓的生活习性。
14.(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丹顶鹤入秋后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其原因是(  )
A.气候 B.日照 C.食物 D.以上都是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移。丹顶鹤入秋后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主要是因为气候、日照、食物等因素。
15.(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下列食物链正确的一项是(  )
A.蛇→青蛙→蝗虫→高粱 B.高粱←蝗虫←青蛙←蛇
C.高粱←青蛙←蝗虫←蛇 D.高粱→蝗虫→青蛙→蛇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A.蛇 → 青蛙 → 蝗虫 → 高粱,错误;食物链的源头应该是绿色植物;
B. 高粱←蝗虫←青蛙←蛇 ,错误;青蛙是蛇的食物,两者关系错误;
C. 高粱←青蛙←蝗虫←蛇 ,错误;蝗虫是青蛙的食物,两者关系错误,且食物链方向相反;
D.高粱 → 蝗虫 → 青蛙 → 蛇,正确。
四、连线题
16.(2024五下·肇源期中)用箭头将下面的生物连成两条不同的食物链。
【答案】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图中给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落叶→蚯蚓→小鸟;水稻→老鼠→猫头鹰。
五、综合题
17.(2024五下·靖边月考)同学们为了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用颗粒饱满、均匀一致的绿豆种子多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②将这两个烧杯都放置在25℃的环境中,其中甲不加水,乙加入适量的水(如下图);
③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绿豆种子的发芽数。
讲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每组实验中,烧杯里都放置多粒绿豆种子进行实验的理由是   。
(2)若几天后,甲烧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乙烧杯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
(3)若要接着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和温度有关,可选择   烧杯和右图的丙烧杯进行对照。此时除了温度这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需   (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差。
(2)水分
(3)乙;相同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组烧杯中要放置多粒绿豆种子,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以免因种子的其他原因而影响实验准确率。
(2)甲乙两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其中的变量是水,其他因素都相同。甲中没有水,乙中有水,乙中种子发芽,所以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
(3)观察实验图,我们发现乙、丙两组实验是对比实验,其中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因素都要相同。
六、简答题
18.(2024五下·兴文期中)暑假期间,小科到北方的姑姑家玩,看见姑姑家养了一条可爱的小狗,姑姑家屋檐下有个鸟巢,里面住着小燕子,在姑姑家附近的农田里还看见了青蛙,树林里还有松鼠、蛇,小科想到姑姑所在的北方冬季十分寒冷,这些小动物是怎样顺利过冬的呢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帮助小科解决疑惑。
【答案】冬眠;迁徙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的动物面对环境变化的方式不同,青蛙、蛇、松鼠等动物会通过冬眠的方式过冬,燕子、大雁等候鸟会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进行过冬。
七、解答题
19.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找一找,我们能发现它们中的哪些食物关系.
(1)试着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
(2)水稻→田鼠→老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对食物链的认识,田野中的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青蛙→老鹰;水稻→老鼠→老鹰;水稻→稻螟虫→青蛙→老鹰。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老鹰。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张鹏小组制作生态瓶,对其中的生物生存情况开展科学研究。
(1)请选择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入上面方框中对应的横线上。(填字母)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水草 D.狗尾草
E.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F.大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2)以上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  )。
A.食物和二氧化碳 B.食物和氧气
C.养料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氧气
(3)张鹏小组在观察生态瓶的时候,经常看到小鱼会浮出水面。根据“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你认为小鱼浮出水面的主要原因是   。
(4)张鹏小组想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你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倒掉适量的水 B.增加适量的小鱼
C.减少适量的水草 D.增加适量的水草
【答案】(1)E
(2)B
(3)水中的氧气含量太少,不足以提供小鱼呼吸
(4)D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
(1)生态瓶的制作步骤: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所以①是池塘里的水;②是水草;③是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2)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氧气。
(3)鱼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如果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说明水中的氧含量低。
(4)鱼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增大小鱼的生存空间或增加适量的水草,这样可以提供的氧气变多。
1 / 1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2024五下·怀来期末) 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   、   和   。
2.(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   实验来进行研究。在每次实验中,我们只能选取   个因素进行研究。
3.(2024五下·兴文期中)植物在   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并释放出   。
4.(2024五下·怀来期末) 研究光照对蚯蚓的影响时,我们应该控制盒子两端:光照条件   、土壤的潮湿程度   。 (填“相同”或“不同”)
5.(2024五下·涟源期末)为了适应环境,动物会有相应的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   ,丹顶鹤会   。
二、判断题
6.(2024五下·巴音郭楞蒙古期末)蛇的冬眠与大雁的迁徙都能说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  )
7.(2024五下·兴文期中)在食物网中,减少一种生物的数量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  )
8.(2024五下·兴文期中)一块农田里所有的农作物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  )
9.(2024五下·兴文期中)绿豆的发芽和绿豆苗的生长都需要阳光。 (  )
10.(2024五下·兴文期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外界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  )
三、单选题
11.(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
A.充足的阳光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适量的水分
12.(2024五下·滨城期末)在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生长在阴暗处的绿豆苗 (  )。
A.叶呈黄色,茎纤细 B.叶呈绿色,茎粗壮 C.叶呈绿色,茎纤细
13.(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张鹏为了采集蚯蚓做实验,他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路边裸露的土壤中 B.菜园的土壤中
C.小河的淤泥中 D.以上地方都可以
14.(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丹顶鹤入秋后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其原因是(  )
A.气候 B.日照 C.食物 D.以上都是
15.(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下列食物链正确的一项是(  )
A.蛇→青蛙→蝗虫→高粱 B.高粱←蝗虫←青蛙←蛇
C.高粱←青蛙←蝗虫←蛇 D.高粱→蝗虫→青蛙→蛇
四、连线题
16.(2024五下·肇源期中)用箭头将下面的生物连成两条不同的食物链。
五、综合题
17.(2024五下·靖边月考)同学们为了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用颗粒饱满、均匀一致的绿豆种子多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②将这两个烧杯都放置在25℃的环境中,其中甲不加水,乙加入适量的水(如下图);
③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绿豆种子的发芽数。
讲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每组实验中,烧杯里都放置多粒绿豆种子进行实验的理由是   。
(2)若几天后,甲烧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乙烧杯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
(3)若要接着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和温度有关,可选择   烧杯和右图的丙烧杯进行对照。此时除了温度这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需   (填“相同“或“不同”)。
六、简答题
18.(2024五下·兴文期中)暑假期间,小科到北方的姑姑家玩,看见姑姑家养了一条可爱的小狗,姑姑家屋檐下有个鸟巢,里面住着小燕子,在姑姑家附近的农田里还看见了青蛙,树林里还有松鼠、蛇,小科想到姑姑所在的北方冬季十分寒冷,这些小动物是怎样顺利过冬的呢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帮助小科解决疑惑。
七、解答题
19.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找一找,我们能发现它们中的哪些食物关系.
(1)试着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4五下·镇安县期末)张鹏小组制作生态瓶,对其中的生物生存情况开展科学研究。
(1)请选择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入上面方框中对应的横线上。(填字母)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水草 D.狗尾草
E.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F.大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2)以上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  )。
A.食物和二氧化碳 B.食物和氧气
C.养料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氧气
(3)张鹏小组在观察生态瓶的时候,经常看到小鱼会浮出水面。根据“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你认为小鱼浮出水面的主要原因是   。
(4)张鹏小组想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你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倒掉适量的水 B.增加适量的小鱼
C.减少适量的水草 D.增加适量的水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一定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满足特定的外界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这些条件共同作用, 为种子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 使其能够正常发芽和生长。
2.【答案】对比;1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3.【答案】光照;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绿体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
4.【答案】不同;相同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光照对蚯蚓的影响对比实验时,我们应该控制盒子两端的光照条件不同,土壤的潮湿程度相同。
5.【答案】冬眠;迁徙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如冬季来临,青蛙会冬眠,丹顶鹤会迁徙。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气候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进入冬眠、夏眠等。蛇的冬眠与大雁的迁徙都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7.【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大幅度变化,就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数量。
8.【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 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 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 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9.【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但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借助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绿豆种子的发芽和绿豆苗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的说法是错误的。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1.【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种子发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包括适宜的温度、 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在粮仓中储存的种子, 由于它们是经过晒干后储存的, 因此缺乏水分, 这导致种子一般不会发芽。 此外, 种子萌发不仅需要外部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 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每种种子都有一定的休眠期, 超过了休眠期的种子很难萌发。 因此, 粮仓中储存的种子不发芽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水分。
12.【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阳光下的绿豆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物质,所以具有的特征是茎粗壮,叶子深绿。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 潮湿的土壤中, 特别是那些富含有机物的泥土。 它们通常喜欢在肥沃的庭园、 菜园、 耕地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 垃圾堆、 水缸下等地方活动。 这些地方提供了蚯蚓所需的适宜环境条件, 包括潮湿、 疏松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因此, 选择菜园地作为采集蚯蚓的地点是较为合适的, 因为这样的环境条件最符合蚯蚓的生活习性。
14.【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移。丹顶鹤入秋后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主要是因为气候、日照、食物等因素。
15.【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A.蛇 → 青蛙 → 蝗虫 → 高粱,错误;食物链的源头应该是绿色植物;
B. 高粱←蝗虫←青蛙←蛇 ,错误;青蛙是蛇的食物,两者关系错误;
C. 高粱←青蛙←蝗虫←蛇 ,错误;蝗虫是青蛙的食物,两者关系错误,且食物链方向相反;
D.高粱 → 蝗虫 → 青蛙 → 蛇,正确。
16.【答案】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图中给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落叶→蚯蚓→小鸟;水稻→老鼠→猫头鹰。
17.【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误差。
(2)水分
(3)乙;相同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组烧杯中要放置多粒绿豆种子,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以免因种子的其他原因而影响实验准确率。
(2)甲乙两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其中的变量是水,其他因素都相同。甲中没有水,乙中有水,乙中种子发芽,所以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
(3)观察实验图,我们发现乙、丙两组实验是对比实验,其中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因素都要相同。
18.【答案】冬眠;迁徙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的动物面对环境变化的方式不同,青蛙、蛇、松鼠等动物会通过冬眠的方式过冬,燕子、大雁等候鸟会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进行过冬。
19.【答案】(1)
(2)水稻→田鼠→老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对食物链的认识,田野中的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青蛙→老鹰;水稻→老鼠→老鹰;水稻→稻螟虫→青蛙→老鹰。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老鹰。
20.【答案】(1)E
(2)B
(3)水中的氧气含量太少,不足以提供小鱼呼吸
(4)D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
(1)生态瓶的制作步骤: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所以①是池塘里的水;②是水草;③是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2)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氧气。
(3)鱼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如果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说明水中的氧含量低。
(4)鱼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增大小鱼的生存空间或增加适量的水草,这样可以提供的氧气变多。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